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中国经济能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吗
1970年中国经济总量以272亿美元排在全球第13位,2007年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到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据《参考消息》2011年2月15日头版报道,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4742亿美元,中国为58786亿美元,中国超日本4044亿美元。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奇迹”是德国经济的崛起,但到了1968年,日本后来居上,超越原西德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7年中国超过了德国,2010年中国又超过了日本,这意味着曾占据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宝座长达42年的“日本时代”已告结束。有人预测,2028年印度可能超过日本而成为第三大经济体。[3]
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有这样三个共同点:一是美国的支持;二是经济政策的支持和驱动,这个共同点则是德、日、中三国都共有的;第三个共同点是“科技救国”。与日本和中国相比,德国是老牌工业和科技大国,二战前就有许多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在这方面,日本和中国就有更多相似之处,即推行“拿来主义”。许多西方专家和媒体都认为,中国发展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很类似:从模仿开始,然后逐步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
但是,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奇迹到了第二个台阶后就止步了。20世纪80年代曾有人惊呼日本经济可能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实际上日本一直保持着老二的地位,现在反而被中国超过而落到第三位。
1.中国经济有可能超过美国
西方一些机构和学者认为,也许唯一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位并有可能再进一步走到第一的国家可能是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辑马丁·沃尔夫认为,中国是一个新兴超级大国。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公布的令人惊叹的统计数字,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和目前的增长速度,2009年中国GDP已达到美国的80%。作者甚至认为到2012年,中国经济绝对值就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显然是不现实的。[4]
也许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最为乐观的预测了。有的认为要稍后一些年份才能超过美国。比如,据韩联社香港2011年1月11日电,从事全球性咨询与审计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于当天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如果以购买力平价为标准来衡量GDP,中国将在2018年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如果以市场汇率来衡量GDP,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取代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该报告同时还认为,到2020年后,中国经济由于人口和劳动力因素将逐步减缓,并且在这个时间节点后,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中国。[5]
当然,更多的人认为要到2030年甚至2050年左右才能超过美国。
2.中国为何能赶超美国
那么,中国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件连德国、日本都没有做到的赶超美国的事情呢?
国外有的评论认为,其主要原因恐怕是在人口和与之相关的发展潜力方面。“人气”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德国经济的战后奇迹跟1000多万人的归来不无关系,日本人口比德国多恐怕也是日本经济总量超过德国而且保持世界第二的时间更长的原因之一。而中国现在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富民穷、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巨大,要补上人均收入这个缺口,中国需要经历非常长的时间。不过,反过来,正由于有这个潜力,中国的经济繁荣期会更长,并且更有希望在经济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一。
3. 2016年超过美国能实现吗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列出了一个预测中国超美的时间表。[6]正当中共“十八大”召开之际,2012年11月9日,经合组织发布报告称,美国将失去其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2016年被中国超过,然后被印度超过。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最为大胆、最为乐观的预测之一。经合组织发表的这份到2060年世界经济的长期展望,预测目前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最多份额的美国将落至第三位,中国将排至第一,印度排至第二。
报告预测,最快到2016年中国GDP就将超过美国。该组织表示,2011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17%,与欧元区持平,但仍低于美国的23%;到2030年,中国的GDP将占世界总量的28%,而欧元区和美国将分别降至12%和18%;到2060年,中国仍将保持28%的比例,欧元区和美国所占比例将分别降至9%和16%。而印度所占份额将从现在的7%,经历2030年的11%,增至2060年的18%。中印的GDP在2025年左右将超过七国集团的总量,2060年将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总和。
该报告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发展将改写世界经济地图。经合组织发表的报告说,世界经济地图的变化要归因于各国发展速度的差异。该组织预测,未来50年,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年增长率为2%,而非成员国将达到3.9%。在新兴经济体中,印度、印尼和中国将分别以5.1%、4.1%和4%的增速领先。在所谓的“发达国家俱乐部”中,发展速度差异也相当明显:美国为2.1%,德国为1.1%,日本为1.3%,法国为1.6%。从现在到2060年,世界GDP年增长率为2.9%,随后将降至2.3%,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将放缓,尤其中国在前后两个阶段的年均增速将分别为6.6%和2.3%。导致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还包括老龄化等等。
西班牙《国家报》2012年11月9日文章认为,中美这两个超级大国中哪个会走在越来越强大的道路上呢?答案是中国。因为,中国的辽阔幅员、它的后发优势、中国人民的开创精神、中国曾作为强大帝国的历史以及个人和集体对富强的渴望,是促使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因素。因为所有权力都是相对的,中国的强大意味着美国的日益衰弱。这是对中国非常乐观的见解。
4.中国正处在能否续写“奇迹”故事的“十字路口”
也有一些比较谨慎的观点。
比如,德国《世界报》网站2012年11月8日有关文章就认为,中国要想进一步崛起,新一代中共领导人必须进行大规模改革,中国应为30多年来最大的变革作好准备。中国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成功故事,但现在的中国正处在十字路口,因为迄今为止的增长方式业已达到极限,中途卡壳的危险很大,除非大力推进改革。延续至今的增长方式看不到未来的更好前景。
首先,中国生产并出口廉价商品,从而实现大量贸易盈余,然后把积累的资本投资于基础设施。但西方正陷入危机,这必然导致中国出口大幅减少。
其次,今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0%。如果这种高投入持续下去,迟早会出现严重投资错误,不但造成大量无效投资,资源严重浪费,债务包袱沉重。
再次,比大投资、大出口和高积蓄(包括外汇高积蓄)更严重的是,人民难以较快改善生活,造成市场消费需求不足,缺乏持续发展动力。正如瑞士银行经济学家乔治·马格努斯所警告的,这可能导致中国很快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无法从中等收入国家跃升到发达工业国家之列,要知道这完全有可能并且是经常发生的事。据世界银行一项研究表明,1960年就已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101个经济体中,到2011年只有13个崛起为高收入经济体。
第四,中国的确需要平衡过去30年出现的严重的社会贫富差异,如果贫富差距继续扩大,不但形不成发达国家所需要的中产阶层占多数的社会阶层结构,发展需求和动力不足,而且社会不稳,易引发动荡。
第五,同样重要的是要放松金融市场管制,因为银行不能自己确定利率,这必然导致人们把钱投资于房地产并使房市产生泡沫。中国货币也必须变得完全可兑换,中国才能更全面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第六,即使中国实行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制度,各种发展问题仍会存在。比如,中国也可能正在经历“刘易斯拐点”,来自农村的廉价劳动力开始消耗殆尽。中国为了国民利益,改革应走向法治化国家的方向,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和社会保障,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等等。[7]
所以,中国发展前景看好,但风险众多,难题也不少,并非一帆风顺,也并不是必然能赶超美国的。
5.中国为何难超美国
这里,我们介绍一下另一种相反的观点,看来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美国查普曼大学研究城市未来学的校长级学者、英国莱加顿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乔尔·科特舍在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2010年8月24日发表了《中国综合症》一文,认为中国经济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就据此预测中国也必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这是过于乐观和严重夸大了。
作者认为:“通常,一国经济飞速发展不会持续很久,而经济高速增长是许多预测的出发点。最终,成本上升,国内压力加大,固有的局限将制约经济增长,甚至引起经济逆转。”“而美国拥有相当大的机会保住世界杰出经济体的地位,不仅是在未来的一二十年中,甚至可以持续到本世纪中叶。”
认为中国经济很难超过美国,主要有五大原因:
第一,如果说水是“新的石油”,那么中国将面临一个缺水的未来。《水:财富、权力和文明的雄壮之争》一书作者史蒂夫·所罗门指出,中国的人均淡水储备大约是美国的1/5,其中很多还遭到了严重污染。更重要的是,美国的耗水效益不断提高。而中国则面对工农业水资源用户以及目前还难以便利地使用洁净饮用水的普通居民日渐增长的需求。
第二,中国的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可是国内却没有足够的资源。1995年以来,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已上升至接近60%。同时,这个长期以来的煤炭出口国正逐渐成为这种过时燃料的进口大国。
与此同时,美国则坐拥基本未经开采的矿物燃料资源,包括煤、天然气和石油。如果将加拿大列入计算范围,北美的能源资源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中东。
第三,食品是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缺水、普遍污染和较高的能源成本都将限制中国未来的食品生产。根据某些估算,中国三分之一的农田将受到酸雨的影响。一些气候专家预测中国至关重要的水稻作物将面临长期减产。
由于遭遇洪水袭击,中国现在必须寻求美国和加拿大的帮助才能满足必不可少的食品需求。食品不足的情况还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就很多农产品而言,美国仍是全球最可靠的供应国。
第四,未来10年,中国迅速老龄化的人口和不断萎缩的劳动力或将显著放慢经济增长步伐。到2050年,美国人口中仅1/4超过60岁,而中国的比例将达31%。在中国,老年人的数量将超过4亿,社会保障制度几乎为零,赡养老人的子女也为数不多。
第五,集权政权有时会在起飞阶段迅速发展,但是后期的增长却通常比不过更为开放的社会。有调查显示,比起更为自立的印度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的依赖性更强。过于傲慢的中国国家权力可能也会促使某些外国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寻求较容易相处的投资和贸易伙伴。
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是中国力量的崛起仍然是我们这一时代的主要商业事件。然而,中国取得全球统治权的可能性很小。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因素是:这个国家的政治问题出自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现象。[8]
6.讨论超美为时尚早
对我们中国来说,讨论能不能或何时能超过美国经济规模,是一个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问题,至少为时尚早。
首先,就GDP总量来说,按现行汇率,2010年美国约为14万亿美元,中国约为5万8千亿美元,只有美国的1/3,美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5%—30%左右,中国只占14%左右。
其次,关键要看人均GDP,2010年美国人均GDP是47000美元,中国只不过4000美元左右,在全球排名约为第105名。2010年日本人均GDP高达4万美元,为中国的10倍。2008年,中国的人均产出只占美国的22%左右。
第三,按联合国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中国还有1.5亿人,中国政府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也还有4000万人。
第四,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是由一个国家的资源、体制、科技、文化、军事等综合实力所推动的,而美国的综合实力从可预测的历史跨度讲,其他国家是可望而很难企及的。
因此,我认为,中国现在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不过是一个由传统文明正在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大国;是一个会越来越多地具有发达国家特点的发展中大国。对这一点,需要我们中国人有清醒的认识。
[1] 参见《环球时报》2012年11月2日第7版《中国经济发展不妨“慢摇滚”》一文。
[2] 参见《参考消息》2010年6月23日文章。
[3] 《参考消息》2011年1月21日第5版。
[4] 《参考消息》2010年11月23日第16版。
[5] 《参考消息》2011年1月12日相关文章。
[6] 《参考消息》2012年11月11日第1版相关文章。
[7] 以上材料、观点根据刊发在《参考消息》2012年11月11日第1、2版《经合组织预测中国超美时间表》一文整理。
[8] 《中国经济难超美国五大原因》,《参考消息》2010年8月3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