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词汇用起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t4

成绩是王道,中国的英语考试考倒美国人?

网络传言,几个美国学生做中国高中的英语试卷,只考了70多分(满分100分),还不如很多中国学生,传言还有高考和四六级的版本。网上的事情难辨真伪,可能是编造的,也可能真的有美国小朋友玩票。

高考、四六级等毕竟是千百万人都要接受的标准化考试,如何提高分数,是关乎于前途命运的现实问题——英语考高分可以为你带来巨大优势: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等。现在的问题很简单:怎样能实现英语考试的提分?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人是否真的考不好中国的英语考试?美国人的英语能力水平比我们高一大截,体现在词汇和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很强悍,但是面对一张陌生的卷子、从来没有见过的题型,可能会一下子蒙了,或者答题思路跟国内考生完全不一样,导致不少选项没把握住。

美国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考中国的卷子,分数不高但能合格,是可以想象的。应该让美国人充分备考,然后鼓励他们用认真的态度答中国的卷子。这样下来,美国人最终考出优秀的英语成绩是没什么难度的,满分也不奇怪。美国人备考中国英语考试的时间可能只需一周,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因为他们的英语能力水平摆在那里。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能力VS应试”的问题。两者从来就是一致的,能力高对应分数高。但是,近年来在反智主义的浪潮中,“高分低能”的说法盛行,反智主义者还列举出高分尖子生毕业后卖猪肉的特殊例子,或者高考状元“伤仲永”的故事。对此我不敢苟同——能在考场考高分,对应IQ比较高,而IQ对一个人做事情的能力而言,是一个预测准确度不错的心理学指标。更何况,考试答题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个别例子没有代表性,有人追踪高考状元群体日后的发展,发现普遍在各自领域成为一流专家,虽然拿诺贝尔奖之类的登峰造极者不多(极端案例少也是很正常的)。

“能力高,能否转化为分数高?”正当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QQ上的一位网友“Lost”在群里贴出一道语法考题,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

【单选题】__ anyone hurt in the big fire? —No, everybody was OK.

A. Does

B. Was

C. Did

D. Do

我根据语法分析想选B,后来觉得A类似平时读到、听到的说法Does it hurt,凭语感就选A吧,虽然不太符合语法。随即有群友提醒语境是过去式,对对对,马上改成C。但最后正确答案是B,明显这是符合语法的。虽然也有Does it hurt的说法,但那是“使疼痛”,而题目语境是“使受伤”,两者不能混用。

不知道美国人来做这道题会不会栽跟斗。也许会,怪不得他们才考70多分;也许不会,毕竟他们的英语水平比我高。其实,我很多时候面对网友提出的一些英语考试难题,也未必能选对。然而,我确实天天在用英语,听、说、读、写的全英化水平纵然没有100%,也有85%,英语能力水平就算比不上美国人,在国内也算比较高的。你可能质疑道:我需要的是提高分数,你说的什么提升能力,但答不对考题有什么用!(“高能低分”)

那么,我先列举一下本人还算拿得出手的英语考试成绩:

2000年高考136分(满分150分),对应标准分802分(满分900分),这个分数是我高考各科的最高分,是我当年能考上北京大学的第一推动力(总分标准分830分)。

2001年6月,大一,大学英语四级84分(满分100分),1分之差没有达到“优秀”级,只是“合格”级。

然后开始使用透析法大量读原著,连续两次英语期末考试全班第一。

2002年6月,大二,大学英语六级考试88分(满分100分),“优秀”级,也是全班第一。

2007年6月,研二,美国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Verbal 640(高于91%的考生)、Quantitative 800(高于94%的考生)、Analytical Writing 5.0(高于73%的考生)。

我只能说,之后很久没有参加英语考试,久疏战阵了。考试相当于体育竞技,需要高强度的备考,包括题海战术和错误分析。如果回归当年备战考试的状态,我对于前述的英语题是不会犯错的。我在“用英语”之前,英语成绩只是二流甲等的水平,大量读《哈利·波特》等原著之后,英语成绩在一年之内就提升到一流乙等的水平,虽然和顶尖高手还存在距离,但提升幅度无疑是巨大的。“用英语”可以提升战斗力,透析法最初就是为了应试的,也是通过考场大捷在江湖上立足的,“高能低分”根本不存在。

美国人考中国英语试题的事情,也是说明考试竞技需要准备,但能力水平才是根本。然而大多数中国学生本末倒置,以为光做题,应该就能提高能力水平乃至考试成绩,所以高中三年都是题海战术,大学再搞几年题海战术。做题只能让你熟悉考试题型,便于时间分配,碰到做过的考点还可以迅速命中,但是跟提升英语的能力水平没什么关系。

因此,每当有网友着急地问,还有3个月就考研,或者1个月就考雅思,通过透析法“用英语”来得及吗?我的回答是:哪怕你的时间很有限,也应该尽量多“用英语”,多透析英文原著,因为备考应试、钻研考题的事情你肯定做了不少,到了一定程度就很难再提升分数了,还不如实实在在提升一下能力,能提升多少是多少,虽然一两个月的时间肯定是不足以取得长足进步的。

英语是一门语言,只有把你的英语用起来,在听、说、读、写中全面使用,你才能获得最大化的语言接触密度,才能获得真正的提高。当你的词汇量提升到10000、20000,甚至30000之后,你才能抓住英语考试的命门,这时去做英语卷子,你的感觉是“太简单了”,但依然可能被一些难题绊倒。如果你要获得高分,你还需要花一点儿时间备考——不用两三年那么长,只需一两个月就够了——把各种常考的陷阱、“阴招”都摸熟,你就能获得顶级的分数。

在我推广透析法的十几年来,这样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

1.陈同学是一名广州女生,从小学六年级开始透析英文原著,从Steel Magic(《钢铁魔法》)等魔幻小说开始,然后迷上《哈利·波特》系列,在初中毕业前读完1~4部,然后在中考取得大捷,英语是各科最高分,直接让她从一所普通初中考上了省级一流高中广州六中。

2. 广州的黄同学在一次研究生考试中因为英语成绩差了两分而名落孙山,之后借助电子词典开始读《哈利·波特》,每天复习查过的生词,一个月后阅读速度有了明显提高,半年内就读完了前5本,结果英语比上次提高了十多分,成功考上广州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难能可贵的是,这次她没有搞“题海战术”,而只不过是读了几本有趣的小说。

3. 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医学生向大鹏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总共读了47本英文原著,包括《鲁滨孙漂流记》《廊桥遗梦》等文学名著,以及Nutrition: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营养学:概念与争议》)、Understanding Human Behavior(《理解人类行为》)等大部头专业书,之后在硕士转博士考试中英语科目考了全院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