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事业中兴,在挫折中寻找腾讯的发展契机(1)
1.与AOL之争,虽败犹荣
互联网实在是一个风云变幻的领域,就像斑驳多彩的历史长卷那样,经过大浪淘沙,总会给我们留下一长串光辉耀眼的名字。他们有的是成功者,有的是失败者,但中国人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无论他们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曾经“战斗”过,历史都会给他们留出一个位置。仅仅10年之间,中国的互联网界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批骁勇的“战将”:王志东、陈天桥、丁磊、李彦宏、张朝阳、马云、史玉柱,当然,还有马化腾。
截至2004年,腾讯QQ的注册用户已经成功突破三亿,经常使用QQ的用户可以占到其中的三成,长期登陆在线的人数也创造了5000万人的纪录。与此同时,腾讯的年纯利润已经突破1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当年在香港上市之后,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团队在扩张之路上仍然未能顺风顺水。
和所有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一样,腾讯也很快遭到了国际市场的考验,首先发难的是AOL(美国在线),起因是域名的注册。
马化腾在成立了腾讯公司之后,立即着手做的事情就是为公司注册了域名,这项工作当时也很顺利。当时马化腾注册了两个域名,分别是oicq.com和oicq.net ,注册时间分别在1998年和1999年。这段时间马化腾主要开发的产品就是IM工具——OICQ,因此,他理所当然地为公司网址选择了这两个域名。但是AOL不这么想,他们认为oicq.com、oicq.net和他们公司相关网站的域名icq.com过于近似,有恶意注册的嫌疑。
AOL是世界范围内著名的互联网企业,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因特网服务商,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于2006年发布的“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位列第139位,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亨。AOL之所以这么认为,也是事出有因。当时的国际环境是,AOL花费巨资收购了ICQ,正在全面推向国际市场。由于ICQ产品本身的巨大魅力和AOL的大力吹捧,ICQ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模仿风潮。AOL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对于任何一家有模仿嫌疑的企业,他们几乎都不惜与之对簿公堂。对他们来说,国际IM领域已经是草木皆兵。
马化腾领衔的腾讯公司所开发的OICQ也在模仿之列,之前因为AOL忙于其他“战场”,并没有过多地关注马化腾的举动——这也是马化腾的OICQ可以得到一段发展时间的原因。但随着在国际IM市场的势力蔓延,AOL已经将发展的触角伸向了中国,于是,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2004年初,正当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团队整军待发之际,忽然收到了一封AOL的投诉函,上面的措辞非常激烈,他们指责腾讯公司的QQ(当时还是OICQ)软件侵犯了ICQ的知识产权,并要求腾讯将公司主要网址——OICQ的.com和.net域名无条件转让给AOL。AOL的强大是身为中国IM领域老大的腾讯也无法比拟的,当时在国际“战场”上势力强于腾讯的几家推出IM产品的企业也都最终败给了AOL;而另一方面,因为QQ的开发当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功能和模块也确实大多是参照ICQ来设计完成的,基本上可以算作是ICQ的中文翻版。因此,腾讯在这件事上面十分被动。AOL紧紧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试图给腾讯以颜色,他们郑重声明,如果腾讯不按照他们说的去做,就会将此事诉诸法律。
在接到这封投诉信时,马化腾并没有太在意,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AOL为进入中国市场刻意制造的噱头,以求壮壮声势,做一次另类广告。在国内,很多企业都惯用这种伎俩。因此马化腾认为,只要自己保持克制和低调,AOL自然会罢手,于是他也就没有对此事做出回应。但是很快,马化腾就接到了国际仲裁机构的传票,原来,在马化腾未做回应之后,AOL真的将腾讯告上了国际法庭。
腾讯的管理层随即陷入一片慌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对国际法庭没有一点了解。这时,腾讯的投资商MIH也胡乱发来指令,毕竟,腾讯刚刚走向国际市场,这次事件如果应对不好,势必影响士气。而AOL实力之强大也是有目共睹,几家被AOL击败的国际大公司似乎暗示了腾讯的命运。此时,马化腾再次面对艰难的抉择,是妥协还是抗争?几乎所有人都规劝马化腾低调处理此事,按照AOL的要求将腾讯公司的主要域名oicq.com和oicq.net交给AOL以寻求庭下和解。
实际上当时的AOL风头正劲,而且ICQ作为其主要产品也正式注册在案,所有使用ICQ字样注册的软件产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对ICQ构成了侵权。只不过当时我国人民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相关制度也不健全,因此腾讯在用OICQ经营出一定品牌之后一直在使用它,直到AOL找上门来才不得不做出反应。也就是说,马化腾选择反抗,要交出域名;不反抗,也要交出域名。问题已经超出域名本身,而是马化腾究竟要摆出什么样的姿态回应AOL。
马化腾一方面不忍自己辛苦经营起来的OICQ品牌就这样付诸东流,另一方面,AOL也实在嚣张,他们四处叫嚷,根本没把腾讯放在眼里。马化腾虽然知道迎战必败,但他还没有失去奋起一战的勇气,他顶住各方面压力,苦苦思索着对策。马化腾之所以如此,首先是为了争取时间,使腾讯团队做好更换域名的准备工作,毕竟当时使用OICQ的网民数量已经相当庞大,而更换域名必然会造成客户流失,马化腾在确认无法保留域名的情况下,必须要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同时,马化腾也在期盼奇迹能在最后关头出现,他全力寻找绝地反击的机会,希望可以绝处逢生。
通报的日期越来越近,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马化腾身上。就在所有人都认为马化腾已经选择了妥协甚至放弃的时候,马化腾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迎战!
不仅要迎战,而且要真真正正地迎战,要大张旗鼓地迎战,要全方位地迎战,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腾讯对AOL的迎战,这就是马化腾给出的最终答案。腾讯内部哗然,AOL哗然,全世界哗然,马化腾却笑了——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看到马化腾成竹在胸的笑容,腾讯管理层的各位高管知道,这绝对不是他一时冲动而作出的决定,但他们还是充满担忧。马化腾没有作过多的解释,他只是淡淡地说:“形势逼人,要想使腾讯有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马化腾首先找到了曾经与他们有过合作的IDG,IDG与AOL一样身处美国,马化腾请求他们帮忙,是想借助地利。IDG有感于和腾讯的良好合作,随即出面,全力帮助腾讯运筹。随后,马化腾又发动全部力量,搜集对己方有利的证据,并针对AOL提出的诉讼内容做足了准备。最后,马化腾还大造舆论声势,大有一副要为自己讨回公道的架势。AOL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禁发出冷笑,在他们看来,马化腾正在做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3月21日,双方的庭辩正式开始。AOL首先发起诉讼,指责腾讯恶意注册域名oicq.com和oicq.net,侵犯AOL公司合法权益。腾讯针锋相对,指责AOL诽谤,要求AOL向腾讯公司公开致歉并赔偿相关损失。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辩论,仲裁官最终宣布仲裁结果。马化腾的腾讯同人们,以及腾讯此时最大的股东MIH,包括此刻正在帮助他们的IDG,都在望眼欲穿地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然而,最终的仲裁结果使幻想破灭,腾讯败诉,oicq.com和oicq.net域名的所有权也随即判归AOL。这样的结果没有出乎AOL高层们的意料,但同时,也没有出乎马化腾的意料。
事后,马化腾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这场官司我们的失败毫无悬念”。然而,AOL却没有在马化腾脸上看到他们所期望看到的沮丧。相反,在面对全世界的媒体时,马化腾不但无比坦然,而且大说特说,从腾讯取得的成就到腾讯将来的发展说个不停。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马化腾吸引过去了,而将胜利的一方AOL晾到了一旁。
至此,战无不胜、算无遗策的AOL终于如梦方醒,在咒骂了戏耍他们的马化腾之后,他们也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的中国企业家由衷地发出赞许和感叹。
“腾讯公司虽然败给了AOL,但是他们虽败犹荣,他们没有委曲求全,没有苟且偷生,而是对AOL的挑战正面予以痛击,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不畏强权的可贵精神,他们为中国企业做出了榜样,对世界强权企业亮明了态度。在世界经济的巨大舞台上,也只有充分具备了这种精神面貌的企业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以上是中国主流舆论对于此次腾讯与AOL之争的评述。
其实只有马化腾知道,他之所以奋起反击,一方面是迫于无奈,另一方面也是想以此为契机宣传腾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听到腾讯的声音,知道腾讯的存在。这实际上是一种经营策略,是一种火中取栗、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事实证明,马化腾的这一做法果然奏效,腾讯在香港上市的股票,经此一役非但没有出现下跌的趋势,反而强力上涨。后来马化腾透露,此时的投资有不少来自境外。
大张旗鼓地迎战AOL是为了提高知名度,败诉之后痛痛快快地交出域名所有权是为了结束纠纷,避免和AOL的无休止缠斗。可以说,在2004年所有和AOL过招的互联网企业中,腾讯不是最强的,却无疑是最抢眼的。此事过后,全球几乎所有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都知道了“腾讯”这个名字,而随着互联网对世界影响的日益加深和加重,全世界知道腾讯的人也势必越来越多。马化腾和他的团队也乘着这股浪潮,全面登上了互联网行业的“国际舞台”,成为世人瞩目的一颗新星。
国内方面,腾讯公司也全面做好了域名更替的准备,虽然出现了万人掉线的意外情况,但总体上来说,更替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大的纰漏。此次和AOL的官司过后,细心的网友就会发现腾讯客户端的界面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首先是腾讯网站上可供免费下载使用的可执行文件由原来的oicq.exe变为qqxxxx.exe(xxxx为数字,以区分不同发行版本,后改为年份),其次是登录器名称也从原来的OICQxxxx变为QQxxxx,从此,OICQ正式更名为广大中国用户所熟知的QQ。
让马化腾感到欣慰的是,腾讯域名的更替在国内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大多数网友对这一情况甚至不愿过多关注,用户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继续稳中有升。
马化腾再接再厉,将之前的头像全部更换成更具流行元素和时尚感的卡通形象。吃一堑,长一智,新的卡通形象全部由腾讯公司自主设计完成,可以说,马化腾在避免出现同样错误的问题上做得非常出色,这一点也是他和他的团队能飞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头像更换之后,整个聊天工具焕然一新,广大网友不但没有因为它的变化心生反感,还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新鲜和刺激,从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QQ聊天的队伍之中。这次转变QQ的行动,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团队做得堪称完美。
这就是马化腾,这就是他赋予腾讯的精神,我们暂且将其称为“腾讯精神”。在接下来的故事当中,这种腾讯精神还将无数次地展现。
2.QQ收费风波
在成为世界前沿、亚洲第一和国内毫无争议的IM行业巨头后,马化腾将目光转回了国内。一方面由于腾讯QQ新用户的不断增加,公司的投入也一天天加大;一方面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腾讯QQ用户的增长势头也在一点点减弱,而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出又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此马化腾的收益也就一天天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马化腾就必须要尽快建立新的赢利模式。在当时,腾讯QQ在中国IM市场的份额已经日趋稳定和成熟,所以,就在腾讯将IM产品更名为QQ后不久,腾讯QQ在国内IM市场一片看好的时候,马化腾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他要对潜在的QQ用户实行收费注册。
在马化腾看来,QQ注册收费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QQ用户面临的情况是,已形成的IM市场份额绝大部分被QQ占据,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使用QQ作为沟通工具,甚至一些公司和部门已经将QQ作为工作工具。新的用户要想融入大环境,就必须申请注册QQ号码,所以很多人不得不无奈地支付那1元的注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