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财务经济学:企业价值、资本与竞争力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篇 竞争力财务的基础理论

第四章 竞争力财务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第一节 竞争力导航的财权流

一、关于财务本质的代表性观点

1992年以前,主要有四种观点:(1)资金运动论、资金关系论;(2)价值运动论、价值关系论;(3)货币关系论、货币资金运动论;(4)分配关系论。这些观点的持有者在20世纪90年代大都有进一步的阐述,近年来提出的新观点主要有王庆成、孙茂竹:《我国近期财务管理若干理论观点述评》,载《会计研究》,2003(6)。

(1)本金投入收益论。郭复初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已形成此观点,见于其所著教材,90年代后期明确提出。他认为,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投资、耗费、收入和分配,经济组织进行的本金筹资、投资、耗费(成本)三项可概括为本金的投入;收入与分配两项可概括为本金的收益,整个财务活动由本金的投入和收益两大方面构成。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

(2)财权流论。伍中信(1998)从现代产权理论入手,从财权角度论述了现代财务的本质。他认为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不管是资金运动还是本金运动都只是一种价值的运动。如果说“价值”是从财务活动的现象中或从“物质流”中抽象出来的带本质的东西,那么,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某种支配这一价值的“权力”则是隐藏在“价值”背后更为抽象、更为实在的带支配能力的本质力量。现代企业财务本质可表述为财权流。

对财务本质的探讨并不只是国内独有的话题,西方财务学对此也有涉及,比如运用代理成本论、财务契约论、信息不对称论等经济理论从企业“内部因素”展开对资本结构等财务问题的研究。参见杨淑娥、胡元木主编:《财务管理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但国内财务学界对该问题无疑更热衷,因为这更符合国内学者由外而里、通过层层剥笋的方式探究问题的核心的思维方式,而且对该问题的争论也带有明显的“文合时而著”、满足时代性要求的色彩。

上面所列的前四种观点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理论,包括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经济运行的设想、“生产过程决定生产关系”等思想在财务学上的体现。由于把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过程理解为一种全社会性的大工厂及其生产过程,因而其价值概念是指取消或严格限制了交易关系的“使用价值”的客观意义——“有用性”,生产过程指的是物质意义上属性或功能转换的过程,因为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而导致货币不能成为资本、生产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可见,这四种观点在实质上都是指“使用价值”的运动及在运动中产生的生产关系,包括分配关系,因而在逻辑上不能鲜明地导出“增值性”的属性,无论是用“价值”、“货币”的名称,还是用“资金”的名称。

但生产过程导致的价值增值、人们福利提升的益处却是一般的事实,因此郭复初教授提炼出了“本金”的概念参见郭复初:《国家财务论》,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并归纳出其周转性和增值性等基本特征,对解释现实的经济生活有着突破性的意义,对财务理论与实践从“大财政”中独立出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本金”的概念实际上已经转为具有“稀少性价值”内涵的概念了,并不是围着“使用价值”打转的概念。

进一步地,要明确财务的本质,就必须揭示出对财务活动的展开起着支配性作用的内在力量,因为无论是“价值”,还是“本金”,都不会自动地运动,因而可以断定,在价值(指“稀少性价值”)运动的背后,还有种更为隐蔽、更为内在的属性在发挥这种作用,这就是伍中信的“财权流”思想的逻辑依据。

二、财权流思想的意义

财权流的思想是在前述那种探究“价值运动背后的支配力量的来源”的意识的指导下,受到制度经济学特别是现代产权理论的激发而形成的。其基本的逻辑脉络是:(1)价值用于生产经营过程是为增值而运动的,要不然很可能会被用于直接消费。(2)具有价值的经济品能被投入生产经营过程是因为其价值及增量能被清晰地界定、有效地保护,要不然即使有了这次投入也不会有下次投入了。这其实就是“产权”的思想,即人们因为拥有经济品的运用的权利才运用它,是为了增进其产权利益而经营它。(3)“产权”更多的是与具体的经济品的运用相联系,而企业经营过程是各种经济品的联合使用,若着眼于按具体形态对经济品进行界线分明的运用与监督,则需耗费大量的“摩擦”费用,这显然违背了联合使用、追求高效率高效益的初衷,因此人们更关注价值支出与收入的运动过程,并从价值形态上关注与维护其产权利益,这就是“财权”的思想。(4)财权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决策权等权能。参见伍中信:《现代财务经济学导论——产权信息与社会资本分析》,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财权”的概念虽然是从“产权”概念中衍生出来的,但对在企业经营过程维护产权利益的目的来说,却具有更适用的分析意义,可以说是在“产权”基础上改进的、在企业经营这种较特殊的场合中更好用的分析工具。(5)财权内在于并支配着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财务资源的价值运动过程,决定着这些财力的去向与增减变化,构成财务的本质,此即“财权流”的思想。

“财权流”思想的形成与提出,对我国财务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突破性的理论意义与实用意义。

(1)“财权流”是对财务本质的新理解,揭示了价值运动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财权及其运动,并从“价值流”与“财(产)权(利)流”两方面来阐述,统称为“财权流”,这是对财务本质的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2)“财权流”的思想更清楚地阐释了财权的内涵,并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它虽是从“产权”概念中衍生出来的,但对企业的经营过程特别是其中的价值运动过程却具有更实用、更独到、更有针对性的功效,从而为财务学的“分析工具箱”增添了一样重要的“兵器”。

(3)在“财权流”的财务本质思想的基础上,运用“财权”的分析工具,可以对财务主体、目标、职能等基础的理论问题展开新的分析,并产生颇具说服力的新理解、新认识、新观点,从而为我国财务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建设做出了新的有价值的贡献。

(4)“财权流”思想应视为我国现代财务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也是区别于传统财务学的重要分水岭,它顺应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对财务实践与财务理论的新需求,有利于维护与增进现代企业中各产权主体的产权利益,维系现代企业资源联合、“团队生产”并产生“组织租金”的存续。

(5)“财权流”思想的形成过程,为我国财务学理论研究展示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即以更广阔的视野把财务的理论问题置于已形成相对严密的概念体系、相对严谨的逻辑线路与相对丰富的分析方法的经济学框架中,可以产生在就财务论财务、就会计论会计的“山重水复”中看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奇效,并产生有较强说服力与解释能力的理论成果。其实,这种启示比前面所述的四点的意义更为重要。

(6)“财权流”思想对目前热门的财务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着天然的基础性意义与开拓性价值。因为,财务治理的要义与核心就是企业中对财权的配置,为各产权主体在财务决策、执行、监督等活动中施加应有的影响,进而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其产权利益提供一个制度性框架,因此,“财权流”思想与该领域的研究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并拥有天然的优势。

可以说,“财权流”思想对于我国现代财务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现代财务实践活动的指导所显示出的重要意义只是其冰山之一角,更多的价值还有待我们发掘与利用。尽管这种运用制度经济学特别是现代产权理论所形成的财务学思想还有相当大的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但这个成功的典范给予我们启示的意义比它提供给我们的现实的意义还要大得多,正如马歇尔所告诫的,“看不见的东西”比“看得见的东西”往往更值得研究。参见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三、竞争力财务的本质:竞争力导航下的财权流

用“财权流”作为现代财务的本质表述,注重了“价值”和“权利”的高度融合,因此“财权流”是现代财务本质的恰当表述。参见伍中信:《现代财务经济导论——产权、信息与社会资本分析》,34页,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确实,“财权流”清晰地揭示了财务活动中两层内在的、抽象的属性及其运动,即“价值的运动”与“权利的运动”,是迄今为止我国财务学界对财务本质的较为深刻而有力的观点。

当然,这种表述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比如说,“价值的运动”与“权利的运动”的方向与过程靠什么来控制?该表述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另外,我们也应看到,该表述是对外延宽泛的“财务”,即普通意义上的财务的本质的阐释,而根据逻辑学的一般规律,外延宽的概念则其内涵较抽象,具体性较弱,这就是说,我们在阐释外延较窄的“财务”的本质时,应对其内涵做出更具体的分析与描述。

竞争力财务,是指以鲜明的自觉、主动意识从企业战略的高度与框架,围绕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增强与发挥设计与展开的财务活动。因此,竞争力财务是使“竞争力”成为一个显性的刻画维度的财务,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外延比普通意义上的财务较窄的“财务”概念或子概念。这里,我们必须区分“外延”与“空间范围”两种意义,“外延”是由多个刻画维度限制而成的范围,这些维度包括却并不限于空间维度。其他维度既定不变的假设条件下仅由空间维度确定的范围才是“空间范围”。这种区分对我们理解“竞争力财务”的概念很重要。竞争力财务用“竞争力”这个维度对财务在不同的企业间做了区分或筛选,即有的企业有“竞争力财务”,而有的企业没有,尽管企业的财务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竞争行为,甚至潜意识或弱意识地涉及企业竞争力。然而对于有“竞争力财务”的企业自身而言,竞争力财务的“空间范围”并不是比普通意义的财务要小,这二者在“空间范围”上是合一的,即竞争力财务并不是该企业财务的补充性或特殊性的组成部分,而是覆盖其方方面面。

正因为这种外延的变化,使我们需要对“竞争力财务”的本质进行更具体的理解与阐释,也正因为强调了“竞争力”这个刻画维度,才使得我们可能对“竞争力财务”的本质产生更清晰、更透彻的认识。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既发生了物质形式转换的过程,又内含着价值的运动过程、权利发挥作用的运动过程,还有企业竞争力形成与变化的过程。根据我们的理解,竞争力的运动过程实质上其三组基本的知识流线集束(识别顾客价值的知识、创造与提供顾客价值的知识、支持与整合前二者的基础知识)发挥作用的过程,可概括为“知识流”。为了进一步分析竞争力财务的本质,我们有必要分析“知识流”与“价值流”、“权利流”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价值运动是沿着价值增进的方向与路径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的。根据第二章第四节的研究,我们可把企业理解为一种交易的集约机构,而且企业的价值及其增进来源于交易,来源于从交易产生的“经济总剩余”中分享到的“生产者剩余”的积累。而这是与顾客进行合作博弈的自然结果,或者说企业必须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消费者剩余”或“顾客价值”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满意的”是指双方在自身讨价还价能力的基础上就分享交易的经济剩余形成的均衡状态。双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对比主要由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习俗、政策法律等较为稳定,企业自身难以左右的因素所决定,因此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更大乃至最大的增进的基本而主要的经营之道在于提升其经济品对顾客的价值,或通过提高对其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其提供经济品的代价(成本),从而扩大交易的“经济总剩余”,并在增加顾客价值之前提下促进企业价值的增长。可见,从引导企业价值运动的功能要求方面看,在企业目标中,强调顾客价值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能指导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因此企业在进行战略设计时,包括确定企业目标、设计产品等,必须清晰地评估对顾客价值的影响,必须清晰地确定围绕顾客价值而展开的战略,包括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劣,顾客价值的构成因素及其变动等,而这必须以企业所拥有的顾客知识资本、组织知识资本、人力知识资本即形成竞争力的知识为决定性基础。

另外,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的价值的变动,包括价值支出、收入及盈利的变动,都无时无处不受企业竞争力变动的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动态地监测其竞争力的变动,并调整其竞争力战略,通过有针对性地强化其竞争力中的三组知识的流线集束的作用来保持或增强其竞争力,以此有效地控制企业的价值增进过程。由此我们可以说,企业的价值运动自始自终都要受到其竞争力及其变动的影响与控制,或者说,竞争力的“知识流”在为“价值流”导航。

那么“权利流”与竞争力“知识流”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要从企业组建的初始状态开始分析。企业组建前必定有一个或一组筹建者,在形式上有的是财务资本所有者,有的是知识资本所有者,但必不可少的甚至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筹建者必须掌握最关键的信息或知识,主要包括:(1)顾客未被满足的需求、愿意为能满足该需求的经济品支付的代价等信息或知识,这属于“识别顾客价值的知识”。(2)创造与提供该经济品所需投入的经济资源(包括原料、设备、技术等)及其价值的信息或知识,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制造与提供该经济品的知识等,这属于“创造与提供顾客价值的知识”。(3)筹建者自身必须具备以赖以整合、控制与利用以上知识的基础知识,以及判断拟在筹建成功的企业中任用的人员能否胜任的知识。(4)组建企业并提供所生产的经济品预期能实现的、足以抵偿经营风险后的价值增量,筹建者自身与其他人员所能获得的抵偿风险后的收益,及与他们投入的经济资源的机会成本的相关比较结果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在拥有与利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筹建者才会组织与组建企业相关的交易,比如招聘员工、借贷资本等,才可能形成各产权主体在企业组建成功时的产权关系与财权关系的初始状态,主要体现在企业章程或其他契约之中。

之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其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与财权关系也会发生变动,既表现在各产权主体的产权利益增减变化上,也表现在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上,比如经理持股计划与职工持股计划的推行,还表现在企业财权配置结构的变化上,比如财务决策权逐渐地更多地转移给经理层,外部债权人相机介入企业的财务决策活动等。驱动企业内部产权关系与财权关系变动的基本力量来源于这种变动所诱致的企业整体利益及各产权主体分配所得利益的增进,即“制度创新利润”,而这种利润有赖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及发挥。企业制度变迁的历史清晰而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业主制或合伙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向公司制转变、经理持股计划的实施、国有股逐步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等变动都主要是出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因为唯有此才是企业整体价值及各产权主体的产权利益得以增进的长期的、可持续的力量源泉。由此,我们看到,企业产权关系与财权关系的运动是在竞争力的导航下启动与展开的。

作为对前面分析的归纳,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幅逻辑图,如图4—1所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物质流”是最表层的现象,“价值流”是对“物质流”的错综复杂的现象的抽象统一;而“价值流”是在“权利流”的驱动下展开的,“权利流”代表了一种由社会关系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9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关于财产权利义务的关系)界定与支持而形成的内在利益驱动机制与力量;而“价值流”与“权利流”都主要是在形成并支配企业竞争力变动的“知识流”的导航下展开的,因为“知识流”是驱动企业整体利益及其各产权主体利益增进的基本力量。因此,我们可把“竞争力财务”的本质表述为竞争力导航下的财权流。而竞争力的变动是由其内部的“知识流”驱动的,故而我们也可以表述为“知识流”导航下的财权流。

图4—1 “竞争力财务”本质的逻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