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
覆宋:从单挑水浒英雄开始
半缕春风更新时间:2025-02-21 06:30:00
最新章节:第37章 大军北上,传檄天下 开局便是水泊梁山英雄起义,作为八百里水泊梁山的邻居,刚上任的寨主赵权,当即就拒绝了加入梁山起义的邀请。赵权:宋江他一个破落押司出身,目光短视,胸无远略;文不成武不就,以为带着一群草莽野汉就能成事,他懂什么造反?加入梁山义军?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想要组成同盟,那倒可以考虑!你说我的手下都是反贼?失败了才是造反,成功了那都是从龙臣!入关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这大宋官家收不回的燕云十六州,我来收回;大宋打不过的金人,我来打;大宋给不了百姓想要的生活,我来给!既然如此,都是姓赵的,那这大宋的天下,是不是活该我来坐?
版权:起点中文网
最新章节

半缕春风 作者
作家主页
最新上架
- 免费
崖山海战天崩开局
历史系研究生林友志钻研崖山之战时,意外穿越到了这场南宋末年的生死战场。此刻,崖山海面硝烟弥漫,宋军战船被元军重重围困,物资匮乏,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迷。小皇帝赵昺年幼无助,陆秀夫、张世杰等将领虽拼死抵抗,却无力回天,南宋小朝廷危在旦夕。幸运的是,林友志绑定了神秘系统,能用财物、古画兑换积分,在商城里兑换各种物资,从救命的食物饮水,到威力巨大的现代武器。靠着系统,他给士兵们带来了生活物资,用历史连载1.6万字 - 会员
大明:我干爹是朱元璋
任以虚穿越大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儿子,哪里有大量的白银啊?”“干爹,倭国有的是银矿,年产几百万两。”“只要把他们打服了,他们会把你当祖宗供着,但是不能对他们仁慈,不如他们会立刻就反!”“干爹,美洲大陆物资丰富,而且土著人异常落后,咱们去占领下来,称王怎么样?”“干爹,还有一个和大明一样大的岛,上面有大量的矿产,而且没有什么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占领。面对任以虚的侃侃而谈历史连载38.4万字 大明:靖难刚成功,老朱复活了?
穿越大明洪武,成为大明嫡孙朱允熥,得罪朱元璋,被打入凤阳高墙。激活【签到系统】,默默签到三年。朱元璋假死,考验朱允炆。朱允炆登基之后,立马将刀口对准诸王,暴力削藩。朱棣:“好机会,起兵,清君侧...”朱允熥:“四叔,你先坐下,让我来,起兵,奉天靖难!”......多年后。朱元璋拄着拐棍,颤颤巍巍进入皇宫:“草民朱重八,叩见陛下!”历史连载27.3万字- 免费
大宋储君日常系造反指南
当下坐在御座上的:是引雷方士、神棍国师林灵素的头号克星。是朝堂不倒翁、常务副皇帝蔡京的终极天敌。是朝堂隐相梁师成、黑须宦官童贯、头号巨贪王黼、玩石大佬朱勔、圈地宦官李彦的梦中恶魔。是大艺术家、甩锅帝赵佶,窝囊太子、背锅帝赵桓的人生救星。他叫赵楷,是皇家状元,是大宋储君,是赵宋江山的速效救心丸,是万万子民的大靠山。……赵楷:“传下的皇位哪有抢的香,我不想登基,我想造反!造我自家的反!历史完结10.9万字 - 免费
朱元璋晚年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历史连载1万字 - 免费
那年云梦
一个负有盛名的摄影师,无意中来到了两宋交替的年代此时钦、徽二帝还未北狩江南楼船蒙雪戴月金陵秦淮笙歌不辍汴梁千里锦瑟无绝杭州还未为临安,金人还未入中原,蒙古还未起势……这是是一个“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的时代历史连载8439字 - 免费
我在大明搞工业
1628年寒冬,饿晕在田埂的佃农林远突然睁眼——前世工科博士的记忆,正灌进这具饿得浮肿的躯体。当后金铁骑破关,他带乡亲把废铁熔成火铳,用猪油淬出第一根枪管;当陕西流寇杀到村口,他架起水力锻锤,把菩萨铜像敲成了开花弹。从水车带动的脱粒机,到冒着黑烟的蒸汽磨坊,这个满后世的工科博士,硬是用工业的力量造出了大明第一条铁轨。紫禁城里还在吵该剿流寇还是干鞑子,林远的地头已架起铸铁高炉,熔了官府的锁链铸大历史连载5.9万字 - 免费
人在洪武做权臣
刚穿越到大明的徐宁便遭遇到了天花,为救乡邻,他提出牛痘之法,被朱元璋简在帝心。凭借穿越者身份,他召集乡邻开办工厂,做香皂,造玻璃,改进织布机……日进斗金。正当他立志成为一代豪商时,恰巧遇见微服出游的老六皇帝,还将对方误以为是来做生意的商人。从此他被迫进入朝堂,在老六皇帝的棍棒威胁加大饼利诱下,一代能臣就此崛起。平冤案,斗官绅,他刚正不阿,留下青天之名。训新军历史完结11.7万字 - 免费
大顺太祖
崇祯元年,陕北大旱,二年,延安府一年无雨,崇祯四年,延安连旱四年。崇祯六年,七年,八年俱大旱,赤地千里。斗粟一两二钱,民饥死者十之八九。崇祯十六年,延,庆,平,汉四府荒残己为极矣。穿越者:“一石小麦已经涨到十五两了,喝了这碗粥,跟着爷们一起干翻这操蛋的世界”老朱家不能保境安民,大顺取而代之历史连载9.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