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修辞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修辞行为及其话语修辞模式

所谓修辞行为,就是语言的优化创新行为,也就是通过调节控制语言或调整修饰语言以追求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行为。和“修辞行为”概念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是“言语行为”。“言语行为”这一概念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Malinovski)于1923年首先提出。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与其把语言看成“思想的信号”,不如说它是“行为的方式”。在语用学兴起后,这一术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言语行为被理解为人类实现目的的一种活动,构成人类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后经塞尔(J.R.Searle)的完善和发展,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成为现代语用学核心内容之一。从语言哲学、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言语行为就是运用语言而实现交际目的的行为。而一个正常的人在正常的情况下的言语行为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追求好的表达效果,即追求语言的优化创新。这样,修辞行为和言语行为也就合二为一了。从这个角度而言,修辞行为就是言语行为,言语行为也就是修辞行为。人们常说的修辞行为是一种写说行为,正是在这样宽泛意义下理解的。严格来说修辞行为应该指有意追求语言的优化创新,追求好的表达效果的行为。这可以说是狭义的修辞行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情境下,有些人说的“修辞行为”指的是运用特殊修辞方式、方法的行为,有别于一般的常规的言语行为。这个含义下的修辞行为应该是最狭义的一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