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谟
《尚书》
【题解】
《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记载了自尧舜至东周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全书按朝代编排,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称《书》,汉代改称为《尚书》,“以为上古帝王之书”(王充《论衡·正说篇》)。儒家尊其为经典,故又称《书经》。《尚书》相传经孔子搜求、编订,用以教授门徒。先秦儒家所传《尚书》原有百馀篇,秦焚书后多失传,后世出现今文、古文两种传本。秦博士伏生传授的二十八篇(不含《泰誓》篇),因为用汉隶写成,被称为《今文尚书》;经孔子后人孔安国整理的“孔壁古文本”,较《今文尚书》多十六篇,由先秦古文字写成,被称为《古文尚书》。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献上伪托为汉代孔安国作传的《孔传古文尚书》,共五十八篇,其内容实际是今、古文的合编本。这部《尚书》由于汇聚了前人的解说,注释详明,加上王朝的提倡,很快便成为法定标准文本并流传后世。但到宋代,吴棫、朱熹等学者怀疑其为伪书,清人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进一步的考订辨伪,力证其伪,故后人又称之为伪《孔传》,其书中各篇的真伪需要分别具体论定。现今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是唐代孔颖达据伪《孔传》所编订的《五经正义》本。
本篇节选自《尚书·虞书》。皋陶(gāoyáo高摇),也写作“咎繇”。“谟”是谋划的意思。“皋陶谟”是指皋陶为帝舜谋划政事。
曰若稽古[1],皋陶曰:“允迪厥德[2],谟明弼谐[3]。”禹曰:“俞[4]!如何?”皋陶曰:“都[5]!慎厥身[6],修思永。惇叙九族[7],庶明励翼[8],迩可远在兹[9]。”禹拜昌言曰[10]:“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11],惟帝其难之[12]。知人则哲[13],能官人[14]。安民则惠[15],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16],何迁乎有苗[17],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18]?”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19],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20]。”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21],柔而立[22],愿而恭[23],乱而敬[24],扰而毅[25],直而温[26],简而廉[27],刚而塞[28],强而义[29],彰厥有常,吉哉[30]!
“日宣三德[31],夙夜浚明有家[32]。日严祗敬六德[33],亮采有邦[34]。翕受敷施[35],九德咸事[36],俊乂在官[37],百僚师师[38],百工惟时[39],抚于五辰[40],庶绩其凝[41]。无教逸欲有邦[42],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43]。无旷庶官[44],天工[45],人其代之。天叙有典[46],敕我五典五惇哉[47]!天秩有礼[48],自我五礼有庸哉[49]!同寅协恭和衷哉[50]!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51]!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52]!政事懋哉[53]!懋哉!天聪明[54],自我民聪明。天明畏[55],自我民明威[56]。达于上下[57],敬哉有土[58]。”
皋陶曰:“朕言惠[59],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绩。”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60]!”
《尚书注疏》卷四
【注释】
[1]曰若稽古:考察古时立治之道。曰若,发语词,无义。稽,稽考,考察。 [2]允迪厥德:真诚地遵行古代贤王(这里特指尧)的德行。允,诚实,真实。迪,遵行。厥,代词,指先贤。 [3]谟明弼(bì币)谐:治国方略得以实现,群臣同心协力。谟,谋,指治国方略。弼,辅助,这里指大臣。 [4]俞:叹词,表肯定、应允。 [5]都:叹词,表感叹。 [6]“慎厥身”二句:慎修其身,思为长久之道。 [7]惇(dūn蹲)叙九族:以宽厚的态度对待同族的人。惇,敦厚。叙,同“序”,次第。 [8]庶明励翼:众人皆明其教,各自勉励辅佐治国。庶,众多。翼,辅助,言如鸟之羽翼而奉戴之。 [9]迩可远在兹:由近及远,先从自身做起。迩,近。兹,这里。 [10]昌言:美言。 [11]咸若时:大家都这样。时,通“是”,这样。 [12]惟帝其难之:尧也知道知人安民为难。惟,即使。 [13]哲:明智。 [14]官人:指用人得当。官,任用。 [15]惠:仁爱。 [16]驩(huān欢)兜:尧时大臣,因与共工一同为非作恶,被舜流放到崇山。[17]迁:流放。有苗:即“三苗”,古代部族名。因作乱,被舜流放到三危。 [18]巧言令色:《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令色,伪善的面貌。孔:很。壬:奸佞。 [19]九德:即下文所说“宽而栗”等九种品德。 [20]乃言曰载采采:说某人有好的德行,必须以许多事实作为依据。载,施行。采采,许多事。 [21]宽而栗:宽宏豁达而恭敬谨慎,不随意。栗,威严。 [22]柔而立:性情温和,而又有自己的主见。 [23]愿而恭:谨慎谦逊而严肃认真,不怕事。愿,小心谨慎,含有怕事之意。 [24]乱而敬:有治国才能,且办事认真,不恃才放旷。乱,治,这里指治理才能。 [25]扰而毅:善于听取意见,且行事果断,不为纷杂意见所迷惑。扰,柔顺,这里指能听取他人意见。毅,刚毅,果断。 [26]直而温:行为正直而态度温和,不生硬。 [27]简而廉:从大处着眼,而从小处着手。简,弘大。廉,廉约。 [28]刚而塞:性情刚正,但又思虑周全,不鲁莽。刚,刚正。塞,充实。 [29]强而义:坚强勇敢且不违道义。义,合宜。 [30]吉:善。 [31]三德:九德之中有其三。 [32]浚(jùn俊)明有家:恭敬努力可以做卿大夫。 [33]祗(zhī支):恭敬。 [34]亮采有邦:可以辅佐天子处理政事而为诸侯。亮,辅佐。采,事务。 [35]翕(xī吸)受敷施:合三德与六德而并用之,并布施政教,普遍推行。翕,合聚。敷,普遍。 [36]九德咸事:行为合于九德的人,都让他担任一定的事务。事,任职。 [37]俊乂(yì义)在官:才德超群的人,都获得官位。俊,才德超过千人者。乂,才德超过百人者。 [38]百僚师师:指众大夫互相学习效法。 [39]百工惟时:各方面事务的负责人都把自己的职责事务做好。百工,百官。时,善。 [40]抚于五辰:顺应天象变化来处理政务。抚,顺从。五辰,指金木水火土五星,这里泛指天象。 [41]绩:功绩。凝:成就。 [42]无教逸欲有邦:治国者不要贪图安逸和私欲。 [43]一日二日万几: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很多。一日二日,指每天。万几,万端,指事务纷繁。 [44]无旷庶官:不要让官位空缺。这里指不要任用不称职的人,不称其职无异于官位空缺。旷,空缺。 [45]“天工”二句:指官职是天命所设,人代天行治国之事。意思是不称其职的人是不能代替上天的。 [46]天叙有典:上天规定了人伦次序的常法。叙,次序。典,常法。 [47]敕(chì斥):告诫,命令。五典: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者之间的伦常秩序。五惇:使上述五种关系深厚。 [48]天秩有礼:上天规定了人的尊卑等级,以及相应的不同礼节。秩,次序。礼,礼节,这里指五礼。 [49]自我五礼有庸:指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五种人应遵从五礼。庸,用,这里指推行五礼。 [50]同寅(yín银)协恭和衷哉:君臣之间互相尊重,恭敬和善,同心同德。寅,恭,恭敬。衷,和善。 [51]五服五章:五服指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五等礼服。章,文采。五服文采各异,表示等级不同。 [52]五刑:指墨、劓(yì义)、剕、宫、大辟五种刑罚。五用:用来惩罚五种罪人。 [53]懋(mào冒):勤勉。 [54]聪明:指听取意见和观察问题。 [55]天明畏:上天明察(扬善惩恶)可畏。 [56]自我民明威:上天的可畏是由下民扬善惩恶的行为决定的。 [57]达于上下:上天与下民相通,意指天意与民意相通。 [58]有土:指拥有国土者。 [59]“朕言惠”二句:我所说的都合乎事理,可以付诸实践。惠,顺,合乎事理。厎(zhǐ纸),致,使达到。 [60]思曰赞赞襄哉:不过是想赞助治国之道罢了。赞,辅佐。襄,完成,这里指治国这件事。
【解析】
本篇记录了帝舜与大臣谋议政事的过程,其中中心发言人是大臣皋陶。皋陶发言,中心内容就是希望帝舜继承帝尧的治国传统,使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修身、知人、安民三条具体建议,并以“九德”作为修身、知人的详细标准,强调君王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接着,皋陶列出上天所规定的五典、五礼、五服及五刑,建议君主据此整顿社会伦常与等级秩序,用礼仪制度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用刑罚来惩治犯罪的人。最后,他指出天意与民意相通,上天考察政治得失,是以庶民的意见为标准。
皋陶的发言充分体现了古代为政的德政思想和民本思想。他从修身、用人的标准提出九德,目的就是为了安民。尧帝时发生的四大恶人事件正是关于用人的典型事例:用人不当,就会给庶民造成灾难。因此,他强调在礼制的规范下,帝王能够“慎厥身,修思永”,以身作则,自上而下以宽厚仁慈的道德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最终达到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种以德为政的治国方针,突显了庶民百姓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我国较早的民本思想。
文中提出的“九德”准则与修己立人等意见,是对领导者的全面素质的要求,直至今日也仍具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