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竞争优势转型:国际趋势与中国面临的挑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010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探索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1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国民经济十条方针,可以说是重视和尝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开端。此后在整个80年代,中央又多次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两个“根本转变”,如1996年3月5日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进入21世纪,中央又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又一次重要飞跃。2002年9月,党的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003年之后,我国开始由过去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转向强调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我国不断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既可以看出我国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高度重视,也可以看出实现这种转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经过较长期的努力,我国在发展方式转变上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可持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仍需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不懈的探索。

组织编写“发展方式转变丛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我国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尽绵薄之力。丛书内容涵盖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基础、国际经验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政策选择和重大成就等,作为丛书编撰者,衷心期望丛书的出版能对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实践起到启示或借鉴作用。

经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努力,“发展方式转变丛书”已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为了出版好这套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还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等知名学者组成丛书学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在此,编委会衷心地感谢王伟光常务副院长等知名学者的无私支持和对中青年学者的热心提携,感谢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特别是谢寿光社长的大力支持和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责任编辑为编辑本丛书付出的艰辛劳动。

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伟大的经济社会建设实践,限于编者水平,本丛书难免有所不足,敬请各位同行、尊敬的读者批评指正!

丛书编委会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