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化:从战略到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变迁

电子政务(E-Government)起源于1993年美国政府发起的“国家绩效考察”运动,目的是使政府运行变得更合理和高效,随后各个国家分别提出了“电子政务”的宏伟计划。学术界指出电子政务的内涵就是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随着电子政务实践的一步步实施,各国的电子政务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不断地向目标迈进。

1.2.1 电子政务实践内涵的变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欧盟委员会的电子政务举措经历了从e-Europe到i2010,再到欧洲数字议程的变迁,电子政务的建设内容也从最初的使公共服务在线可用转化为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形成开放、灵活和协同的欧洲公共管理,不断改进方式以实现满足用户需求和公共价值的最大化。

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是从Government 1.0面向政府的操作模式,核心价值是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主要参与者是政府驱动,公众单向访问的模式;到Government 2.0面向公众的操作模式,核心价值是更民主,政府只是有限地发现与参与,公众通过Internet与政府进行双向的互动;再到Government 3.0是面向个人的操作模式,核心价值是促进更大的民主,政府通过公开、共享、交流与协同来主动发现、参与,公众通过移动网络、Internet和智能电话等获得与政府的双向、个性化的服务。这确立了韩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电子政务在经历了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工程”“金字工程”的战略方针后,电子政务向纵深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工信部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发改委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国办发布了《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在重大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方面正从部门独立建设向注重统筹协调、协同共享方向转变。

从欧盟、韩国和我国电子政务的实践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的内涵从最初的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政府部门业务流程信息化向协同共享方向转变,从政府提供向满足公众需求方向转变,从单一服务向协同服务转变。

1.2.2 电子政务的主体与外延

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应用和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的主体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延伸。主要表现在电子政务从把政府的信息和服务通过互联网交付给公众,以及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或增强公共部门服务交付的效率和效能,向电子政务促使和发展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对国家和地区发展做出贡献,并促进更深入的治理过程方向的转变——即电子政务的主体不只是政府自身,而是涉及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实现广大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的电子治理。电子政务的外延也不断扩展,从政务流程信息化扩展到政务服务过程信息化,最终到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因此电子政务被分为三个维度:电子行政(e-Administration)、电子服务(e-Service)和电子社会(e-Society)。电子行政是公共部门的内部流程信息化,包括提高投入产出率、削减财政费用、管理过程的绩效、实现政府内部的战略关系等。电子服务是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化举措,通过信息化手段倾听公众诉求,与公众进行交互,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电子社会是指公共部门与其他机构之间,如其他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信息化举措,以使企业获得高质量、方便的服务,并不断地发展社团能力,在全社会的信息化背景下构建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1.2.3 电子政务推动下的转型政府

电子政务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升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降低了公共服务的成本。尽管目前政府提供的很多服务已转向网站,提供在线公共服务,但是电子政务并没有达到所期望的价值。鉴于电子政务的不利效果,转型政府T-Government(Transformational Government)概念被提出,目的在于使得电子政务超越纯技术处理,突破公共服务交付的文化和组织障碍,从而实现电子公共服务的好处。研究人员把T-Government的基本原理定义为E-Government的开发利用从而实现更大的收益。2010年结构化信息标准组织(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 OASIS)发布报告指出,有十大误区阻碍了许多政府通过技术投资获得更大的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企图通过T-Government的方法认真处理广泛复杂的文化和组织机构的变化,这对通过ICT给公共部门带来效益是非常必要的。

对如何促使政府机构向以公众为中心的公共服务政府转型,各国政府纷纷提出了战略计划。加拿大政府提出了政府在线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把项目和服务转为反映客户和公众的需求和期望。从政府的视角看,政府在线举措的整体目标是全方位服务转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操作的方式,并给加拿大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英国政府提出了由技术驱动的转型政府战略,将来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公共服务,围绕公众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服务,而不是服务提供者的需求。新西兰政府提出促使电子政务转型的战略,政府机构需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方便、综合、主动、包容和有效的在线服务提供转型的服务。英国和澳大利亚是这个领域的领先者,他们认为T-Government包含了一个虚拟业务层,允许提供一个集成的、政府范围的、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但不会增加额外的费用,也不需要重构政府。如澳大利亚的Ask Just Once和英国的DirectGov,现改为GOV.UK的统一门户。

除了政府的创举之外,一些全球化组织也为政府的转型提供支持。例如世界银行在全球IT合作伙伴Gemalto、IBM、微软等的支持下建立了数字转型举措(e-Transform Initiative, ETI),认为政府转型是由技术促使的管理的改变,这样的举措将会方便在不同的政府和企业之间交换经验教训,从而扩大ICT驱动的政府转型的影响和降低风险。许多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私营部门机构已经发布白皮书,成为齐心协力支持政府转型的全球最佳实践。

OASIS2010年启动了新的技术委员会,任务是制作新的全球转型政府框架的最佳实践标准,主要包括转型政府的参考模型、实现变化必需的一系列政策产品的定义、公共服务转型的价值链、变化的业务模型、最佳实践交付路线图,以及关键成果要素的列表清单。OASIS框架把T-Government定义为ICT驱动的公共部门内部变化的管理过程,把公众和企业需求放在这个管理过程的中心,从而对政府效率和效能产生重大和变革性的影响。

1.2.4 转型政府的特征

向整体政府转型需要长期的努力,联合国划分的电子政务能力和成熟度的四个阶段是从在线服务、交互、交易处理到整体政府,整体政府是电子政务成熟的理想状态,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和服务整合,服务整合需要体制框架、后台办公流程、问责机制和工作模式的重新构建。因此转型政府主要包含以下特征。

(1)以公众为中心。这是指从外部观察政府,例如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成为所有政府政策、项目和服务的指导原则所优先考虑的。简言之就是表示服务主导的逻辑,需要政府像一个企业或组织机构围绕公众需求和要求来运作。

(2)公共基础设施和互操作性。主要指标准的使用和跨部门最佳实践,目的是鼓励以无缝的形式共享信息。互操作是指在组织内部或跨组织边界的信息和知识共享能力。有效互操作的基础来自标准化的公共基础设施。

(3)协同服务和业务操作。转型政府要求部委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协同,我们不难发现在技术层面集成和操作的成功案例。但是业务服务和功能层的协同离不开政治意愿,这是因为在业务层的协同只是表面的孤岛系统结构,会消除冗余或重叠服务,并发现共性和共享服务,当然反过来会某种程度上引起部门权威与控制力的下降。

(4)公共部门治理。这是指实现转型政府的所有其他战略的决策权和问责框架。善治是转型政府成功的非协商因素,对有多个治理层次的国家(中央、省、市)来说更是如此,不同的层次由不同的政治团体管理。

(5)网络结构模型。适应新的组织模型,其中整体政府是一个相关自治的部委和机构以一致的方式工作从而对公众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网络。这使得整体政府这个网络虚拟组织为了共同的任务而无缝操作。

(6)社会包容性。政府在决策支持过程中有保证公众和企业的相关要点,超越横向和纵向集成政府服务交付的能力。电子民主和社会包容性确保政府服务的交付不是一个单向交换,应用技术创新促使公民参与并构建咨询方式对转型政府的成功是必要的。

(7)透明和开放政府。这是指为促进有效的公众监督,政府业务和国家管理的政治理念应该在所有级别开放,体现公共行政的透明性、用户数据的透明性和服务提供的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