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跨文化对话(第36辑)
乐黛云 (法)李比雄主编更新时间:2022-04-13 17:02:32
最新章节:中法“汉语桥”上的一颗新星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跨文化对话》是中法合办的以书代刊书稿,每年2辑,每辑约30万字。每辑有固定资助3万元人民币,且每年“北京论坛”需求500~1000册。已纳入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国际化平台建设,作者方愿景:使《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与《跨文化对话》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传统文科国际化之双璧。该刊已经出版35辑,分别在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三联书店等出版。第36辑开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跨文化对话》(第36辑)9月6日收到电子稿。约32万字,包括卷首语、跨文化对话方法论探索、专论、对话与访谈、从印刷媒体到数码媒体的转型、作为方法论的侨易学、比较诗学专栏、纪念罗兰·巴特百年诞辰、文化随笔、说东道西、要籍时评、新书快递和信息窗等13部分,40篇文章。涉及哲学、文化学、诗学、文艺理论、电影文学、比较文学、数字传媒、语言学等诸多领域。文章作者来自法、美、德、意、瑞典、中国等各地。作译者有学界大咖,也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上架时间:2016-10-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乐黛云 (法)李比雄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简史(英文版)
本书结合了中国古代通史和中外文化交流两个维度,以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发生的文化交流为主线,讲述中国历史变迁、中外文明互鉴与融汇,揭示中国在跨文明的互动、互融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文化2.4万字 - 会员
“中学西传”在英国的回应:以16—18世纪“中国著述”为中心
中西交流史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一个领域,主要有“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两个研究方向。本书对近代早期欧洲刊行的“中国著述”在英国的传播与影响进行梳理,从书籍史、文化史的角度分析英国学人对此或赞扬或贬斥的回应之势,考量16—18世纪中国文化西传英国的历程,进而探讨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响和作用。以古鉴今,对当下中英两国文化交往仍具借鉴意义。文化11.7万字 - 会员
跨文化研究(2019第1辑/总第6辑)
《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文化22.6万字 - 会员
北京对外文化传播发展研究报告(2018)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文化、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在国际社会备受瞩目。在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北京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典型意义。本报告关注2016~2017年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整体发展状况,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围绕艺术、旅游、新闻出版、民间外交主题展开论述,力求揭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新形势对北京对外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其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文化14.9万字 - 会员
中西文化交汇中近百年理论难题
上篇:亘古之理论难题:“中土材料—中土形式”义理脉络梳理:1.中国古代文化“天人合一”中之心性功能论与体用论——兼论中西文化之本义及比较;2.许慎六书说与中国古代学派形态;——兼论拼音文字与象形文字意含之比较。中篇:中西文化交汇之理论难题:3.近百年中西文化撞击中之理论难题——兼论五位大师少壮时节之理论突破;4.中国有无哲学和美学——中西哲学与美学转换的契机与模型。下篇:正本清源之理论难题:5.当文化30.7万字 - 会员
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成立40周年纪念文集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为了回顾与总结四十年来中外学界关于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状况、探索与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创新可能,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出版了本书。所收文章主要是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会员关于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成果,以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联合《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与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举办的“四十年来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博士生学术会文化25.5万字 - 会员
越南汉籍与中越文学交流研究
本书是一部以越南汉籍为基础,对中越文学交流进行专题研究的著作,全书采取个案结合与整体观照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越两国书籍交流,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文学交流进行研究。上篇在中越书籍交流的视野下,对经学典籍、俗文本文献、燕行录、文学文献、清艺文志误收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论述了越南汉籍的文化属性、文本形式、文献特点,及其俗文本形式对于文学研究的意义,并以清代地方文献为视角,探寻中越书籍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途径文化20.1万字 - 会员
陆海丝路与文化交流
陆海丝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及交流的大动脉。就其交往空间看,陆上横跨朝鲜半岛至里海、小亚细亚,海上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广大水域,而陆海之间也丝缕相连,互动共生。就其往来人群看,既有迁徙流散的突厥、九姓胡等诸多部族,也有商人、传教士、移民等各色群体。就其交流内容看,文化、经济及政治等领域无不涉及,而文化交流尤其丰富复杂,色彩纷呈。文化21.4万字 - 会员
北京对外文化传播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
冬奥会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是2019~2020年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本书探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如何以冬奥会为契机建构与传播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重点讨论建构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话语传播的要旨,讨论影响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传播的国际、国内语境变更,研究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传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范式变化,讨论这些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话语的多元传播,以此为北京国际形象与话语体系的传播提文化10.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