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不起年轻人
(一)
我一个朋友,80后,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奋斗,前几年已经是外企中层了。前段时间,她从原来的公司辞职,跳槽到了另外一家从事新兴产业的公司。该公司给她的待遇是:担任高层职务和获得一部分股权。不到35岁就已经有此成就,在我的同龄人中间,她已经算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女性了。但几天前,她忽然跟我说了这样一番感悟:“我觉得有些90后真的非常棒。”
我问她:“怎么忽然发此感慨?”
她说:“我原来的助理,思想比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成熟多了。他是个家庭园艺爱好者,自己弄了个顶楼种植,现在打算开始扩大生产规模,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生产者和育种家。”
她接着说:“我从原来的公司离职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手,我有心栽培他,结果他跟我说,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定位,所以对在公司的职位、待遇高低都无所谓,每天来上班主要是为了学习生产、管理、销售的工作经验。他觉得眼前最重要的事,是认认真真多学点东西,所以不想把自己搞得太忙,以免影响他的职业规划。”
我问:“他这么说,会不会有好高骛远之嫌?”
好友回答:“没有。平时工作中接触下来,我觉得他的工作态度非常好,专业技能也特别强。我常常拿与他一般大时的自己对比现在的他,然后觉得自己那几年真是白活了。”
(二)
我的工作圈子里,90后比较少,但在生活圈子里,还真认识好几个。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的公司参观。她和几个合作对象正在谈事情,经她允许,我去旁听了一阵。来谈合作的,全是90后,面孔看起来都很稚气。一开始,他们都在认真地听我这个朋友讲需求,后来轮到他们展示自己承揽这块业务的能力,他们的谈吐,自信,领悟力,酷炫的技能以及令人惊叹的作品……深深令我这个外行人折服。
朋友跟我讲:对方是一个新公司,她看中他们,是因为他们公司里全是90后,脑子非常活,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公司的老板也是90后,以前在一家专门替一些大企业做网站的公司工作,后来他觉得做App更加有前途,就向公司提出来想开拓这方面的业务,结果遭到了公司老板的反对。于是他单飞开了这家公司,养了一个技术团队专门开发App。现在,他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了。
我跟朋友说:“见了他们,我怎么这么汗颜呢?”
为什么汗颜呢?因为我想到了我二十几岁时的样子。工作上,我去到哪儿都以“新人”自居,谦逊有余但自信不足,跟位高权重的人打交道就很容易怯场。感情上,我在分分合合中被搞得死去活来,沉浸在被伤害的感觉中不能自拔。
那些宝贵的时间,居然就被我这样蹉跎了。
(三)
年岁渐长,我放弃了很多无用的社交,所以那种一群人嘻嘻哈哈调笑打闹的场合,我已经很少去了。当然,也有盛情难却,不得不参加某些饭局的时候。
有一次饭局,就是跟90后在一起的。那张桌子上,除了召集人之外,我几乎就算是年纪最大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沉默着听他们说。饭桌上的90后,每个人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得头头是道,很少出现特别偏激的言论。
有一个长得白白净净、打耳洞、头发挑染成粉红色的男孩子,在饭桌上表现得一直很低调,跑来跑去给大家拿筷子、调料、倒饮料,但最后跟我交换名片的时候,我发现他居然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
真正让我感到羞赧的,是他们聊起业余时间都在忙什么的时候。一个身材特别好的女孩,说她下班以后就去健身房健身,每天雷打不动去一个半小时。一个说话不多的男孩,说他业余时间最爱做的事情就是上网写小说,每天规定自己写至少一千五百字,虽然目前没多少读者,但他觉得把时间花在这方面比较有意义。还有一个正在减肥的姑娘,面对一桌子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居然能做到一筷子都不动。
我坐在那里,惭愧得汗水涔涔。回想起我跟他们一样大的时候,业余时间都拿来做什么了呢?
我也有大把的业余时间,但我都拿来歪在沙发上看肥皂剧、综艺节目。我也热爱写作,但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乱写、瞎写,也没有毅力一天不落地枯坐在电脑前。我也有尝试减肥,知道自己意志力薄弱,我花了一万多块钱去某瘦身中心做理疗,当时我想着“这次钱都花了,看在钱的份上我总能管住嘴、迈开腿了吧”,结果,一个月以后,疗程结束了,我一斤都没瘦下来。那个营养师看了看我记录下来的食谱,然后摇摇头对我说:“你吃太多了。”
(四)
其实这几年,我也有这样一种感觉:90后、00后的小朋友,起点比70后、80后高,思想活跃,价值观多元。他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很多人对人生有非常清晰、明确的规划,有着较强的自律、自强、规则意识,他们更自信更敢闯更不怕输。
每次跟他们打交道,我都有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
当然,这还是看个人的,也有很多90后小朋友一步步活成了“可怜虫”。不管哪个时代,都会出精英也都会出“可怜虫”,而我们现在讨论的,则是一种群体性的时代共性。
里约奥运会结束后,有人专门撰文分析过现在的网络舆论风向。很多年前,我们看奥运会,关注的是运动员能不能拿金牌、拿了几块金牌。很多人看体育节目,主要看点是“运动员为国争光”。可是,里约奥运会中的媒体导向,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变了样。它让“洪荒少女”“行走的表情包”“运动小鲜肉”等成了热词。当一个运动员瞬间变为“网红”时,很多人开始意识到:90后真的已经上场了,他们已经成为势不可当的主流。
在别的领域,可能60后、70后、80后还掌握着话语权,还是领域中的主力军,但在运动领域,90后已经成为主力。他们在奥运赛场上,自信、霸气,有着平视世界的国际范儿;他们率真、坦诚、有个性,追求个体在社会中的坐标和幸福感;他们也夸张、无厘头,在表达方式上不拘一格。他们不仅让90后因迅速找到同类而狂欢,也消解着上一代人紧绷的情绪。是的,金牌拿多拿少有那么重要么?金牌和银牌差别很大么?不,都没那么重要了。
回答记者提问时,那些“假大空”的套路不再当道了,真诚、率性才更受欢迎。90后运动员敢说,观众也愿意买账。
(五)
不管你是否承认,90后一代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开始参加工作,开始走向台前,开始向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不信你去看看现在霸屏的演员,当红的几乎都是90后。
贬低下一代人,似乎已成了一种习惯。80后曾经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但他们也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开始当爹当妈,担起了自己该担的担子,并没有像某些人预测的一样“垮掉”。
为什么有的人会很容易观念性和习惯性地看不起年轻人呢?是因为太过自负、自恋,不甘心就这样把舞台让给年轻人表演?还是因为掌控欲太强,年轻人一旦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意见,就会被掌握了话语权的他们贬低?
世界是中年人的,也是年轻人的,但最终还是年轻人的,因为年轻人的财富就是年轻。因为年轻,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去追梦,甚至去改变世界。
年轻虽然有诸多短处,但至少有一点是让人羡慕的。那就是他们代表了时代的潮流,代表了正在变化着的新生活的方向,代表了这个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总是在走向成长、走向年富力强,我们切忌用短视的眼光过早地给他们盖棺定论。不管到什么年纪,我们都急需根据生活的变化,来进行知识更新、经验更新和价值观的更新。所以,放下自己的高姿态,向年轻人学习,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品质。
1957年,出访苏联的毛主席出现在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接见了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他一开头就对留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咱可以说年轻人“太年轻”,但请不要动不动就看不起年轻人。说不定,下一个倒在沙滩上的人就是咱自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