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北京的缘分
中国人民大学 曾奎谕
曾奎谕,男,辅仁大学法律学院司法组法学学士,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就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天地之大,人如沧海之一粟,却阔别山涧,草木幽情藏一隅。只因吾人来自台湾,犹感千里之外能觅得此处学习研究,也是缘分。时序已过清明,仍不免好伫立于宿舍窗外阳台,勤思学问为何物,不过情景依旧却问诸心事,眼前飞过的柳絮亦复如斯。仅借于斯而明于此,有道是一而再,再而三,一是2008年“辅大—人大”学术交流团,二是2009年人大台湾交换生,三是2010年人大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法学硕士研究生。明之,察之,慎之,主之,诚然,吾人何其有幸尝与诸位两岸师生弦歌不辍;学海无涯,吾人果真感同身受也!
话锋既起,见诸此时此刻的心情也矣,是心境也无痕。回首既往,北京,在青春岁月的四年光阴里,实乃吾人走过而并不陌生的环境。还记得未久以前,2012年3月,在白天透亮的晴空下,但见大地生机蓬勃。尽管风使劲地吹,北京已然春暖花开。犹记得当月某日中午于某餐馆内享用午餐,点了道菠菜鸡蛋盖饭,已是显得绿意盎然。当时,只因为不见人潮,许多用餐食客的动作看上去也不仓促,然而就在望着墙上钟表依旧转动的指针之际,耳边传来轻柔的音乐,无意之中听见“天黑黑~妹落雨~”(闽南语),顷刻间有种回到久违故乡的感觉,暖意是那般亲切地浮上心头。
也许吾人数年来在北京钻研学术研究,究竟只是因为法律离不开人群。然而欲跨海峡两岸进行研究,首先必须面对作为两岸学子互相的记忆与乡愁,再看研究之余,也颇能在知识之间体味。对于各种涉猎的书籍,尽管无关吾人所在的法学专业,亦已然成为个人行脚的落笔。例如,曾经透过大陆的地理教材,获得大陆人早年对于台湾的认识,“鸡蛋糕”的印象是风味淳朴,这块“糕”(高雄)果真至今也一直是当地人品尝的好味道,吾人尝思其味,仍然是不可胜尝也。岁月悠悠,多么希望多年在外的游子仍然感受得到凝望家乡的亲切,尽管千里外犹感寒风凛冽,在骨子里还是春寒料峭之际,亦以轻快的脚步步入夏日温和的悸动。我在北京读书的日子,是透过求学的记忆与乡愁联结了。

北京,这个我长期努力耕耘的一块宝地,给予我历练的机会、奋斗的目标,等待我在此实现自己的价值。至于机会是什么,目标是什么,价值是什么,还必须透过自己亲身经历才能发掘其中的真谛。

曾奎谕(二排右二)与台湾同学
如果说,我在北京读书的回忆不会是平铺直叙,那么回顾2010年刚成为人大法学硕士研究生,亦是我甫自辅仁大学法律系毕业的时候,对于未来在北京的新生活,因为早先做过交换学生的缘故,其实不算陌生;然而,我以为,个人的因缘际会使得赴京研究更有意义,从此再续与北京的缘分。
例如,对于多位我在人大交换学习期间就已认识的朋友而言,时隔一年再次相见,高兴之余颇有天涯若比邻的感触。老友日后协助我打点日常生活,让我这个在外游子于衔接大学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成人教育之际,能够尽快适应北京的生活,说是完全生活指南也不错,以至接下来学业的顺利进展,也是因为在学期间总是有着好友们的相互扶持。所以,当研究生课程接续着展开,除了努力做好身为一名台湾学生在法学硕士研究生阶段应尽的本分,我也试图从中探讨海峡两岸师生教学相长、同学彼此互励互进的成就,这不仅给予我积极向前的动力,更因为其中的人文关怀而让我充满希望。
诚然,我个人所在的人大法学院素以师资及教学资源丰厚见称,屡屡在校内外办理若干综合并多元的学术交流事务。无论是读书会、讲座,还是研讨会等,经过将近两年的参与,提升的是我身处法律学术殿堂的内涵,以及向外眺望的视野,必须用心领会。想想这些年来所学和研究的内容无非知识,海峡两岸不同方式的研究产生的结晶仍不外乎知识,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不同的知识?似唯有用心体会知识,才能使之成为自己的智慧,于学术上论证得理,实务上亦经得起考验。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回望这两年借由在人大攻读法学硕士所得的机遇。说实话,实无法穷尽,只望能透过有限的篇幅娓娓道来。进一步来说,我个人待在北京学习并研究,一直到今天,北京,这个我长期努力耕耘的一块宝地,给予我历练的机会、奋斗的目标,等待我在此实现自己的价值。至于机会是什么,目标是什么,价值是什么,还必须透过自己亲身经历才能发掘其中的真谛。
编辑整理 卜雅南

曾奎谕(右一)在北京奶酪店门口

曾奎谕(左二)与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右三)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