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神意训练在大成拳功法练用中的重要作用
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自志》中明确写
到余“本四十余年习拳经验,探其真义之所在,参以学理,证以体认,祛其弊,发其密,舍短取长,去伪存真,融会贯通,以发扬而光大之,另成一种特殊拳学,而友人多试之甜密,习之愉快,因俭以大成二字名吾拳,欲却之而无从也,随听之而已。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在大成拳的理论中尤以突出精神意念方面的研究,而以“精神真、意念紧、动作松、心地狠”为原则。在功法练、用中着重神、意训练,使之贯穿于大成拳养、练、用的所有功法过程中。所以习武者必须从理论上明确地理解和认识神、意在拳术中的重要作用及道理所在,方能更好地在体认和实际使用中追求到拳学的真正效果,完成拳学使命。
一、神意训练的重要性
精神和意念活动在大成拳练习和应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没有精神和意念的作用,习练大成拳将难以达到预期的养生目的,也更无从谈起技击的练用。
有些武术理论由于忽略了精神和意念在武术练用中的重要作用,或把精神和意念混为一谈,造成习练者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武术功法与神意的内在联系,而更难于理解神、意在武术练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不少功夫很深或练拳多年的拳师,一旦与客方实战搏击就失利败北,而本人不知其原因何在,这种实例太多了。这种情况表明主方大都不完全是因功力和用功不足造成失利的,主要是由于只练其它功法而没有神、意训练或对武术神、意练用认识模糊所至。其实只要在武术功法的练用中加强精神假借和意念诱导的功法训练,有机地与其它功法相互配合,经过反复练用,使其形成一种自卫搏击的本能,自然会出现奇迹的。按常规解释,精神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而意念则是人的具体念头和想法。但在武术练用中,精神是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应;而意念是人对外界反应时自身所要采取行动的一个过程,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应。人的生活活动往往受精神的主宰,它的变化常常可以改变人体的某些功能。例如,一个胆小的妇女突然遇到一个持械行凶的坏人时,她会吓得全身发抖、手脚无措、惊恐万分,而成为敌人的牺牲品。但是,当她发觉这个坏人要去伤害她的孩子时,为了孩子的安全,她因母爱的天性所至,精神上马上发生变化,为了保护孩子的生命宁愿牺牲自己,她突然变得勇往直前,反而奋不顾身地扑上去主动与其搏斗,变成了一个不怕死的人,甚至战胜凶恶的坏蛋。由此可见精神作用的变化产生的意识、行为的巨大威力,它足以使胜负发生变化,所以在武术中精神是支配人体反应的重要因素。而意念则只有在精神作用下,才能更好地做出相应得当的有效反应,才能产生快速应变的得当动作,以有利于在实战搏击中达到预期的搏击效果。
二、神意训练方法
人的精神状态在不同的意念控制下是有区别的。要想在精神上培养出拳术中大无畏的气概来,必须在练拳的同时加强精神假借的诱导训练,再配合众多不同的拳术意念活动,才能逐渐地达到精神真的效果。正如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生前所说:“按拳道之由来,原系采禽兽搏斗之长,相其形,会其意,逐渐演进,合精神假借一切法则,始汇成斯技。”所以练拳时必须有精神和意念的作用,进而达到神松意紧的效果,也就是努力使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特定的状态中,摆脱各种杂念的干扰及不利因素的影响,激发有利因素,将意念活动贯穿于始终。只要在武术练用中按照大成拳的要领将精神假借和意念诱导训练结合到拳学练用中去,就能恢复人的自卫搏击本能,所以大成拳主张:“只要神意真,莫求形骸似。”
1. 精神假借训练
精神假借诱导训练中视观功与精神假借配合训练时以两目远视,似观云端飞鸟有所见又无所见,要心胸开阔,神态自然,视自身如大冶烘炉无物不可陶熔。全身放松,有顶天立地,气概豪雄之感。此即大成拳桩功中的扫除万虑默对长空之法。多适于初练者及养生功法的训练,以备神行而助意的原则。
如要设想三尺以外,七尺以内,似有强大敌人或毒蛇猛兽随时向自己进击,自己则保持精神饱满,气势浑雄,全神贯注,具神龙嘶噬之势,誓与敌生死搏斗,将生死置之度外,树制敌必胜之信念。王芗斋先生曰:“造化何能尔,善养吾浩气。”练拳应以武勇为先,浩气长存,以练就大无畏的精神气概。精神训练主要配合技击功法与实战训练,以此为原则自然精充、神备、本能复苏,浩气凌云。
2. 意念诱导训练
意念诱导训练,养生则以内视为主,以自然、松静为本,双目微闭,自然站立或采取站桩姿势,意念中设想全身一羽不粘,微尘不落,全身放松,悠然自得,体会全身气血流畅,有与天地合一之感。耳听静虚,外界高空鸟鸣,远处微雨,声声入耳。总之注意自身,又不能放弃与外界的联系,一切感觉均在似有似无之间。此即拳谱中“执着已身一无是处,离开己身无物可求”之谓。应在自身与身外有物的意态中体认相互之间的关系。多适于初练者及养生功法。其原理也存于激发肌体的自调功能,陶冶身心,进而达可体会自身各部,或手、或足、或头、膝、肩、胯、腿、臂、肘、背等任何部位,在静或动的状态下与外界产生阻力或有受力的感觉。力或大或小、或快或慢、或虚或实,及设想敌方进击或上或下,或打或撞,自己均能做出适于对方的相应得当的反应,有欲动待发之感觉,或已动触敌之动作和发力御敌及出击制敌之效果。从抽象中求实像。再结合实战演练和断手(实作)拼搏,久而久之自会体认到临敌应战时的微奥所在,即达身无定形、步无定位、击无定法的境界,以达拳理中所追求的“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的下意识的自卫搏击的本能反映。此法多适于技击使用时的训练。而参与较多的技击内含,从理论上则以挖掘肌体自卫搏击潜能,以恢复自卫搏击本能为重点。
大成拳实战技击中的精神和意念的练用,应该是虚中求实,实中求虚,注重假借诱导和意识思维活动的统一。神要自然,意应果决,心应肯忍,势应宏伟。俗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心毒手狠忍为先。莫到拳师功夫好,只求精神意念全。”在搏击实战中,不仅是方法和力量的角逐,更重要的是胆识和反应的较量。视彼若羊羔,自己犹如参天巨人,气势豪雄,果决坚毅,这样心理上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对方,精神上自然就放松了,动手时就无所畏惧,这样才能提高本能的发挥,达到应敌制胜的效果。
真切的意念活动,是精神真的条件下,通过反复的诱导训练,使意念思维与相关的动作合为一体,再与外界因素(如敌方)紧密联系练习,力求应时得法,恰到好处,长期训练逐渐形成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反应,形成具体有效的搏击动作和进击形式。有了精神的真,配合意念的紧,才能达到动作的快,进击的准。所谓准即得当准确之意,不早不晚,不快不慢,蓄之待发,发之必中,以达到恰到好处的技击效果。总之精神和意念的训练是为了求得下意识的自卫搏击的一种有效反应,达到恢复人类的自卫搏击本能为目的,方能无往而不胜。
神意训练的理论原则是神为目的,意为手段。而意念的使用原则必须先以有意识的意念诱导训练为始,然后达到有意无意之间的应用,再达到下意识的反应,再达到无意识的本能发挥,即“蓄灵守默,应感无穷”的高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