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学生时代——找到你的“启蒙者”(2)
同时你要记住,为自己寻找一位导师。他(她)会让你更加优秀。
导师就如同你的私人教练一样,可以让你变得更优秀,并且能够给你提供客观而且个性化的帮助。一个良好的导师往往对你的工作或者公司有很好的认识,并且能够在关键的时候给予你一些指导。
但是,导师也是有级别的。如果这位导师的级别不是很高,那么他们就有可能看得不是非常地远,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相反,如果导师的级别太高,那么他们也不太容易从你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待问题。因此,最好的导师应该处于二者之间,既能够给你提供有用的帮助,也能够从你的立场出发来看待问题。
通常会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导师:
●安慰型
这类导师的优势在于倾听。通常情况下,当你遇到困难时,可以给此类导师打电话。他们会同情地倾听你诉苦,会借个肩膀给你来哭。他们能在倾听你诉说的同时,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你更多的信心与希望。你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心事完全交给他们,在你倾诉完之后,就会感觉到好很多。
●解决型
这类导师的优势是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他们会问你一些问题,然后与你一起分析问题,并且帮你建立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之后再倾听你的回答,最后帮你挑选出最适合的一个。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位真正好的解决型导师会教你自己想出解决方案,并且会在各种情况下教会你当下次遇到问题时,如何自己来解决。记住,最重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鞭策型
这类导师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励你和推动你。每一个人都会有自满或者懒散的时候,在这时,这类导师就会来鞭策你、激励你,并且告诉你的目标。虽然他们往往很严厉,但是这类导师相当重要,尤其是对那些缺乏自律和勇气的人来说。当时你要记住,导师的鞭策只是外在的推动力,真正内在的动力在于自己的内心对某一目标的肯定。所以,树立目标至关重要。
◎向他学习七种品德
人的一生都在学做人,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办法毕业的。我从没听说有哪个人敢自信满满地讲他不需要学做人了,越是有很高成就的人,他们就越明白自己在品德方面仍然需要学习,他们会始终保持一个谦虚的态度。
一位好的人生导师,可以把你引领进这间教室,给你找一个靠前的座位,让你听到最有用的知识。从他的身上,你不但能收获到生存的技能、人生的理想,还可以逐步使自己具备一些高贵的品格,这比世界上最厉害的技能还要重要。
●学习认错的品德
认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具有打动人的力量。有的人经常不肯认错,而且是死不承认错误。不管做错了什么事,他都觉得这是别人的错,他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但恰恰是这种人,很难被人们接受,也不容易取得成功。
能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人,通常都能表现出自己很大的度量。至少在人们眼中是这样的,认错代表着谦逊,也意味着他可以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能够融入社会,也是一个可以去沟通的人。我们要学习认错的品德,勇于认错,纠正自己的缺点。认错的对象可以是自己的父母、朋友、上司、客户、社会大众甚至是自己的孩子,或者是陌生人等等。
●学习平和的品德
平和是什么呢?就是柔软。越是柔软的力量,越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比如你看,人的牙齿是硬的,舌头却是软的,但往往到了老年,牙齿掉光了,舌头却还在。再比如石头放到水中,水围着它流来流去,早晚把石头磨穿。这两个比喻都很形象,说明柔软至刚,坚硬却未必坚强。
做人也要柔软,要平和。好的老师一定会告诉我们这一点,平和并不是一味的柔软,而是不要太偏执。只有养成了淡定和无欲的品格,懂得变通,知道如何进退,克制自己的欲望,我们的人生才真正具备了强大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才能活得快乐和长久,也才能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
●学习宽容的品德
宽容不是叫你忍让,也不是让你放弃对的原则,而是告诉你:当别人犯错时,不要过于计较。有了宽容的品德,我们就能够原谅他人犯下的某些过失,给别人留下一条退路,制造一个机会,就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制造更多的机会。
生活中许多人是没有这个智慧的,他们从不宽容,也绝不原谅,抓住别人的一点错误,就追究到底,定要置对方于死地。结果呢?结成仇敌,斗争到底,你死我活,最后渔翁得利,两个人都没落到好处。
宽容就是一种为自己创造盟友的大智慧。学会了宽容,你就拥有了吸引盟友的强大吸引力,就像吸引力法则所讲的那样,人们被你美好的品德所打动,自愿向你靠拢,尤其是那些优秀人士,他们都愿意走到你的身边,来壮大你的力量。反之,不懂宽容的人就像一块冰冷的岩石,只会让人畏而远之,他也只能孤独地一个人经营自己的生活了,没有什么人愿意帮助他。
●学习沟通的品德
人与人之间若缺乏了沟通,就容易产生是非、争执和误会。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纠纷都是由于沟通不善引发的。因此,向自己的导师学习,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沟通的意愿和本领。
沟通的基础,不能是功利性的“我要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而是要抱着相互了解、体谅、帮助和协调的目的,来换位思考和进行信息的交换,最后达成一致。这样的沟通才能起到长久的效果。
●学习放下的品德
过去太沉重了,就得放下。我们从很小的年龄起,就在不停地放下过去了。因为过去总有一些伤心的事情,总有一些想不开的结,如果你不能放下,你的未来就变得越来越沉重,回忆就不再是一种幸福,而是一种罪恶,因为它使你活在过去,不能轻松地面向未来。
所以,找到这样一位老师,从他的身上看一看,他是如何对待过去的。要把人生视作一场自由轻松的旅行,我们经历的风景,记住就可以了,不要再挂在嘴边留恋不停,把眼睛放长远,盯着我们的明天,享受我们的现在,这才是真正需要的人生态度。
●学习感恩的品德
当别人帮助了你时,懂得感激和记住对方的好处,这就是感恩。我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懂感恩,这是自私的结果。他们觉得受到别人的帮助是应该的,自己不需要做点什么;他们还嫌别人帮得不够多,至少他们心中没有受之有愧,而是心安理得。正由于有些人怀着这种心理,所以他们才无法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达到很高的高度。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因果的。
我从李嘉诚先生身上学到的很重要的品德,就是感恩。因此,我一直把他视作自己的人生“启蒙者”。李先生记住每一个人帮助过他的人,然后自己也以帮助别人为荣。这就是感恩的最高境界。现在,我也很努力地兑现自己的每一个诺言,去感恩帮助过我的人,也努力地想办法让别人过得更好。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这样,如此我们的世界才真正充满了正能量。
●学习生存的品德
生存当然是一种美德,这意味着你尊重自己的生命,不能随便放弃生命。看看那些动不动就自杀轻生的人,他们怎能说是具备了生存的美德呢?向那些精神的强者学习,去学习他们屡败屡战、绝不软弱的意志力,去拥有这种精神!
当你也具有了这种美德时,你就会珍惜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了。同时,拥有了这7种美德,我们也就学会了应该如何做人,为自己的这一生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棒的本领是真诚
在最初的20年中,我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最棒的本领不是如何考到100分,而是怎样去表现我的真诚。因为相比工具和手段,只有真诚才能完全地打动人心,让别人对你也推心置腹;也只有真诚,才可以让你自己体会到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真诚首先体现在诚实上,自己有多少本事,就使出多少本事,无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这比弄虚使诈赢得一时的成绩要更好。比如有的人只能考70分,为了取得好成绩,非得带小抄进去、或者抄同学的试卷。这就是最起码的不真诚。还有的人为了让女朋友欢心,向她许下很多根本无法实现的诺言,骗她跟自己在一起,这就是很恶劣的不真诚了。
这些手段只有一时的效果,时间会终结它们的“表演”。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总是能够越来越深地体会到真诚的力量。年轻时犯下的错误,大多都与不真诚有关;年长后取得的成绩,也大多都来自自己一颗真诚的内心。
在年轻时就要学会辨别哪些人是不真诚的,然后与之保持距离。不要让这些人成为你的“人生导师”,否则你的一辈子都可能完蛋了。要懂得靠近那些不鼓励你弄虚作假和能够与你推心置腹的人,也要尊重那些不顾及你的面子,对你提出深刻批评、指出你的缺点的人,他们都是真诚之人,这都是值得你学习的品质。
有位女孩曾经不解地说:“李老师,我发现自己一说实话就跟朋友闹掰,说假话的时候她们才高兴。这是为什么?”这也是她不知如何是好的原因。因为人人都喜欢听假话,不想听真话,至少“不真诚”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有市场的。但是,这岂不正是真诚宝贵的地方吗?
我们平时交到了太多喜欢虚荣、不能接受现实的“朋友”,也正是他们共同形成的环境,让你也跟着迷失了。
真诚的力量当然是非常强大的,比如你和陌生人之间本来是隔了一层的,双方互相提防,他害怕你骗他,你也担心他有什么阴暗的想法。但是,你率先的真诚会让对方怦然心动,那种事先准备好的强大的防备心理就会为之融化。谁先主动谁占优,谁被动,谁就是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相信我,在人际交往中一定是这样的,率先拿出真诚态度的那个人,往往会在社交中占据优势,展现出更好的人格魅力。
从古到今,谁也拒绝不了真诚之心。因为真诚代表着我们的内心是纯正的,目的是无邪的。这种内在的力量,能迅速让别人体会和感觉得到。你也可以去主动地、强力地表现自己的真诚,让它更加淋漓尽致,富有张力。例如,我们通过自己的表情、眼神、语气、话语的变化,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真诚之心。
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让真诚自然地显露,还要善于把它主动表现出来,迅速地起到效果。
对此,史密斯的经验是:“假如你是一个观察力很强的人,你会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处理很好的人,大多都是谦虚平和之人。他们说话做事都富有魅力,温和有礼,平易近人,可以让别人在不知不觉中被他感染,接受他的观点,他们很真诚,也从不回避问题。与之相反的是,有的人把生活、工作处理得一团糟,正是由于自己言行不一,盛气凌人,或者显得城府过深,给人一种十分不真诚和虚假的感觉,留不下好印象。
人们对后者,都是惧而远之的,我们都不喜欢有这种朋友。”史密斯在课程中对学员讲了一个故事。在我们为纽约一家公司准备的产品发布会上,有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受到了良好的接待,公司希望他在报道时给予足够的力度。这是非常正常的媒体公关行为,所有的公司在自己发布产品时,都会对到场的记者给予足够的“笼络”,期望能得到照顾。
但是几天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在《纽约时报》的商业版面看到这篇“期待之中”的新闻报道。于是公司就派出了琳达小姐去负责此项工作的善后,当天她就在某一种场合碰到了《纽约时报》的这位记者。她在此时的态度,其实就决定了该公司是否能赢得这位记者的帮助。
下面,则是两种不同的态度会产生的不同结果。
态度A:琳达对于记者坦然接受了公司的招待,拿走了礼品,但又不进行回报的行为十分气愤,她当然耿耿于怀,此时见到了他,不想放过,就当众对他进行责怪:“喂,我的大记者先生,您拿了红包,却不发稿哟!现在都三天了,你有什么能对我解释的吗?”
琳达说的未必是假话,也许这位记者确实还没写稿。但她这种沟通和交流太不真诚了,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因此,这样的责怪一定让记者无所适从,并且在这么多人面前遭受羞辱,任谁也受不了。所以记者头也不回地走了,稿子也不可能再登上《纽约时报》的版面。
态度B:琳达虽然很生气,但她仍然强忍怨气,主动地向前打招呼:“嘿,大记者!听说稿子还没发?没关系,现在做成一些事情太难了,总有许多不可预测的阻力吧?我们公司很感谢您的努力,给您添了不少麻烦吧,欢迎下次到公司坐坐。”
琳达的第二种态度就非常真诚,既告诉对方这件事还没做成,道明了事实,没有回避,又表示了公司的看法:没关系。幸运的是,我们派出的专员琳达女士非常优秀,她采取的正是第二种做法。琳达不但及时地表达了问候,而且将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认为是自己没有说清楚,可能导致记者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
《纽约时报》的商业版名记在真诚攻势下“一败涂地”,他本来预备的无数种反击策略一样都用不上了。记者见琳达不仅没有责备自己,反而还宽慰他,心中愧疚,于是赶紧保证,回去就把稿子写好,争取次日见报。
第二天,该公司新品上市的新闻报道就出现在了《纽约时报》的重要版面上。琳达的这种真诚态度其实是不难做到的,人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以真诚示人,但为什么做到的不多呢?我们平时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向虚伪的人和事学习得太多了,或者干脆以为虚伪为师,以苛责为自己的启蒙思想——对人对事,总以自利为先,以自私为基础,这就导致在生活和工作中,和人不断地发生摩擦,既办不好事情,也无法为自己树立一个较好的形象,这皆由内心的虚弱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