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容与汗水浇灌无悔青春
清华大学 杨容瑄
杨容瑄,女,1997年随父母来大陆,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就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学士学位;2012年9月至今就读香港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
从1997年到2012年,我来大陆读书已经15年了;而在北京,我也已经待了4年。如果说台湾给了我根,那么大陆就把我培育成了树。这里清香的土壤、温和的阳光、偶尔的风雨,还有辛勤的浇灌,无一不在我的茎叶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离乡求学
还记得我6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已经来大陆工作了;我一个人留在台湾爷爷奶奶家读小学一年级。有一次,妈妈回去看我的时候,似乎不经意地问我:“大陆东莞有一所学校,每住10天回家3天,你想不想去读?”小时候的我特别盼望长大独立,一听到可以自己住在学校,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地答应了妈妈。谁知道这一答应,随之而来的真的就是在大陆从小学二年级起共15年的求学生涯。
刚到东莞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很多,来自台湾的我显得局促又笨拙:不会汉语拼音,不会简体字,听不懂粤语……我记得很清楚,第一节语文课老师就听写,第一个词语是“河岸”。台湾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在快乐地体验生活和童趣,学习怎么种绿豆、怎么在母亲节折康乃馨给妈妈、怎么用竹叶包粽子,我怎么会知道“河岸”的“岸”怎么写呢?这着实让我紧张了好一下子。但是,老师们很快就朝我伸出了帮助的双手。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帮我补习,常常对我嘘寒问暖,像慈母一样关爱我、教导我。很快,我就跟上了这边的学习进度,适应了住校生活。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爸爸妈妈的支持鼓励和自己的打拼努力,让我顺利地读完了高三,考上了清华,来到了北京。

热爱旅游,享受通过旅游放松自己、观察世界、思考人生的感觉。在大陆15年,我已踏遍了近20个省份,我热爱这里,热爱这里的好山好水,热爱这片我洒下汗水的土地,热爱京城上空那片蓝蓝的白云天。
爱拼才会赢
我是通过大陆“港澳台侨联合招生考试”进入清华的台湾学生,基础和天资都不如身为各地高考状元的同学们好。刚到清华的时候,我很难跟上老师的进度,做作业的速度也很慢。看到同学们上数学课时能与老师争论问题,写完作业后可以开心地出去逛街,我只能在压力下紧蹙眉头。第一次期中考试,我自己觉得微积分考得不错,结果竟然比平均分还低了一分。我真的感到很沮丧: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结果却只有这样?
不知道是否因为心灵相通,就在我失望、沮丧的时候,妈妈突然发了一条短信给我:“龙中之龙、凤中之凤才进得了清华。妈妈相信在学习上你的竞争对手都很强。希望你调整好心态,以平常心应对,胜不骄、败不馁,对人包容、从容、有教养,待人接物得体,做个自信的女孩,这样爸爸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千万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天天开心。”看着妈妈打出的一个个温暖的字,我的眼睛湿润了。

2011年杨容瑄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太极剑

2010年杨容瑄赴日本东京大学交流,于富士山留影

杨容瑄大三暑假在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赴浙江出差,于西塘古镇休憩
妈妈说得对: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竞争和失败。也许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我是最努力的。只要努力了,就没有遗憾。我常是宿舍里最早起的,也常是伴着教学楼闭馆的音乐回宿舍的人。别人学时我也学,别人歇时我也学,起早贪黑,夜以继日。经过大一一年多坚持不懈的奋斗,我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成绩排名全班第七,获得了“清华之友——永旺奖学金”和教育部台湾学生奖学金的一等奖。之后,我有幸每年都获得学校或教育部的奖学金。
除了读书以外,大学中的社会工作和社团活动非常多姿多彩,比如我曾担任大学班长,做过红十字会的外联部干事,参加过经济协会赴日本东京大学的学术交流和各种社会实践考察等。在大三的时候,我还是清华本科台生组的组长,照顾并团结着约30名清华的台湾本科生。
做台湾之光
以前,大陆的人常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台湾过来的年轻人都是一些纨绔子弟。也因如此,从小妈妈就常教育我们三姐弟:“来到这里,你们代表的就不是你们自己,而是整个台湾,所以你们要更努力,才不会被别人看不起。”从小到大,我都一直把妈妈的话记在心里,努力奋斗着想成为台湾的骄傲。还记得在教育部港澳台学生奖学金答辩会上,一个老师听完我们的报告后,激动而诚恳地对我们说:“想不到你们年纪这么小就做了这么多事情。你们真的改变了我对港澳台学生的看法。谢谢你们!”可以说,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2011年杨容瑄(后排右三)全家福,于台湾彰化老家

2011年杨容瑄于上海宝钢奖学金颁奖典礼植树纪念

2010年杨容瑄(左一)于山东菏泽进行暑期实践留影
四年前的今天,我还在披星戴月地准备入学考试;而今日,我却即将踏上离京的道路,到香港去开始另一段旅途。谢谢北京,见证了我的成长,记录着我的奋斗,赐予我生命中一段难忘的回忆。也许,在下一站的某间教室里,我会突然想起清华自习室里的味道和春天校园里微微的花香;也许,在这小小世界里,我还会在人生的某一站,与你相遇。
编辑整理 谷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