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经济观察(系列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意义

早在1992年,党中央就明确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但在今年的“两会”上,胡主席、温总理强调了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最近中央又一次重申了这个观点。在市场化改革十几年后仍然要一而再地强调这个改革的方向,显然是有其深刻含义的。

即使是对我们不友好的外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连续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各个阶层都从改革中受益。即使是受益较少的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绝对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起码在一个十几亿人的大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改革是一场历史性变革,不可能在平静中进行。关于改革的争论一直也没有停止过。前一个时期,对改革的质疑,甚至反对,引起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大争论。对改革的反思和批评,有利于以后的改革更加完善,但对改革的反对则引起少数人和地区的思想混乱,干扰了改革的进行。中央对改革方向的明确表态有利于下一步改革,是及时而必要的。

改革是一场革命,必然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也触及他们的灵魂。自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人对改革的方向持反对态度。他们对改革不是善意批评,而是无视改革的伟大成就,有意扩大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个别问题。他们用过时的甚至“极左”的思维方式来曲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把那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斥为“资本主义复辟”。他们把计划经济作为理想的模式,把一些“极左”的做法称为社会主义。他们的这些思想干扰了改革进程。尽管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他们的市场也越来越小,但他们的能量和影响仍不可忽视。尤其在改革的关键时刻,他们总要跳出来表演一番。这就人为地给改革设置了障碍。改革要顺利进行下去并达到最终目的,一定要排除这种障碍。中央对改革方向的表态有力排除了种种“极左”思想的干扰,有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当然,应该承认有相当多对市场化改革抱怀疑态度的人并不是反对改革的大方向。他们或者是相对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是没有完全摆脱“极左”思想的影响,或者是思想上存在一些糊涂认识。他们更多地看到了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分清改革的主流和支流,混淆了“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问题,对改革的前景过于悲观。这些人对改革的怀疑,甚至个别过激言论,仍然属于认识问题。但如果不解决这种认识问题,改革就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热情参与,也不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央的表态对于澄清各种模糊甚至错误认识,有重要意义。这大大加强了下一步改革的群众基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出现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正常的。以这种心态去看待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你就会成为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坚持改革的大方向并不等于不重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只有在改革过程中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改革真正提高每一个人的福利,并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这场伟大的变革没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难以成功的。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中央在强调市场化改革大方向的同时,也看到并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视,特别是最近中央政治局关于调节收入分配的决定,都显示了党中央保证改革健康发展的决心。许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具体措施正在出台或付诸实施,并且已经初见成效。这些对保证改革成功都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毛主席爱引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我想,我们改革的航船也会在反对与怀疑之中一往直前,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