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有效的应急物流体系,但对其中的食品物流研究不多,在研究角度上还相对比较分散,还没有形成食品应急物流方面的理论体系。
1.3.1 关于应急物流、应急物资运输、应急物流系统的研究
LINET等(2004)提出应急物流计划的制订,重点在于分析应急物流中供应的路径问题。Jiuh-Biing Sheu(2005)认为应急物流的核心框架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物资发放需求的预测、应急物流网络的计划与设计、应急物资的分发问题、应急物资分发的快速反应问题、国际间应急物流合作问题。Benita M. Beamon(2004)分析了救援物资供应链与商业物资供应链的差别,并指出目前救援物资供应链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于供应链体系结构设计、物资分发与配送方案的设计、存货控制问题、监控系统设计等方面。Douglas(1995)讨论了在饥荒灾害下救援食品供应的特点,指出灾害发生初期由于救援信息的不充分,物资供应是被“推向”灾民的,当救援物资供应组织进入了灾区后,需要重新评估灾区的损害情况并纠正前一阶段预测的偏差,一旦得到了更为准确的评估结果,一种根据灾民需要进行供应的“拉力系统”就将替换以前的“推力系统”,从而提高救援物资供应的效率。Russell(2005)对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与海啸爆发后的救援物资供应链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救援物资供应链的流程按顺序包括物资准备、灾害爆发后物资评估及救援请求、物资调度和捐赠动员、物资取得与运输、救援过程中的跟踪记录、存货管理、交付。Thomas(2002)提出应急物流是由包括筹集、分发、储存、运输应急救援行动所需要的救援物资、设备和人员的一整套过程与方法组成,由此归纳出应急物流的生命周期理论,将应急物流的整个操作过程分为部署、维持和重新配置三个阶段。
国内对应急物流的研究是在2003年“非典”(SARS)之后才逐渐引起重视,研究的角度有应急物流的基本理论(如概念、特点、分类、内容)、应急物流体系、保障机制、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等等。王国文(2003)在总结“非典”事件时说,“这一事件给美国造成的损失远远小于在中国,是物流起了关键的作用,中国的物流体系离应急需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欧忠文(2005)认为现有长期形成的物流定式和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物流驱动力的物流模式不利于应急物流的实现,实现应急物流时间效益最大化,必须有相应的应急机制作基础;王健(2005)指出现有的应急保障物流系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物流经营互相封闭,割裂了物流各方面的联系。薛志杰(2004)认为已有的应急保障组织,与实际所需要的应急保障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如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法律法规不健全、信息不完善等;雷玲(2004)认为,我国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以行政命令为主,代价高昂、效率较低,需要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但针对食品物流应急机制与安全问题尚没有足够的重视。刘志学(2002)等总结了应急物流的特点(突发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时间紧迫性)。在应急物流体系方面,谢如鹤和宗岩(2005)建立了应急物流指挥体系,包括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领导机构、信息网络中心、专项物资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各级加盟物流中心。谢如鹤(2005)构建了一个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并指出应急物流运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应急物流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做好交通运输保障体系的建设。徐东和黄定政(2008)认为应急物流体系是国家物流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的交集,文章重点分析了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成要素(指挥调度、筹措、仓储、运输、配送),以及各子系统(信息管理、组织机构、政策法规、理论技术、应急物资、设施设备、专业人员七个子系统)的功能作用。谢如鹤和宗岩(2005)提出了应急物流的五个保障条件:基础设施保障、政府协调机制、法律保障、应急物流预案保障和“紧急通道”机制。欧忠文等(2005)提出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应该包括监测预测及应急预案机制、全民动员机制、政府协调机制、法律保障机制、“绿色通道”机制、应急报告及信息公布机制、应急基金储备机制。
国外学者对应急物资运输问题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大多是基于传统的物资配送问题进行研究,如Shame和David(2000)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围绕最优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选择以及抗灾物资分配等问题来调度资源,使在有限的时间内从救助站到事故发生点调集的资源最多而成本最小。Jae(2003)研究了在路网情况不确定条件下如何调度车辆运送的问题。Jiuh-Biing Sheu(2007)以降低应急物资运输中的时间损耗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混合模糊聚类方法应对应急物流中的物资配送问题,在三层应急物流配送框架基础之上,构建了两种回归机制:受灾地区的聚类以及救灾物资的共同配送,并以台湾地震为例进行了验证,得出了比较准确的结论。S. M. Hong-Minh等(2000)运用仿真的方法对供应链中的突发性物流进行了研究。Philip. T. Evers(1999)对突发物流与订单分割对物流总成本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
国内学者如刘春林(1999)针对应急系统多点出救问题的特点,引入连续可行方案的概念,并提出了以最早应急开始时间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求解算法。路应金等(2006)以应急物流保障服务需求作为不确定性缺失信息,引入了区间数线性规划方法,并以成本有效性约束下应急物流服务效率最大化为目标,构造各种应急物流保障预案的服务效率水平误差平方和最小的最优组合权矩阵,建立了应急物流动态保障机制。缪成等(2006)指出救援物资运输问题综合了多货物多起止点网络流问题与多种运输方式满载车辆调度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描述该问题设计一种多模式分层网络,并利用延期费用和划分时段的方法构建了问题的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
1.3.2 关于应急食品、食品应急物流、食品应急供应的研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外对食品应急物流的研究相当有限,其中关于食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供应链、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食品安全这三个方面;而我国关于食品应急物流的研究是在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后才逐渐引起重视的,此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应急物流和食品物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起来的,目前还处于经验探讨和框架体系研究的初级阶段,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不少学者对我国食品供应链体系进行了分析探讨。谢如鹤和陈宝星(2005)认为我国食品供应链还停留在传统的储运模式上,企业间缺乏协调与约束机制,食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手段落后,食品物流安全意识差,与国外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文章指出,保证食品物流安全必须解决食品安全的技术、设备及操作标准的建立,食品物流安全保障机制、管理体制与机构,食品物流企业准入与认证机制,食品物流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及应急预案,食品物流安全的相关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问题。蒙少东(2007)分析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瓶颈,指出影响我国食品供应链有效运作的主要瓶颈因素: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②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③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④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⑤食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内部瓶颈制约。
在食品应急物流方面,周露等(2008)根据汶川大地震物资供给状况,利用累计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从成都市运往灾区的救灾食品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汶川大地震中食品供给具有阶段性、相关性、需求层次性三大特点,其研究结论对应急状态下如何合理供给物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谢如鹤(2009)从如何解决我国突发事件中的食品应急供应问题入手,探讨建立了食品应急物流体系,寻求通过建立食品应急物流体系来解决突发事件中受灾人员缺水断粮的问题;文章提出应建立包括食品筹措体系、配送体系、指挥系统、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的应急物流系统以及相应的保障机制。
1.3.3 关于应急物流成本、食品应急物流成本优化的研究
在物流成本方面,国内外学者也很少从突发事件中应急物流这个角度来研究。目前国外对物流成本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物流层面,从企业所要解决的具体物流问题出发,如基于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供应商选择策略、企业物流配送系统设计、库存仓储订货及优化策略、运输策略路径选择、物流设施规划选址、逆向回收物流规划等,侧重于从实证研究角度来探讨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优化策略及相关数学分析模型。但是总体上看,对于物流成本形成机理的理论探讨和阐述并不多见,也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物流成本理论体系。国内对物流成本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滞后,以跟踪国外研究为主,创新性不够,也没有形成物流成本理论体系。
目前国内外涉及食品应急物流成本优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应急物流中的食品运输调度问题,如C. D. Tarantilis等(2001)研究了食品供应链中易腐食品的配送问题,认为时间的有效性是易腐食品配送的关键,提出通过交换路径中的节点或路径来改进算法优越性的后启发式算法。Nabila A zi等(2007)研究了易腐食品单车多次配送的路径优化问题,并用带约束的初始最短路径算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模型没有考虑冷藏配送的情况。王海丽等人(2008)以带时间窗的车辆配送模型为基础,以包括制冷成本、车辆固定成本和运输成本在内的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易腐食品冷藏配送模型,并构造了基于邻域搜索的节约算法来求得最优的配送路径。但是这类研究只是在传统的物资调度问题上加以改良,并没有反映应急物流中食品应急管理的特点及要求;另外在研究角度上也比较单一,忽视了食品应急物流其他方面的成本问题,没有形成食品应急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体系。
1.3.4 小结
突发事件中食品应急物流方面的研究属于交叉性学科的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涉及食品应急物流及其优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应急物流中的食品运输调度问题,但是这类研究只是在传统的物资调度问题上加以改良,并没有反映应急物流中食品应急管理的特点及要求。另外在研究角度上比较单一,对食品应急物流的相关问题研究尚不深入,没有形成食品应急物流管理机制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