
- 会员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第2版)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本书市场潜力很强中医42.1万字7.4万人气 - 会员
图解《黄帝内经》(新版)
本书参考历代权威版本,结合现代生活习性,精选《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七情、四时季候、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增强生命活力及防病益健康的内容,详细谈论了病因、病机、体质、精气、藏象、经络与养生的紧密关系,译文明白严谨,注释详尽准确。并对重点、难点进行了细致翔实的图解,一目了然,非常便于理解记忆;深入浅出的图解说明附以300余幅精心绘制的插图,真正能够做到兼具无障碍阅读、趣味性和美观性等中医33.9万字7.3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第四卷)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2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医5.9万字7.2万人气 - 会员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乃清末民初河北盐山县名医张锡纯(1860~1933年)所著。张锡纯在学术上主张沟通中西,以中医为主体,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中西医汇通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虽其平生著述甚多,然现传世者仅《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本书共分八期三十卷。前三期共八卷,重点收载各科经验方;第四期共五卷,重点记载常用中药和部分西药的应用经验;第五期共八卷,主要为医中医84.5万字7.1万人气 - 会员
伤寒论白话解
本书是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的白话文解释,编排上分为【原文】、【白话解】、【解析】,对一些难解字句进行了【注释】。本书尊重原著,并查阅了大量历代、近现代的文献资料,注释简明扼要,白话解通俗易懂,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初学者、爱好者学习参考。中医19万字7万人气 - 会员
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名方(珍藏本)
本书涵盖呼吸科、心血管科、消化道科、血液科、内分泌科、神经精神科、风湿病科、普通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部分少见病,对每一种疾病列举了多种家庭必备名方,最后还提出了名医指导建议。中医51万字7万人气 - 会员
零基础学中医
20堂课中医入门。将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脏腑、气血……),人体生病的原因(六淫、五邪、饮食、情志……),中医的治病手段(中药、方剂、艾灸……),以20堂课的形式呈现,每课只讲1个主题,讲透讲明白,让零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懂。学会这20课,你就能掌握数千年的中医诊疗智慧,正确地自我测病治病,真正地从零基础爱好者成为中医高手。中医9.5万字6.9万人气 - 会员
孙思邈与千金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孙思邈与》介绍了孙思邈与《千金方》的有关内容。《孙思邈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中医2.8万字6.9万人气 - 会员
伤寒论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它所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开拓了中医临证医学的新纪元,成为后世中医诊治疾病的准绳。全书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涉及中医方剂学、药剂学、护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中医的发展和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方剂被后世称为“经方“,张仲景也被称为““医圣”。中医30.1万字6.9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第五卷)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3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医6万字6.8万人气 - 会员
中华传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
古老、齐全、安全的巧治常见病的经典老偏方。王淼主编的《中华传世老偏方治病一本通》从美容抗衰、瘦身塑形、妇科疾病、男科疾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方面来介绍老偏方,针对不同病症“开”出了不同的方剂。本书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可以作为家庭治疗常见疾病的实用手册,对于西医上难以查出病因,难以对“症”治疗的慢性病也有针对性的调养方法,可以说非常迎合大众的需求。中医13.6万字6.8万人气 - 会员
彩色图解《千金方》(新版)
《千金方》全称《备急千金要方》,也称《千金要方》,系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本医学巨作,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所著的这部巨作,是集唐代及以前的诊治经验之大成,也是孙思邈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对临床经验的总结,书中不仅有他自己的诊疗经验,也汲取了百家之长,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遍涉临床各科及针灸、食疗、药物、预防、卫生保健等,可谓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原著按照妇、幼、五官、内、外等科室进行分别介绍中医36.2万字6.7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详解
本书详细解读了《黄帝内经》,结合现代生活习性,精选《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七情、四时季候、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增强生命活力及防病益健康的内容,详细谈论了病因、病机、体质、精气、藏象、经络与养生的紧密关系。本书以通俗易懂的白话形式,以艺术性的图解方式,使知识性、艺术性融于一体,译文明白严谨,注释详尽准确,让读者轻松把握书中的每一个重点、难点,是每一个追求健康长寿人都不应该忽视的一部中医32.2万字6.7万人气 - 会员
《脾胃论》临证解读
中医名著临证解读丛书系医学博士、慈方中医馆创始人贾海忠教授根据平时授课录音整理而成。丛书共5本,包括《脾胃论》临证解读、《医林改错》临证解读、《医贯》临证解读、《伤寒论》临证解读、《金匮要略》临证解读。本书为《脾胃论》临证解读分册。该书系统讲解了《脾胃论》原文、临床应用方药,以及作者自己对原著的理解和临证感悟。力求让中医古籍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医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医17.4万字6.7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
黄帝内针(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作者简介:刘力红,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中医6.6万字6.6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现代释用手册
《黄帝内经现代释用手册》一书,从《黄帝内经》中精心挑选了能反映《黄帝内经》基本思想、基本理论的精华部分,并将其分为宝命全形——《内经》教你养生、阴阳五行——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脏象精要——人体的内核与表象、气血精神——人生命之根本、经络学说——人体江河分布图、脉要诊法——中医治病独具妙方、病因病机——人为什么会生病、病症通说——辨证识病症、论治宜方——治病有方、谨和五味——《内经》与健康饮食,共10中医16.5万字6.6万人气 - 会员
扁鹊心书白话图解
《扁鹊心书》包括上、中、下3卷及神方1卷,由南宋绍兴年间开州巡检窦材集录。书中以《内经》为医学准绳,强调保扶阳气,力戒寒凉,首重灼艾,次重饵药,其次重附子。曾言:“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是探讨温补、艾灸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本书原文与白话解对照,并配有注释,对原文中生僻难解的字进行了注释,并配有形象直观的图片,方便中医爱好者阅读、学习。中医13万字6.6万人气 - 会员
施今墨对药医案选
对药是名医施今墨的用药特色,本书收载了祝谌予先生为施今墨老师整理的施氏对药和施今墨临床医案集的内容,书中采用西医病名,中医辨证论治、多诊次记述的体例,在每类病例前加有按语,对该病例进行分析,有助于青中年医生掌握施老的临证精髓。中医8.4万字6.6万人气 - 会员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成书于1746年,清·叶桂著。全书10卷,分89门。其中卷一至卷八为内科时证、杂证,卷九为妇科,卷十为幼科。此书被后世称为临证医案之范本,所创名方桑菊饮、银翘散、清营汤、清宫汤即从本书化裁而来。中医29.3万字6.5万人气 - 会员
药性赋白话解(第4版)
《药性赋》载药248味,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需要,故对《药性赋白话解》一书进行修订。本次修订拟进一步完善白话解内容,以准确反映原文主旨,并适当增加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及附方。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中医12万字6.5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