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总裁刘强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人大才子——骆马湖畔的“孩子王”

刘强东是个70后的企业家,有着敏锐的思考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才能,尤其是雷厉风行的那股劲头,让他赢得了“霸道总裁”的称号。谈到刘强东的过人才能,不能不提到他年轻时候所经受的苦难和磨练。贫穷的童年生活让他学会了坚强和独立;和小学同学的玩耍打闹让他学会了思考;离家出走的经历让他懂得了选择;大学的生活又让他学会了勤劳和奋斗;开餐馆的失败,让他明白了管理的重要性;而在中关村的兼职经历,更让他看到了商人的诡诈和无情。这些挫折无时无刻不在打击着刘强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埋怨社会的不公,相反,刘强东化挫折为动力,变得更加坚强和努力,他说:“早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就有了经商所必须的综合素质。”

1.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974年2月14日,刘强东出生在宿迁市来龙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刘志成给儿子取名“刘强东”,寓意东方的强者,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在当时的农村,重男轻女现象非常普遍,一个男孩子的出生意味着家庭有了顶梁柱,刘氏夫妇的喜悦心情不言而喻。刘强东三岁那年,母亲王绍侠又生了一个女孩,刘强东有了妹妹。

刘志成的祖辈世代行船,他爷爷那一代,家里有船队,将扬州的古玩用船贩卖到徐州,再把徐州的煤炭贩卖到扬州,靠着倒卖商品赚取差价发了家。刘志成也有一个衣食无忧的童年,可惜好景不长,刘志成的父亲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打成了右派,刘志成17岁被迫辍学,帮老板行船,一干就是十几年。结婚之后,妻子王绍侠也加入了刘志成的行船队伍中来,由于刘志成夫妇行船工作比较辛苦,需要常年在外奔波,无暇照顾刘强东兄妹,在刘强东五岁那年,刘志成把兄妹俩交给了刘强东的外婆照顾。刘强东的外婆是一个饱经风霜,被贫穷困扰了一辈子的地道农民,对刘强东兄妹悉心照顾。刘强东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外婆不在家的时候,他就担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来龙镇在70年代还是很贫困的,刘家也不例外,在刘强东的记忆里,八岁之前都没有吃过饱饭,妹妹哭着喊饿的时候,他就用砖头砌成的小灶上做饭,把米饭煮得黑乎乎的。再长大一点,刘强东挑水,割猪草什么的事都会干了。

每次外婆买来一块大肥肉,都是先切成小片,放在锅里面把油滤出去,结成白块之后,放在一个小罐子里面,这些工作完成后,便把小罐子偷偷绑在房梁之上,防止刘强东偷吃。以前,无论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都能让鬼灵精一般的刘强东找到,外婆索性就想了这个办法,也断了刘强东的念头。每周日的时候,外婆就会从房梁上取下一块猪油,放到米饭中,做成猪肉拌饭给兄妹两个吃。这个时候是刘强东最有精神的时候,也是刘强东能够回忆起的小时候最幸福的一件事,即便他后来成为了亿万富翁,也时不时地会跟别人提起外婆当年做的的猪肉拌饭。除了每周一次的猪肉拌饭外,他的主食就只有玉米,红薯了。那时候刘强东的食谱是:早上,清水煮红薯、馒头;中午,红薯煎饼、玉米煎饼;晚上,红薯粥、烤玉米,不过刘强东那时候也是有零食吃的,是一种叫做“京果”的小点心,可惜的是这种小点心的原料也是红薯。刘强东厌恶极了红薯和玉米,很想换换口味,就想着下河去抓鱼来改善伙食。他白天和小伙伴们用鱼叉叉鱼,又跳到深水里探索鱼群所在地,晚上独自出去用手电筒照鱼。后来他又心生一计,用沙土把小水沟的两头堵住,再用水盆舀干净里面的水,直接徒手抓鱼,很快,他捕的鱼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一同捕鱼的小伙伴们。

由于长期下水扑鱼的经历,刘强东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水上功夫,被大家称作“浪里白条。”后来,小伙伴们发现刘强东不仅仅是捕鱼和游泳好,打鸟、捉泥鳅、放羊,刘强东都有一套,集体活动的时候刘强东也总能想出一些好点子。渐渐地,周围的同学、邻居都喜欢和他交往,刘强东则组织他们一起玩耍,做游戏,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由于周围的小伙伴经常受到村东头大孩子们的欺负,刘强东就想着怎样整整那些坏孩子。一天,他把周围的小伙伴们聚集起来,让拿着弹弓和土块的一部分人爬到树上埋伏,自己带着少数的人引东头的大孩子们过来。对方果然中计,跑到了刘强东设下的陷阱之中,树上的孩子们箭矢齐发,打得那些村东头的大孩子们满地找牙,跑回家里再也不敢出来了。刘强东的聪明睿智和善于谋划让他在小伙伴之中的威信飞速上升,很快,刘强东就被他们推举为“孩子王”,并称呼他“大强”,一切事情都让他出谋划策。就这样,他带领着小伙伴们打退了村里其它孩子群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保住了自己的“地盘”。这个游戏一玩就是好几年。“孩子王”的童年让刘强东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为他以后管理整个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83年,刘强东九岁,改革开放的的风潮席卷到了农村,刘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刘强东兄妹不用挨饿不说,刘志成夫妇也购买了一艘九吨的小船,开始自己行船。虽然还是辛苦,但毕竟脱离了打工的生活,不用看老板的脸色,而且有了自由,薪水也比以前多了不少。而从小就善于思考的刘强东那个时候就想着如何把父母的行船生意做大,他认为,父母只是把船的吨位逐年增加,但永远只能驾驶一条船,挣有数的钱。如果父母创办一个自己的船行,赚租船的费用,不但可以省下力气忙别的事,也能比现在赚更多的钱。然后用攒下的资金再去买船,以后就有可能拥有成百上千的船为自己所用了。刘强东在初中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刘志成听后不以为然,还对儿子说:“你是不是疯了。”而刘强东也没有继续解释什么,毕竟他并不喜欢父亲的船行生意,也没有接替父亲的打算。而刘志成这位地道的老村民,也不会想到自己儿子的“鸿鹄之志”。

1987年,刘强东升入初中,告别了与小伙伴们抓鱼,打闹的时光,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由于家和学校的必经之路被一条小河挡住,他为了节省到达学校的时间,选择不去绕远,而是脱掉鞋子,挽起裤脚,举着书包,趟水过河。

由于刘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刘强东兄妹每逢过年过节都能收到不少的压岁钱,刘强东计划着初中毕业后能够有资金出去闯荡,就想方设法的骗取妹妹的压岁钱。有一次他爬树的时候,妹妹碰了他一下,他假装抓不住,从树上摔下来,表情很痛苦的样子,妹妹心疼地问他怎么样了,他就借机向妹妹勒索压岁钱。长此以往,妹妹的压岁钱大部分都到了他的手里。后来,妹妹感觉到受骗,向外婆哭诉了这件事,外婆知道后非常气愤,当即叫来了刘强东质问。刘强东当然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依旧嬉皮笑脸,不以为然,但没想到一向好脾气的外婆竟然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外婆并不识字,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刘强东只记得外婆当时说:“咱家人一辈子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从没有做过欺骗别人的事,何况是自己的妹妹。”外婆含泪说的这番话让刘强东久久不能释怀,从那时起,刘强东就发誓再也不做不诚实的事情了。其实,外婆当时教给他的是一个做人的基本道理——诚信。京东成立之后,刘强东如果没有诚信意识,就保证不了产品的质量,也赢得不了好的口碑,更成为不了能和马云分庭抗礼的一代商业枭雄。因为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很容易重蹈三鹿的覆辙,无论这个企业曾经多么辉煌,都会被不诚信这件利器瞬间抹杀。

2.离家出走奇遇多

1989年夏天,刘强东初中毕业。因为父亲很早的时候就许诺,如果刘强东考上宿迁中学就带着他去上海玩几天,毕竟刘志成经营船行有了小小的成就,也买了120吨的大船,家里有这个经济条件,而且刘家在上海也有亲戚朋友。当刘强东真的以优异成绩考上宿迁中学,兴高采烈地要求父亲实现诺言的时候,刘志成却以工作忙为由拒绝了刘强东去上海游玩的要求。刘强东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出尔反尔,转而向母亲诉说,没想到母亲的回答和父亲一模一样,这件事让刘强东非常难过。愤怒之余,刘强东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家出走!有了这个想法后,刘强东当天就找来了初中同学小石子,商量出去闯荡的事情。

刘强东和小石子计划,明天先从宿迁坐公交车到徐州,再从徐州坐火车去南京,到了南京再想办法去九江对面的湖北省黄梅县投奔刘强东的姑姑。小石子完全赞同刘强东的建议,当即答应要和刘强东一起闯荡。晚上,刘强东将这些年来外婆给的压岁钱清点了一下,不到50块钱,刘强东准备把这些钱当做去黄梅县的路费。

第二天一大早,刘强东在家里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和小石子坐上了通往徐州的公共汽车。刚到徐州,小石子就打起了退堂鼓,哭着跟刘强东说:“大强,俺实在不敢去呢,怕被俺爸揍。”小石子一边说着一边劝刘强东跟他一起回去,刘强东无奈,婉拒了小石子的请求,独自一人踏上了通往南京的列车。一身衣服、一双拖鞋、50不到的压岁钱就是刘强东当时带走的全部财产。在火车上,刘强东看到自己左手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女孩,穿着漂亮的衣服,边吃蛋糕边和坐在对面的母亲说话。对比那个小女孩,刘强东发现自己跟城市的同龄的人有很大差距。在刘强东的老家,孩子们平时就穿着大裤衩和两根筋汗衫,夏天都是光着脚,穿双拖鞋就算很文明了。而此刻,老家最流行的着装到了城市就成了最落伍的。想到这里,刘强东低下了头,自卑感充斥着他不羁的内心。

第二天凌晨一点,列车终于开到了南京。下车后,刘强东惊奇地发现夜晚的南京依然灯火通明,而自己家乡来龙镇这个时候就会自动断电,周围的店铺也都停止了营业。这样的反差让刘强东非常震撼,他掩盖不住内心的激动,沿着马路逛了起来,当看到金陵大厦的时候,刘强东更加兴奋了。这座37层的大厦仿佛直插云端,坚硬光滑的大理石柱也是他从没见过的建筑材料,刘强东好奇地抚摸着大理石做的柱子和台阶,左看看右看看,沿着大楼转了20多圈才离开,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在这座金陵大厦里面工作。由于南京的宾馆价钱高,刘强东就露宿在了离金陵大厦不远的桥洞里,一个好心的乞丐送给了刘强东一个麻袋当枕头,当刘强东告诉他要去湖北后,那个乞丐又告诉了刘强东坐游轮去湖北的最快路线,这让刘强东很是感激,也让他意识到了出门在外结交朋友,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通过那个乞丐指引,刘强东顺利地坐上了去往湖北黄梅县的轮船。在船上,刘强东第一次吃到了泡面,以前自己吃的都是外婆擀的手工面条,根本没有什么味道。这时候,他觉得这包方便面才是人间美味,兴奋之余就在轮船上即兴写了两句打油诗:“愿做出海蛟龙,不做南河刀鳅。”南河是刘强东老家村南边的小河,他经常去小河里抓鱼,最讨厌钓到带刺的刀鳅,每次钓到,都会愤怒地扔掉。刘强东写这两句诗的原因和他在南京的所见所闻有直接的关系,南京的繁华让刘强东认识到了自己家乡的局限和落后,并立志要努力奋斗,使自己脱离小山村的束缚,过上梦寐以求的都市生活。

轮船里的乘客大多都是背井离乡到湖北打工的农民,在刘强东看来,他们并不怎么友好,总是板着脸,说话的时候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对方,好像和他们交流的人都在欺骗他们。备受冷落的刘强东闲得无聊,就站在船头看看大海。很快,刘强东就发现了船上有一位耍猴的老人,那个老人总是面带微笑,时不时地逗逗猴子。刘强东觉得好玩,也过去逗猴子玩,老人对刘强东非常热情,很快就和刘强东无话不谈。老人告诉刘强东自己以杂技为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并交给了刘强东很多有趣的魔术,光扑克牌的玩法就有30多种。看到刘强东兴趣盎然,老人就趁机劝说刘强东跟着他走南闯北,并许诺要传授给刘强东他所会的所有魔术。刘强东当时非常心动,他很向往耍猴老人那种无忧无虑,四海为家的游侠生活。没有拿定主意的刘强东站在甲板上踱来踱去,他看到涛涛的江水不断的往后倒,流入了大海就再也回不来了。想到人生也是同样的道理,今天做出的决定明天也许就再也无法更改,家乡的积贫积弱,南京的繁华富饶又一次在他的脑海中出现,这种巨大落差下的自卑感让刘强东做出了改变他一生的决定:放弃游侠的生活,努力学习,到中国最大的城市读书,为家乡扬眉吐气。计议已定,刘强东放弃了拜师的想法,婉拒了老人的好意。

来到湖北黄梅县后,刘强东就住在了姑姑家里。到了快开学的时候,刘强东辞别姑姑,准备回家。临行的时候,他对顽劣的表弟说:“你不好好读书,就一辈子走不出老家,只能过着一眼就能看到老的生活,唯有读书才能有机会出人头地。”

江西探亲事毕,刘强东回到来龙镇,向父母承认了错误,并向父母许诺在高中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3.靠脑力劳动赚钱

高中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但刘强东却有着当官的梦想,因为出远门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家乡的落后和相对于大城市而言的不公平。从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公平可以说真的是充满了渴望,那时候来龙镇教育资源非常的紧张,改革开放虽然也造福了农村,但相对于城市来说,效果甚微。每个村只有一个小学,镇上只有一个初中,而且只有六个班,每个班里面有一半是留给镇上的实验小学的。实验小学的大部分孩子都能上初中,剩下的名额就留给了镇上各种领导的小孩,但全镇有十几个村子,每个村子都有小学,这样分配下来,刘强东所在的村子只有五个名额,也就是说刘强东是以全村前五名的成绩进的来龙镇初中,又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进的宿迁中学。而同村的大多数成绩平平的孩子,根本上不了高中,只得背井离乡,出去打工挣钱。这种现状让升入高中的刘强东看在眼里,他发誓要从政,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家乡的不平等。

刘强东高中时候的班主任齐老师热衷于从政事业,非常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从政,好造福家乡。学生们深受齐老师的影响,都放弃了学习理科专业的想法,刘强东也不例外,他一直抱着从政的美梦发奋学习,希望考取有“官学堂”之称的中国人民大学。

1992年7月,刘强东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心里非常高兴,但刘志成却对儿子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这件事意见很大。刘强东曾经答应刘志成报考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在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占据主流,刘志成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学到一些技术,将来能有份稳定的工作,不要像自己那样睁辛苦钱。但刘强东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技术再好,终究也只是一个人的力量,不如学习广阔一点的学科,这样道路会更宽。刘志成拗不过刘强东,便放手让刘强东自己选择。刘强东最后选择了人大的社会学专业。他认为金融、会计都是小学科,局限太大,学成之后发展空间狭窄,要学就学统管这些学科的大专业,所以社会学才是最贴近从政之路的专业。

1992年9月7日,刘强东带着家人和亲戚拼凑给他的500块钱来到人大办理了入学手续,当时的刘强东背着蚊帐,被褥,脸盆,踉踉跄跄地走进来,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目光。当晚,刘强东的从政美梦破碎了,同专业的学长告诉他说:“社会学和从政没有任何关系,而且社会学的就业情况在学校里倒数第二,仅次于人口系。”并劝说刘强东自学其它专业,不要指望社会学。听完学长的话,刘强东就好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呆坐在了那里。第一学期开课后,学科设置让刘强东感到索然无味。统计男女比例、年龄结构,刘强东没兴趣学;唯物辩证法、社会经济学,刘强东又听不懂。最令他感到气愤的是,他和同系的学生常常因为所学专业冷门被人歧视,这让刘强东对社会学彻底失望。

学科选择的错误让刘强东一时之间没有了主心骨,经过大一上半学期的苦思冥想,他有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搞商业——一来刘强东的父亲刘志成就是搞船行出身,这份工作属于商业范畴,刘强东从小就听父母讲解行船的事项,多少学到了一些经商知识;二来他头脑灵光,心算特别快,对于数字的概念也非常敏感,有做销售工作得基本功。刘强东自此有了弃政从商的打算。

大学的第一个国庆节,刘强东骑自行车出去游玩,停车的时候,看车子的师傅问他要停车费,并且悄悄的告诉刘强东,要发票五毛,不要发票两毛。刘强东掏出了五毛钱,并向看车师傅索要发票,没想到看车师傅很不高兴,没好气地把发票扔到了刘强东的车筐里。刘强东心里明白,如果他不要发票,看车的师傅就不用报账,就可以私自收了那两毛钱,政府也不会知道。以前在北京停放自行车是不用收费的,后来国家搞私营,国有企业越来越少,下岗职工越来越多,为了缓解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当地政府才安排了大部分下岗职工当了收费员。看车师傅的行为让刘强东看到了人的腐败,即便是一个小小的下岗职工,有点权力之后就会贪污,何况是大官,自己就算从了政,仅靠自己的能力也改变不了社会风气,想到这里,刘强东更加坚定了弃政从商的念头,开始考虑在校期间做些小买卖。

大一下学期,刘强东找到了一份抄信封的工作。所谓的抄信封,就是在信封上写上学校的名字和若干个培训会、培训班的介绍,吸引江苏各个政府部门的领导前来报名,一张信封三分钱的报酬。刘强东勤劳,白天用课余时间抄,晚上别的同学都睡觉的时候他也在抄,就这样一个月下来,他比干这个兼职的其它同学多抄了一倍数量的信封——达到了7万多封,月收入一千多。在当时的北京,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在三百左右,刘强东不到半年就赚到了一个普通工人一年才能赚到的钱。看着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工资,刘强东心里有了充实感,但这份工作没有持续到大一结束刘强东就放弃了,他的手因为大量抄写信封造成了肌肉拉伤,不得不中断。这份工作让刘强东认识到,重复的体力劳动只能短时间地满足温饱,不是长久之计,更没有任何发展前途,等到自己年老了,干不动了,就会被无情地辞退。辞掉抄信封工作的刘强东开始挖掘自己的特长,准备找一份依靠脑力劳动挣钱的工作。

1993年,刘强东上大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北京某地的图书价格特别便宜,能够低到三折,批发的话可以做到两折。刘强东又考察了附近的办公室和写字楼,发现那些白领们非常热衷于读书,只不过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出去买书,刘强东发现这个商机后,兴奋不已,将抄信封挣来的钱全部批发了图书,白天骑着自行车去写字楼推销,晚上去学生宿舍推销,有一次跑到农业银行做销售,竟然卖了十几本书。由于是自负盈亏,哪天累了刘强东就可以停业休息,就这样,刘强东既赚了不低于抄信封挣的钱,又有了休息的时间,他第一次尝到了当老板甜头,隐隐有了自主创业的打算。卖书的经历不仅仅让刘强东的钱包渐渐鼓起来,更重要的是,在销售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直接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并摸清了他们的购买心理,为以后他进入零售行业打下了基础。

4.社会系有位编程高手

1993年底,世界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一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伊利诺伊大学的实验室里,nsca学生会编译出了第一个可以显示图片的浏览器,取名为mosaic。mosaic的出现,打破了浏览器只能显示文字的局限,轰动了全球,成为点燃因特网热潮的导火索。

1994年3月,美国人杰夫·贝索斯在租赁的破旧车库里创建了全美第一家网络零售公司——亚马逊;10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蒂姆·博纳斯建立了万维网联盟,也就是后来的w3c理事会;11月,mosaic改名为“网景”。万维网和网景席卷了全球,掀起了因特网热潮。这一年,刘强东上大三,当选上了人大学生会主席。

由于受到全球互联网热潮的影响,刘强东迷恋上了计算机编程,放弃卖书的工作开始专攻编程。每天放学之后,他早早地跑到机房自学编程,放假的时候,就骑自行车跑到北京西郊一家单位学习计算机代码知识。他几乎把90%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编程上,就算上课的时候,也经常放下社会学的书,偷偷拿起编程的书籍看。当时,电脑绝对是精尖端的设备,珍贵程度可想而知,机房的空调全天都在运转,地毯一天清扫好几次,而且必须带上鞋套进入机房。刘强东经常在机房里通宵学习,困了就在机房的地板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再奔回学校上课。

通过勤学苦练,刘强东的编程技术一日千里,很快就超过了周围计算机系的同学,甚至在软件工程系同学中也算优秀的。没过多久,刘强东所在的社会学专业和人口学专业合并,同专业的学生们开始担忧自己的前程,很多人都产生了厌学情绪,日夜思索着未来应该何去何从。相比于其它同学的惶恐,刘强东看上去胸有成竹,他已经敏锐地看到了IT行业的前景,也庆幸自己是第一批学习软件开发的学生。大三下半学期,刘强东认为自己的编程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就开始在社会上寻找兼职项目,希望可以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刘强东首先想到了附近的商场、卖场。他曾经在北京的多家中型超市买过东西,发现里面的收费软件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自己完全可以编写,只要不是全国联网的复杂系统,刘强东自问都能手到擒来。有了技术的支持,刘强东每天的任务就是逛各种超市,找超市的老板商量编写收费软件的事情。一连跑了两个星期,无功而返,刘强东这才发现,稍微大一点的超市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收费系统,不愿意更换;而稍微小一点的超市,老板盈利少,舍不得花钱为超市配备收费软件,而且大多数的老板疑心重,不相信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可以编译出稳定的系统。初战碰了壁,刘强东有些灰心,但依然坚持每天跑超市谈客户。终于,有一个店主愿意让刘强东给自己刚开业的餐厅编译前台收费系统,刘强东喜出望外,日夜赶工,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收费系统编译完成,而且拿到餐厅测试效果非常好,餐厅老板当即给了刘强东5万块钱。这让刘强东信心倍增,他开始打印宣传彩页,到处宣传,很快,一个制作视频节目的单位找到了刘强东,要刘强东编排电视节目,并做好数据库和后台。本来这家单位是想请电视台编排制作的,但电视台的要价太高,超出了单位的预算,这才不得已寻求在校学编程的学生。刘强东知道后,立刻接下了这一单,并且报价仅是电视台的十分之一,这出乎了对方的意料,经过进一步的商谈,那个单位把所有的视频节目制作订单都交给了刘强东,这一次,刘强东赚了8万元。

刘强东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再接再厉,不辞劳苦地继续接单工作。在那个时候,互联网刚刚起步,编程人才相当稀缺,经过各种培训和测试,刘强东接到了一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订单,开始为“信息化建设”服务。大三下学期,刘强东竟然赚了十几万元,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最有钱的学生,这次成功,把刘强东的创业激情彻底激发了。为了方便联系业务,刘强东买了一部大哥大,花了26000多块钱。在当时的人大,系主任李强引以为豪的通讯设备不过是一部2400块钱的双排汉显bb机,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通讯设备,最多也就买个15块钱的塑料大哥大滥竽充数,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刘强东有真大哥大的消息在学校不胫而走,炸开了锅,刘强东的事迹瞬间成了学生们讨论的最热门话题。“你们知道吗?最冷门的社会学专业出了个编程高手叫刘强东。”这样的话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人大没有不认识刘强东的了。软件工程系的同学看到了刘强东的成功,非常惊讶,一个同学对他说:“我们有这么好的老师教,也不比你笨,为什么成绩不如你?”刘强东颇为得意地说:“我学习的时候能做到百分百投入,只要我看书,任何人喊我,不管多大声,我都听不见,你们必须摇我肩膀我才能感觉到。”

5.中关村信条——“无奸不商”

1995年,刘强东上大四,同年4月,31岁的马云已经意识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出资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这是一个帮助企业做网站首页和简单网络推广的网站,当时,国内可是连一条互联网专线也没有。同年9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企业家彼埃尔创建了ebay公司,第一次提出了“世界网上购物商场”的概念,这位美国大亨以为可以凭借先手优势在短时间内垄断全世界的网购,令他没想到的是,8年后,他受到了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之父”的马云的阻挠;15年后,他又受到了现在还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编程序的人大学子刘强东的挑战。

大四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轻松的一年,这一年几乎没有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留在学校还是出去实习。室友都应聘到企业实习去了,宿舍里只剩下刘强东一人,他没有选择出去打工,而是筹划着开个人工作室,好让自己能够接到更多的客户订单。为了节省开支,刘强东就把宿舍临时改造成了自己办公的地方,并跑到中关村准备购置一台电脑。90年代,中关村刚刚起步,卖电脑的商家并不多,刘强东询问了一个组装电脑的柜台,老板一台电脑给他报价2万元,并许诺,如果今天购买会给他很多赠品,刘强东心动之余仔细查看了一下电脑配件,对计算机软硬件兼通的他很快发现了猫腻,老板给他的配置单和实际的硬件根本对不上号,明显是拿配置高的单子装配置低的电脑。睿智的刘强东马上推掉了这单买卖,然后走出门店,货比三家。就这样,刘强东几乎跑遍了中关村所有的电脑店,在市场下班之前选到了一家最便宜的门店装机,正当营业员给刘强东装主机的时候,这家门店的老板恰好进来,问刘强东这台电脑员工报价多少钱,刘强东想都没想就说了实话:“16000”,没想到老板马上质问营业员说:“为什么给他这么便宜!”那名员工小声对老板说:“他是人大的学生,就赚他2000块吧。”刘强东听到他们的对话后非常惊讶,没想到中关村最便宜的一家装机店竟也能赚到一台电脑2000的毛利,那稍微贵点的装机店一台电脑就能赚到4000以上的毛利,远比自己编程挣钱多。组装完电脑走出商场的刘强东还对门口修自行车的师傅打趣说:“你拧20分钟的自行车螺丝赚10块钱,人家拧20分钟的电脑螺丝赚2000块,你还是别修自行车,进去学装电脑吧!”

电脑安装好后,刘强东的编程工作室开始正式运营,不忙的时候他就到中关村帮助里面的大公司推销软件和电脑硬件。刚开始还推销得得心应手,但是没过多久,刘强东帮忙的公司就被媒体曝光了,因为有顾客投诉买到的电脑和当初说好的配置不符,并告商家价格欺诈,受这起突发事件的影响,刘强东辞去了推销电脑软硬件的兼职。他发觉,中关村里面的大小公司多多少少都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自此,他也对中关村IT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看法。他认为,现阶段的装机行业虽然能让大部分商家盆满钵盈,但是几年后,等到PC组装机饱和了,利润就会直线下降,商户之间的竞争就会异常激烈。而且生意难做加上监管松懈,很容易发生恶性竞争事件和坑害消费者的事情,这样一个没有诚信的商场是不可能存活太久的。而自己的编程工作也一样,在目前程序员稀缺的情况下,编写软件可以有不菲的收入,但是几年后程序员泛滥了,依然会出现恶性竞争,要想避开这些不利因素,就要选择一个未来几十年都不会过时的行业,而且不能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作为赚钱的方法。有了这些顾虑后,刘强东就在做编程工作的同时寻找其它行业的突破口。

这一年,刘强东认识了和自己同校、同系,并一心考研的女生龚小京。龚小京家里三代从政,父亲是中央部委的干部,母亲也在机关单位上班,她算是典型的官二代。刘强东虽然出身贫寒,但学习刻苦努力,有着精明的头脑,自学编程开工作室的消息早就传遍了人大,龚小京很倾慕刘强东的过人能力和远大志向,而刘强东也被龚小京的谈吐不俗和文雅气质深深吸引,两人由普通朋友关系渐渐地发展成了恋人关系。

很快,龚小京就把自己和刘强东恋爱的事情告诉了家里人,听说刘强东只是在学校宿舍开工作室搞编程的时候,龚小京的父亲非常不满意。在龚小京父亲的眼里,刘强东只是个乡下来的莽撞少年,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人,更没有关系和资源,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在北京有好的事业和前途,而且他从心底里认为刘强东只是一个整天做着春秋大梦,想着一步登天的落魄程序员,所以他坚决反对自己的女儿和刘强东继续交往。面对父亲的阻挠,龚小京没有放弃刘强东,但也渐渐开始觉得刘强东这份工作没有好前景。一天,龚小京走到刘强东的工作室,对正在忙碌的刘强东说:“难道你一辈子就要这么生活下去吗?”刘强东当时正在赶工编写一套宾馆的收银软件,随口回答道:“我不会一直窝在这里搞编程的,我正在考虑其它的行业。”龚小京对刘强东的回答不以为然,接着问道:“你为什么不能选择和我一起出国?你为什么不能再考研?”刘强东听出了龚小京话语中对自己的不满和埋怨,他没有做任何回答,因为当时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

女友离开后,刘强东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现在摆在刘强东面前的有三个选择:第一,考研之后和女友一起留学,这个选择会让龚小京满意,而且这对刘强东来说也是一个成功的捷径——龚小京的父亲是政府官员,只要刘强东研究生毕业,龚小京总能说服父亲把他们两个安排到政府机关工作,这也满足了刘强东开学之初的从政梦想;第二,到中关村做销售,继续IT行业,这个选择满足了刘强东的爱好,也能短时间赚到钱;第三,转行,经营现在比较热门的行业,走这条路需要事先考察,而且需要重新积累经验,风险很大。

一向果断的刘强东第二次遇到了难以择决的事情,第一次是在南京通往湖北黄梅县的游轮上,刘强东放弃了闯荡江湖选择了上大学,而这一次,刘强东的选择似乎更为重要。深入分析之后,他最先放弃了去中关村发展的想法,并得出了IT行业不好往上走的结论。首先,刘强东认为中关村商城管理混乱,政府把商场柜台租给商户之后就任由他们自主经营,没有提供后续监管措施。这就造成了商家的实力和信誉参差不齐,随着商户的慢慢增加和数码产品的渐渐饱和,生意会越来越难做,商户之间很容易发生矛盾。其次,随着顾客的逐年减少和利润的逐年压缩,商户们会想法设法把毛利提升,这时候就会出现商品的以次充好和以假冒真,给顾客报高价卖低档商品的现象也会频繁发生,这种扭曲的销售心理会让中关村的口碑越来越差。而且刘强东本人也对不诚实的行为非常反感,欺骗消费者谋取利益的事情他根本做不出来。所以刘强东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走IT销售行业,现在摆在刘强东面前的就只有考研和转行创业两条路。刘强东也有想过随女友考研从政,但他骨子里的创业信念和独立精神却阻挠了他。刘强东觉得,如果听从女友的话考研,毕业后再托女友的关系从政,一生就会像方程式一样被固定下来,他甚至能想象得到,从政之后他会每天看着领导的脸色生活,根据领导制定的所谓“大政方针”机械地执行,最后难免和那些腐败分子同流合污,少年时改造家乡的梦想也永远不会实现,自己土生土长的来龙镇也永远不会有翻身的机会。

经过一晚上的心理斗争,刘强东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放弃IT行业和考研,开餐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