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思想政治理论篇(一)

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工作报告,听取了温家宝同志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做的说明,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的会议,是一次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会议。因此,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 深刻认识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第一,全会充分肯定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认为,中央政治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国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使我们全党同志更加坚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具有把握大局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更加坚定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充满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信心。

第二,全会高度评价“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全会认为过去的五年,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三,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 正确把握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1.了解“十一五”规划的特点

第一,从“计划”变为“规划”。过去都叫“计划”,现在叫作“规划”。把计划改为规划,这表明我国更加注重宏观性、战略性和长远性;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更加注重公共政策的制定、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二,从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变为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

第三,“十一五”规划从先富到共同富裕,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到效率公平并重。

2.把握“十一五”规划的重点

第一,学习和领会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第二,明确“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第三,明确“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关注“十一五”规划的热点

第一,立足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是对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尤其要加快国有企业、垄断行业、金融、财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应从政府改革入手,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使政府真正承担起经济调控、市场监督、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

第三,着力自主创新,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支撑点。企业竞争,经济发展,综合国力较量,日益集中地表现在科技竞争方面。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当前要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第四,促进社会和谐,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境界。当前尤其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五,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当前尤其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肇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十一五”时期我市的工作方针

市委确立了“抓机遇、谋发展、促和谐、强核心”的工作方针。抓机遇,就是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和发展关键期,善于从全省的发展格局、珠三角的发展态势和我市的发展趋势中谋划推进未来五年的发展。谋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必须谋划建设重大项目,必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促和谐,就是要加强教育、科技和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环境友好。强核心,就是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谋发展、促发展。

2.“十一五”时期我市的工作思路

市委提出了我市“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实施“五大战略”,做到“六个坚定不移”和正确处理“五大关系”。“五大战略”是:工业主导战略、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东引西连战略、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六个坚定不移”是:坚定不移优先发展工业、坚定不移谋划建设重大项目、坚定不移扩大招商引资、坚定不移促进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发展民营经济、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五大关系”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讲求实效的关系、正确处理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十一五”时期我市的工作保障

市委提出要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抓灵魂、抓班子、抓骨干、抓基础、抓作风和抓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党委统揽全局、领导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为民务实,为开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实现肇庆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发表于《肇庆宣传》2006年第3期总第135期)

扎扎实实抓好理论武装工作 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收实效

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即学习动员阶段、分析评议阶段和整改提高阶段。笔者参加了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目前已进入到整改提高阶段。认真回顾和总结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过程,特别是对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提一些建议,以求对第二、第三批教育活动有借鉴意义。

一 抓好学习动员,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思想基础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学习动员极为重要。抓好学习动员,就能为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首先抓好学习动员,才能提高广大党员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其次抓好学习动员,才能使广大党员明确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再次抓好学习动员,才能调动广大党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抓好学习动员,才能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素质,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从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情况来看,我们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经验和效果。第一,各单位都认真地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按照程序,并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动员阶段的各项工作;第二,各单位的学习动员,既认真学习中央规定的学习内容,又能够结合广东实际开展争创“三有一好”的学习,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党员情况开展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各单位都能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贯彻落实中央的工作部署结合起来,与完成当前地方工作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结合起来。抓住了重点,有效地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一些重要的思想认识问题,使整个学习动员阶段充分体现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

但是我们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习动员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学习动员阶段的成果不宜盲目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学习的领导和组织上,有些单位还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没有严格按照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认真抓好学习动员的各项工作;二是在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上,有些单位还是停留在按部就班,走程序上,甚至是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三是在学习的内容和实效上,有些单位停留在照本宣科,满足于某些词句和结论上,很难谈得上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如此种种,如不认真研究和克服,会使先进性教育活动走过场,失去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 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学习动员阶段的根本任务

在学习动员阶段,中央要求,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读本》收集了党章和中央的有关文件,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有关重要讲话,是我们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学习材料,要认真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年来在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动员阶段,要着重学习和领会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现行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要学习党中央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和执政风格。当前尤其要在树立“五观”上下功夫。一是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时期共产党的执政观”上下功夫;二是在树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三是在树立“人才是资本、人才是资源、人人可以成才的科学的人才观”上下功夫;四是在树立“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政绩观”上下功夫;五是在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才能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开创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三 创新学习形式和手段,是搞好学习动员的关键所在

在学习动员的形式上,可以拓展更多、更好的形式。我们虽然也主张因地制宜地开展学习动员,但是实践当中不少单位还是停留在一般的会议动员、集中辅导讨论和分散自学上,并没有根据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和信息社会发展的特点,在如何把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现代的教育传媒手段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发挥报刊、电视、电台、互联网以及各种活动形式的作用,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喜闻乐见、入耳入脑、深得人心等方面,仍然是我们应该探索的问题。

在学习动员的机制上,还缺乏感召力和约束力。不可否认,我们绝大多数党员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但是我们也必须客观地承认有相当一部分党员还是持随波逐流,甚至是观望消极态度来参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个人认为,在整个学习动员阶段还没有一种更加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方法不多,措施不够。

在检验学习动员的成效上,标准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的验收工作是十分严格的,既有硬任务,也有软指标。但在实践当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方面这些标准大多还是原则性的规定,合格不合格难以界定;另一方面就是有些单位没有完全按照中央和上级的规定标准严格贯彻执行,这才是影响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原因。

(本文发表于《肇庆宣传》2005年第5期)

充分发挥理论工作在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理论工作者要站在开创“十一五”规划新局面的时代高度;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发挥理论武装工作在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地位和作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宣传、研究作为当前理论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认真抓紧抓好,为推动全社会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 理论教育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一,把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作为当前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要把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内容,作为青少年德育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我们党对现阶段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的总要求,又是道德层面的方方面面的具体要求,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群体,要各有侧重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有针对性,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

第三,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关键要看实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重要的是指导实践,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每个公民都要争当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

二 理论宣传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形式

第一,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及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我们要充分运用和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刊物、讲坛、宣传栏的作用,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宣传活动,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二,精心组织、策划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普及推广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各单位、各社区、各乡镇都要根据自己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组织开展群众容易接受、乐于参与的活动,让群众感悟到,开展荣辱观教育事关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只有大家齐抓共管,才能形成氛围、卓有成效。

第三,充分运用典型,有力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人心。典型示范作用、典型的教育和引导,是潜移默化的。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我们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不仅要重视利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来开展教育,而且还要重视挖掘和运用身边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典型事例来开展教育活动。

三 理论研究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保障

第一,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保证。“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八个方面各有自己的要求,再次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把握。

第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对象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具体的要求。我们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总的来说要按照“八荣八耻”的精神来开展,但各地区、各单位、各阶层、各群体的情况不同,我们理论工作者、宣传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和提出树立荣辱观的具体要求,例如,对干部当前树立荣辱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对青少年当前树立荣辱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等,我们都应该做出较为准确的回答。

第三,要认真开展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制度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研究,形成有效机制,推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长期、有效、健康发展。

(本文发表于《肇庆宣传》2006年第4期)

《江泽民文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

《江泽民文选》全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要认真研读原著,进一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完整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江泽民文选》出版发行的理论意义是,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学习《江泽民文选》的政治意义是,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认识国内外的发展大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为社会科学的理论工作者和职能部门,要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为推动各级党委中心组和广大党员干部兴起学习《江泽民文选》的新高潮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是加强对《江泽民文选》的学习和研究。理论工作者一定要潜心研读原著,把握精神实质,真正学通、弄懂。二是要制订学习计划,编写辅导材料,开展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三是组织和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工具和手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学习热潮。

(本文发表于《肇庆宣传》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