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城市中的布迪厄:挑战城市理论
(法)华康德更新时间:2025-05-27 10:10:45
最新章节:译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基于三十年来对新自由主义大都市的边缘性、族群性和刑罚性的比较研究,洛伊克·华康德将皮埃尔·布迪厄作为城市理论家展开了全新解读。华康德以符号空间(我们感知并组织外部世界的精神范畴)、社会空间(不同形式的资本分配)和物理空间(建成环境)三元辩证法来探索城市,发展了布迪厄的拓扑社会学,并证明其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既可以激发城市研究的活力,也可以挑战城市研究的正典,从而绘制出全新的城市理论图景。
译者:陆兵哲
上架时间:2024-09-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法)华康德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回流与农村养老资源配置研究
本书主要研究在第一代农民工大量离开城市回流农村养老的背景下如何配置农村养老资源的问题。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相关的研究发现等。第二章“农民工回流条件下农村养老资源配置机制:嵌入社会网络的供需均衡”,从经济学、社会学视角出发建立了一个嵌入社会网络的农村养老资源供给与需求均衡分析的基本框架。第三章“劳务输出大省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农村养老资源现状”,主要通社科25.4万字 - 会员
解剖孤独
孤独是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情感。它既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一种罕见的痛苦。被严重孤独感攫取的人们普遍感到不被关心、不被需要、没有方向、无家可归。严重和长期的孤独是对个人和公共健康的威胁,而且存在着上升趋势。在这本富有启发性的书中,人类学家慈子·小泽-德席尔瓦研究了日本的孤独问题。她认为孤独已经成为当代日本社会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对此,她重点关注日本社会孤独现象的宏观统计数据的变化、亲密关系的社科17.4万字 - 会员
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
中国女性解放与民族国家建构、左翼革命的关系构成了现代以来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焦点问题之一。本书以1898—1949年为历史跨度,以中国现代革命女作家的创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现代女性革命话语的变化历程,从宏观把握和个案分析并重的角度论述“性别政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时空而呈现的不同表征与特点,尝试对其中蕴含独特“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经验和历史遗产价值加以探讨。从“性别”维度打开讨论左翼实践的新空间,社科19.4万字 偶然:机会、混乱,以及为什么我们做的每件事都重要
这本书认为,事物发展受偶然因素的驱动,尤其涉及改变个人生活和重塑世界的重大事件时。小到个人的职业发展、人际交往、人生选择、命运际遇,大到人类进化、国运兴衰、政治博弈、经济危机,偶然性都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作者通过复杂科学、混沌理论、量子力学、基因漂变、涌现现象、自组织临界现象、蝴蝶效应等自然科学的经典研究,对诸多历史大事件进行深度挖掘,细致地分析偶然性对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个体命运的重大而社科17.3万字- 会员
政治系统视角下的村寨治理研究:基于云南德宏景颇族木爱寨的形态调查
传统时期,村寨是边疆地区实现基层治理的场域,它孕育出边疆地区实现有效治理的特殊制度。当下是历史的延续,虽然传统村寨社会形态已经不复存在,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村寨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家建构和乡村治理。本书以西南边疆地区景颇族村寨为研究对象,以政治系统论为分析工具,探讨传统时期边疆的村寨制。主要考察传统时期在国家能力不及的边疆地区,处于特殊社会形态之中的边疆村寨如何实现有效治理,透过村寨治理活社科14万字 - 会员
一场对谈
安妮·埃尔诺是著名女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斯-玛丽·拉格拉夫是著名女性社会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自1970年代以来,这两位女性知识分子一直在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保持交流。她们都出身平民阶层,如今成为社会精英,都曾受到布尔迪厄的影响,都有阶级跨越的共同经历,都是“阶级叛离者”。本书记录了两位女性之间一场关于阶级问题、代际问题、老年问题和女性主义的对谈。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最终在文学社科6.1万字 - 会员
傲慢的堡垒
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玛莎·努斯鲍姆结合女性主义、哲学、法学、社会学等,深刻剖析了男性物化和支配他人的心理成因和社会根源。在美国司法历史的背景下,她还揭露了三个在性侵问责方面存在缺陷的特权领域,即三座“傲慢的堡垒”:司法界、艺术界和体育界。这些傲慢横行、充满有毒的男子气概和腐败的领域,正是法律最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努斯鲍姆不仅痛斥男性的特权,而且警惕受害者的报复心态存有的隐患。在她看来,只有建设性社科18.9万字 - 会员
习性:布尔迪厄实践理论路标
本书围绕法国理论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重要概念“习性”,对其实践理论做了微观剖析。本书梳理了布氏“习性”概念中“结构化结构”和“结构性结构”的继承与创新,从心智、身体两个角度切入“习性”概念,指出习性与社会的结构性同源特点,总结习性作为心智系统的运作方式。通过讨论习性以身体各形态所承载的社会结构的外化,分析了现存社会中区隔的现实,并结合习性与场域、象征资本的关系,论证习性在布氏实践逻辑中的重要性,从社科15.9万字 - 会员
异见中的身体
本书是作者对女性身体和生育权的思考辑录,分书评、法评和艺评三部分,作者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史学、政治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中西方相关诉讼及演变过程的横向对比,和对近现代以来国家与社会发展历史的纵向梳理,挖掘并回答生育权议题中所蕴含的重要的学术问题,能为当前以提高生育率为目标的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书不仅对引导和深入思考女性自身的价值和在与男性的关系中及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社科9.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