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岁月里](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94/15026194/b_15026194.jpg)
第45章 一个关于故乡的梦
昨晚又做了一个关于故乡的梦,一直到天亮才不舍的醒来,醒来后望着窗外那轮正缓缓升起的朝阳,回想起了童年时候。
那时大概五六岁,村子里开始盛行基督教,大部分老少妇女都被新奇的宗教文化给吸引了,听说上帝可以解脱苦难,她们都踊跃的参加了聚会,或许是因为她们都迫切的想在主的福音里从繁重的劳动当中解脱出来吧,我的母亲更是急迫的想要得到上帝的保佑,所以也卷入了新文化的浪潮,没多久奶奶也信了。
我因此总会和母亲或者是奶奶去参加周六日的聚会。在教堂,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诗歌式的福音,和伴着乐器之王唱起的圣歌,那是我对于诗歌和音乐的最初萌芽。长大后常听妈妈说过我小时候特别可爱,特别聪明,能背诵大段的福音,会唱特别多的圣歌。而我只记得我在村里人们聚会的时候会经常唱歌,或者是闭着眼睛默念“阿门”,蒙蒙的三奶奶也因此还经常从大红柜子里找出来糖给我糖吃,所以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去聚会,村里是小的聚会,乡里是大的聚会,小时候去乡里就是出远门了,每到大聚会的时候都迫切的想去,村里人开着四轮车拉一篼子的人,去乡里参加聚会。有钱的带点钱,没钱的带米面、糕面、玉米粮食,教堂管吃管住,不在乎信徒们带多带少,只是对虔诚信仰的心意。
我想在宗教信仰当中,基督教应该是门槛最低的,最一视同仁,最恩济百姓的宗教。不像佛教需要三叩九拜,香火永济,一柱头香要几十万几百万,用什么皇家帝王来衬托佛光。释迦摩尼可舍身试虎,得道高僧是字字难求。更不像道教虚无缥缈,望之不及,高深莫测。且不说他们灵验不灵验,对众生而言平等才说的上是信仰,共济才可谓是救赎,不提空话与大话,如同广告词一般。
我读的第一本书也就是在那时候读的,小时候是没有书的,也不认识字,但读的第一本书一定是《圣经》。我奶奶有一本,我妈妈也有一本,还有一本红褐色皮面的忘了是啥书了,那本也熟识,倒不是我自己读,而是听村里传教的石头母亲读的,人家读,奶奶读,妈妈读,我也跟着读。小时候记性好,奶奶有时候是会考我的,我兴高采烈的背,背上来就会有奖励,我记得是一袋六丁目。有时候我嘴馋了,我也会跑到奶奶的屋子里,唱一首歌,或者背诵一段福音,再或者就是抱一抱柴,总之变着花样的去讨奶奶的欢心,为了讨奶奶柜子里面的宝贝。但这只是平常,而惊喜是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有的。
小的时候也总盼着过年,过年有新衣服穿,有糖吃,父亲会做很多的好东西供正月里吃,光景好的时候有鱼有肉,光景不好也少不了麻花、麻叶、扇子。父亲做这些过年的小吃是出了名的,做饭也是出了名的,每到过年的时候便总有人来请他去露一把手艺,他也好去讨一杯酒喝,别人也总是拿酒来骗他,我恨那些人,也恨父亲。
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味越来越浓的时候,大姑就会来了,来看望奶奶,而这一年我最盼望的也是这个时候,就是大姑来的这一天因为大姑每次来都会带特别多的好吃的。那时候我最爱吃毛桃,大概是因为看西游记的原因,而大姑每次来也总会给买来的。我脑海里深处犹新的记着大姑也是一个基督教徒,她一来我就会把我准备了一年的圣歌唱给他听,每唱一首,大姑就给我一块钱,我记得一块钱是钢蹦的,崭新的钢蹦,我能把大姑兜里一块钱的钢蹦唱没了,奶奶便会却说别唱了,来年再唱,来年再唱新学的,我揣着一把钢蹦兴高采烈的就回去了,然后和姐姐炫耀,随后就被姐姐把好吃的和钢蹦骗了去,说是她给存着,却只给我留一点,到我再和她要的时候就没有了,而我也没办法,谁让我打不过她。但在这一点上我一直不长记性,每次都是雷同的被骗去,现在我想起姐姐便偷着乐,要不是骗的吃了我那么多好吃的,怎么能长那么胖。
时间过得快啊,春秋无情,落花流水反反复复来,反反复复去,一刻不停。如今奶奶不在了,父亲不在了,我把一本黑色的圣经摆放在奶奶的遗像前,而我不能再在她面前读了。母亲现在也不信教了,什么都不信了,每天忙忙碌碌早出晚归,难得有闲下来的时间。大姑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年纪,还是那么的刚强,像个男人一样,有很多事却再也撑不动了,岁数不饶人啊,快一年没见了,想了,过年休假了一定要去看看她。姐姐现在也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带着俩个可爱的孩子。真不知道如果我是哥哥她是妹妹,命运会不会安排我在十七岁辍学去打工,而姐姐现在又会是怎样?我常常会想,也总是想不到。
如今我也上了社会参加了工作,我不敢不努力,不敢不坚强,我怕我对不起天,对不起地,我怕我对不起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