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一
2013年12月8日,我在广州参加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制造中心中国校友会,赵光辉博士专程从北京到广州来。他告诉我,他是从山东费县交通运输局结束调研后启程的,先后到了山东济南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北京火车站、南京火车站、南京禄口机场、安徽合肥火车站, 然后从安徽火车站租了一辆车,到达武汉天河机场,然后飞到广州, 再到南海区。风尘仆仆的他平静地说:“都是雾霾惹的祸,从北京一直蔓延到武汉,所有的飞机都不能起飞,高速公路都封路,几天几夜马不停蹄才赶到广州。”“这些都不遗憾,遗憾的是自己在交通运输部直属单位工作,实在惭愧! ”12月9日下午,他陪同我到广州工业大学, 我做了一次学术交流,参观了该校先进的3D打印实验室,随后他就飞回北京了。当天晚上,我收到了他拍的我在大学演讲和参观的照片。
当天,我也从广州回到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关于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学术报告,我以院长的身份致欢迎辞。我想:假如能够有来自国家交通运输部相关单位的专家,和来自美国密西根大学交通研究中心以及美国交通研究中心的专家们一起研讨各国的交通政策,也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是这是一项临时的安排,对参加者来说’也许是一个机会,但也许是一个挑战。鉴于此,我只是告诉了赵光辉博士这次学术会议的相关信息。12月11日,赵光辉博士在学术会议上做了一次5分钟的演讲,他介绍了中国交通政策最核心的内容,以及政府制定交通政策的程序,然后回答了与会代表的提问。大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除了对内容感兴趣,更对他12月12日赴美国密西根大学之前专程赶到上海表示感谢。临别之前,我们讨论了他即将开展的研究计划。当他告诉我“到美国之后所有的生活问题, 都已经通过网络安排好了”,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一位青年学者融入互联网背景下的自信,这种感觉,和我当年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心情,实在是有不同。
也许是环境的原因吧。在密西根大学的时间,我从赵光辉博士的脸上,已经看不到在广州和上海时的匆忙。他第一次到我的办公室, 我用英文告诉他我参加达沃斯财富论坛的情况,递给他一本论坛主席施瓦布亲笔写给我的信和一本最新的的杂志,希望他对世界制造的背景有4了解。赵光辉博士有一点脸红,可能还没有适应英文的环境吧,随后他就离开了。大约一周之后,赵博士返回了,他告诉我,他已经把我给的《财富》杂志用中英文的形式做成了 PPT,就像其他的学者一样,每一个周五上午都要做一次学术汇报。这一次,我看到他满脸的疲惫,随便翻了翻他随声带的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是他做的密密麻麻的英文笔记。我没有说什么,对一个学者来说,语言是最基本的要求,要融人美国的学术环境,除了“吃苦”两个字,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赵光辉博士每天最早到研究室、每天最晚一个离开研究室,有时候就剩下我们两个人,虽然我们说话的时间不多,但是印象较为深刻。大约两个月以后,赵光辉博士已经完成了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以及美国制造的PPT,图片非常多,内容能吸引人,研究进展比较顺利。
转眼到了3月。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接见。回到密西根大学,赵光辉博士告诉我说,所有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们都为我感到高兴!他们希望能到我们的实验室和我当面做一次交流。意外的是,他计划写一本关于访问学者的书,把每一位访问学者在美国学习拼搏的故事带到国内,影响更多的后来学者。2014年3月8日,20多位来自祖国各地的学者在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制造中心欢聚一堂,非常愉快。我给他们讲了第一代访问学者如杨叔子先生在我们这里的学习研究经历,学者们的成就和影响,等等,最后对“怎样做一名访问学者”谈了自己的想法。随后几个月,赵光辉博士给了我一本书《美国访问学者访谈录》和一本中央组织部人才局支持的《千人》杂志,里面收录了我在交流活动中的发言。做一个学者,天分非常重要,比天分更重要的,是用心。有一天赵博士兴致勃勃地说,他一直在关注着美国交通运输政策和交通的发展,甚至现场听了美国副总统在底特律汽车展上的演讲,参观了交通研究中心,考察了很多美国交通机构。我问他:“之后呢?”他递给我一本新书《美国交通战略评价》,是他翻译的美国交通政策和文献。善于将所学通过成果的形式转化出来,这是赵光辉博士与其他学者的不同之处。我们研究室的其他教授聊起他时,说到他已经拜访了十几位教授,到过所有的图书馆,听过法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和社鲜院等的课程,俨然成了一位名人。
2014年下半年,我在南京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演讲。没有想到,赵光辉博士竟然也回来参加了这次会议,我在演讲完毕离开会场时才偶然看到了他。事后我通过国内的其他朋友才知道,这位对学术研究极为执着的赵光辉博士,其实在中国交通政策研究方面,早已经小有名气。他曾经出版了《领导干部现代交通运输知识简明读本》,是给全国交通领导干部(包括管理交通的脑长、县长们)读的。《交通局长谈交通》是写给全国2800多个县和400多个市交通局长们的。《交通运输人才战略研究》《公路交通应急管理教程》《交通运输社会服务能力》《互联网+交通》等书,为我们了解中国交通的政策打开了一扇窗口。不仅如此,赵光辉博士还为河北万合物流集团、“三一重工”辽宁基地等多家企业做过物流专业讲座,在山西平顺、山东费县、广西容县、河北魏县、河北邯郸、河北曲周、甘肃嘉峪关等市县交通局做过专题培训,在河北、四川、甘肃、宁夏、湖北、河南、湖南、吉林、陕西、广西、新疆、云南等多个省交通运输厅机关,以及交通运输部干部教育培训会议上做过报告。
在时代车轮不断滚动、社会格局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正在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背景下, 任何产业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都必然要以创新驱动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动力。而交通领域的创新,则需要由信息通信业、交通运输业、汽车制造业之间深度合作、协同创新,从而形成一种裂变式的创新。
认真拜读了赵光辉与朱谷生两位教授合著的《互联网+交通:智能交通新革命时代来临》一书,我由衷地钦佩两位学者深厚的治学功底及学术远见。作为国内首部“互联网+交通”领域的专著,本书不仅囊括了两位作者在交通领域丰富的研究成果,而且对国内外智能交通模式的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相信本书对于互联网从业者、交通领域研究者会带来诸多禅益。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
倪军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