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审讯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的学问,从事审讯的人所做的就是心理工作,每一个资深的审讯者都堪称心理学家,他们都曾经有意无意地研究和应用着心理学。
国外一些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审讯策略有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以美国为例,上个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刑讯的审讯方式逐步被否定,运用心理学方法进行审讯成为众多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出现了联想反应讯问法、复述讯问法、自由交谈讯问法、填词或删词讯问法、自由联想讯问法、催眠讯问法、九步审讯法等诸多心理学的审讯策略。如联想反应讯问法主要是根据心理学中联想的原理来揭示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伪,根据犯罪嫌疑人对“中性刺激词”和“关键性刺激词”的不同反应,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2008年,英国古德琼森出版了《审讯和供述心理学手册》。该书重点是心理学知识与原理在法庭审讯和供述中的应用,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学技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帮助警察、心理学家和法律职业工作者对供述证据的收集和评估,进一步理解错误证词如何产生,怎样辨析令人误解的证言,从而能够鉴别信息的有效性。近些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2009年,美国成立了高价值在押人员审讯小组,这是一个跨部门的联合组织,由联邦调查局、中情局和国防部情报局的人员组成。审讯小组的任务是对高级别恐怖嫌犯进行审讯。此外,审讯小组还肩负着评估现有审讯做法有效性并制定以科学为依据的新审讯手段的任务。研究显示,与依靠提升焦虑程度、编造证据、使嫌犯对自己罪责的认识降至最低程度的指控手段相比,以建立友善关系为基础、试图理解嫌犯合作动机的审讯策略更加有效。
我国学者对审讯心理相关问题特别是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审讯进行了一些研究。早在1983年,当时的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就编印了《审讯心理研究资料汇编》,其中既有理论探索,也有实战案例,初步从心理学方法角度对审讯进行了研究。虽然这是一本内部资料,没有公开出版,但对心理学审讯策略的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1985年周治汉编著了《预审心理对策学》,关葆春编著了《预审心理学》,1986年邓维鸾、吴中林、钟德馨、张翔飞编著了《预审心理学》,这些研究从当时预审(即审讯)工作经验出发,不但研究了审讯策略运用中的各种常用心理学方法,还分析了被审讯人在审讯中的心理变化规律,并对审讯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进行了总结,体现了当时审讯心理学方法的研究成果。2009年,吴克利出版了《审讯心理学》,从审讯实战需要出发,总结了犯罪嫌疑人抗审的原因、供述认罪的基本特点以及审讯犯罪嫌疑人的六大基本规律,并解释了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审讯时为什么不愿意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怎样才能使犯罪嫌疑人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该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犯罪嫌疑人从对抗审讯到交代犯罪事实的全部过程的审讯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心理学方法的审讯技巧。此外,许多专家和学者从审讯实践与心理学结合的角度对审讯的心理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都是从普通心理学出发,从一般心理规律入手,而运用借鉴临床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审讯策略则基本没有开展。
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Reber在其主编的《Penguin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中是这样描述临床心理学的:它研究一切人类变态行为,探讨这些行为的论据判断、评估、分类、治疗、预防和科学研究。而近年来有关个体心理援助,危机的介入、引导和促进,家庭心理治疗等概念和理念的提出,给临床心理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临床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技术有助于解释审讯中一些现象,对审讯策略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我们采用文献研究、理论解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临床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技术进行筛选、总结、移植的基础上,对审讯策略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在研究中,引入了临床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包括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TA沟通分析技术、家庭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完形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心理剧疗法与技术等,从心理分析和人性解读层面对犯罪人的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使犯罪心理得到更深刻的揭示,为更科学、全面认识犯罪心理打开一个新的窗口,对审讯策略运用也有许多启发意义。采用临床心理学有关方法和技术研究审讯活动中审讯双方的心理现象,发现被审讯人行为表现的深层心理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讯策略,有助于审讯人员在实践中引导被审讯人进行内部归因,减少对抗情绪,使审讯的感化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促进被审讯人认罪悔罪,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同时,从新的视野揭示审讯规律,可以为审讯人员提供全新的审讯技术和方法,建构更有效的审讯工作模型,有助于克服审讯难题、提高审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