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黑虎梁
那一骑红尘,那黑虎涛声,在荔枝道上传颂千古,凄美绝伦。
然而,这是冬天,一个不同寻常而又高贵壮美的冬天,迟迟不肯降临的冬雪就这么悄悄来临。我在林间穿越,临风听涛,感悟岁月,就像回到遥远的农耕时代,快乐、单纯、天真,而又私密。这是古老的黑虎梁,他让山地牧歌、远古气息、老屋情怀,让大自然再次回到时空原点,在寒雪喷天的雨夹雪中,让人享受着黑虎梁古朴而苍茫的韵味。当寒风阵阵袭来,整个山林一派山呼海啸,野性澎湃,也让人自然想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境界。

在密林中穿行,一条小路纵贯黑虎脖颈,小路两旁各有一坑静水,池中残枝错落,腐叶沉积。但池水清澈,四季不枯。池水四周,苔藓深绿,野草密布。一棵梧桐,缘池而生,盘根虬枝,老迈苍古,树龄最少百年。池边荆棘繁叠,乱坟堆垒,落叶厚葬。于是,这水池的来历就有了注解,许是早年,乱坟主人厝坟取土而成。除此,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如今,每每夏秋,或夕阳西下,或晚风习习,或红叶烂漫,对对情侣,谈情说爱,私密终身,温馨了密林风情,见证了黑虎高古。于是,有了这水,有了这爱,这密林更显灵气,这黑虎更显静谧。这松涛也有了底蕴,有了滋润,有了涟漪。
在密林中穿越,那些青松,那些古柏,那些高大的野生梧桐,无数株青冈、枫林、橡树、红杜鹃、野樱桃、黑塔子、野板栗,他们笼罩着黑虎山梁,各自坚守岗位,履行义务,装扮角色,弹奏乐谱,尤其红籽,那被寒雪宠惯的巴山红籽,仿佛大自然独树山野的民族火炬,它让密林和密林涛声更加洪荒,更加馨韵而光芒,让人陶醉,让人神往。
难忘的冬天,在密林中穿越,我才真正体会了“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构想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切中时弊。虽然,伴着雨夹雪,听着涛声,我想静静地寻找那颗平凡的心态,但这寒风、这冷雨、这雪松偏偏要肆无忌惮爱恨情仇地交织、演绎,排山倒海、铺天盖地。如此寒风冽冽,如此冷雨潇潇,这树能够平静?这心能够宽舒?好在,这是公仆情怀,又是黄金搭档,在密林涛声的震撼中,他们共同谱写了黑虎梁承前启后的壮丽诗篇,共同皴染了黑虎梁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
密林涛声,一阵滚过一阵,仿佛山的波浪水的涟漪,拂过山冈,流泻远方。置身黑虎密林,我被这时空隧道的鬼斧神工和铁马冰河的雄浑幽远,久久地惊诧,久久地眷恋……
穿越密林,置身于险峰,透过青松和冷冬的灌木,看那羊儿坪山上含情脉脉的美女,那睡了千年万年的放羊姑娘,面对黑虎,她安详静美,长醉梦乡,任其榻前白云朵朵的羊儿们悠闲放牧,自然生长。而这长睡不醒的放羊姑娘是不是安垭姑娘,我不知道。但“羊儿不吃平地草,要吃崖上朵朵青”的高贵食谱,却让人想起这沉睡千年的放羊姑娘之所以高枕无忧、长睡不醒的原因。不然,那瀑布般的秀发如此神韵而飘逸,那高高隆起的乳峰如此坚挺而自信,那美丽而安详的睡姿在晨曦和夕阳的沐浴下如此凄美而迷人。于是,我想起黑虎山下的罗家河,想起罗家河上的“枫谷桥”,想起罗河对岸那洁白如云的羊美女和那只高翔睿智的老山羊。再想起密林深处静卧斯年的黑虎,它守了千年,馋了千年,因了这条河,这条发源于米仓山中穿峡过涧的河流阻止了这只跃跃欲试的黑虎,那些白云朵朵的羊群,才被放羊姑娘千年万载吉祥如意地放牧于黑虎对岸的羊儿坪山上。如今,“枫谷桥”崛起,“罗黑桥”飞架。这只守望了千年的黑虎,也许可以如愿以偿地收获那些悠闲自在的羊族。但是,这只山岳般神威的黑虎,它高耸楼阁,身披霞光,浓妆淡抹,如雨后春笋般的长歌一曲,在枫桥立波、翠谷含烟的苗伊古韵之中,让密林松涛发出吼声,撼动山魂,最终未能涉足罗河,也无缘羊肝美酒,留下的,唯有这松涛,这霓虹,这古楼,这苗伊,大刀阔斧地澎湃在这个实在难以忘怀的冬天。问题是,苍山如此逼近,立意如此高远,我每每膜拜这只黑虎,总为鸿门那直指苍穹的大手笔,为那支敲山震虎、英气逼人、弓在弦上的利箭,为黑虎,为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遥远的时空向我们走来,走来的“山水镇巴,民歌之乡”的巨幅点染,也为黑虎山头巴山明珠的万丈光芒和黑虎梁如诗如画的夜景而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