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身体语言沟通
身体语言是人际沟通中个体通过目光、表情、动作和姿势等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非言语沟通方式。身体语言形象、生动、直观、个性化,有利于提高言语沟通的准确性。根据对方的身体语言,个体能够更加了解对方的心理和行为。
一、目光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非常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个体的态度、情绪和情感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反映出来。因此,在人际沟通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就是目光接触。目光可以直接、准确地展示自身的心理活动。一个优秀的干警,可以从目光中识别服刑人员的真实心态。例如,个体的情绪变化会反应在瞳孔的变化上:看到喜欢的刺激物,个体瞳孔不自觉地变大;看到让人厌恶的刺激物,瞳孔会明显地缩小。因此,人际沟通中若缺乏目光交流,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当然,持续“盯人”和长时间的凝视,也会让对方感到压力,甚至不快。
目光的具体运用包括注视和环视。
(一)注视
在言语沟通中,目光的注视是最基本的技能和礼貌。不与他人目光接触可能会引发他人交流的停止,产生情感障碍。注视意味着你对对方的谈话内容或者对对方本人感兴趣,表达信赖和好感。但是,过多的注视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转移对方的注意,影响谈话效果。在服刑人员改造的过程中,干警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服刑人员在交流过程中的注视环节。部分服刑人员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不敢与他人对视,尤其是不敢与干警对视,使得他们在服刑结束后无法改变这一不良习惯而展示出“服过刑”的鲜明特征。
(二)环视
环视需要顾及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同时可以通过多角度的目光接触,了解每个人的心理反应,以便随时调整话题。由于听众无法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面部表情,因此,他们的面部表情为交流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以便讲话者可以控场,保证交流效果。
二、表情语
表情指的是面部表情。人的面部有数十块表情肌,可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生成丰富的表情。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讲的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表情通过颜面肌肉的变化来表达情绪,是个人情绪最明显的标志,可以帮助个体识别和表达情绪反应。面部表情既能为发送者传递信息,也能反映接受者的内心状态和性格,具体表现为:①面部表情或多或少预示了发送者的情绪状态;②面部表情展示了发送者的社会意图(例如,攻击或友好);③面部表情预示了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例如,“生气”表示发送者相对于接受者具有相对主导的地位或敌对情绪;相反,“尴尬”则表示发送者的相对附属和服从地位);④特定环境下,面部表情还能揭示发送者的精神/生理的健康状况(例如,刚经历重大事故的个体表现出生气或厌恶表情,可能表明他们正处于较差的心理状态之中)。对面部表情进行准确识别,并据此推断他人内心的真实情绪感受(例如,快乐表情通常代表了“喜欢和认可”),是建立完整而有效的社会交往的基础,对指导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和调节相应的情绪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笑是面部表情中最能感染人的一种方式。真诚的微笑在人际沟通中具有超凡的魅力。微笑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外貌,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微笑能委婉、得体地达意。在人际沟通中,要笑得真诚、自然、发自内心,同时,还要笑得合适。一个人在微笑时,要目光柔和,眉头舒展,眉心上扬,做到眉开眼笑。
三、身体运动与触摸
身体运动是最易为人发现的一种身体语言。其中手势语占有重要位置。在正常情况下,个体会使用手势来表达态度和情感。一些常见的身体运动形式有:摆手,表示制止或否认;双手外推,表示拒绝;双手外摊,表示无可奈何;双臂外展,表示阻拦;搔头或搔颈,表示困惑;搓手、拽衣领,表示紧张;拍头,表示自责;耸肩,表示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在与服刑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当发现服刑人员沉默时,干警需要通过对身体运动的判断来识别服刑人员的心理,以便正确地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多数时候,服刑人员都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与干警进行人际交往。掌握一些人际交往中基本的身体运动规律,方便干警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那么,我们该如何从宏观层面了解一个人呢?首先要对人际交往进行分析。
小提示:沟通中正确的肢体语言表达
身体稍稍前倾,双臂自然下垂或搭在腿上;
目光正视对方,有目光交流,不要东张西望;
听对方讲话时精神要专注,不要漫不经心,做别的事情,或搞小动作;
表情自然、平和、微笑,不矫揉造作、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