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讨论二:神话的符号表达方式

现在,我打算回到“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这个题目上来,从这个角度看看晚上太阳的神话——或者说“鸱龟曳衔”神话——的意义。

我认为,这个神话有助于理解这样两个事实:第一,中国上古神话是有体系的,这个体系也可以说是由概念组成的体系。每一个神话都联系于很多概念,因而联系于很多别的神话。比如“鸱龟曳衔”,它不仅联系于人们对于太阳的看法,对于鸱鸮和乌龟的看法,对于鲧(鮌)和“玄”——“玄鸟”“玄冥”“玄武”等等——的看法,而且联系于关于天区划分的知识与信仰,联系于当时人关于现实与冥间二分世界的知识与信仰。它把这些知识与信仰中的概念使用起来,便组成了上古的神话体系。第二,神话表述和我们的语言习惯是有区别的,这就是它采用了特殊的符号方式,用一批直观符号来表述当时的宇宙观。换句话说,“我们”(现代人)和“他们”(上古人)在智慧上的区别,并不是“高级思维”和“原始思维”的区别,而只是语言方式的区别。为了说明这两个事实,我打算再讨论几个相关的神话。由于时间关系,请允许我直接引用我对于这些神话的看法,暂时不作论证。

我想提到的是关于黑水、昆仑与蓬莱的神话。在这几个神话中,山川与河流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不妨注意一下《山海经》中的黑水。在《山海经》里,有十几个地方提到了黑水。《山海经》没有去描写黄河,没有去描写长江,但是它却用这么多的篇幅去描写黑水,这就令人好奇了:黑水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呢?

关于这个问题,人们做了很多讨论,提出了几十个答案。有人说黑水是苏赖河,也就是新疆的疏勒河;有人说它是额济纳河,也就是甘肃的黑河;又有人说它是青海的大通河,或者是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还有人说它是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的金沙江,或者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经云南而流入印度洋的怒江,或者是经青海、西藏、云南三省以及东南亚各国而流入南海的澜沧江。这场讨论有一个特点:一方面,所有的论点是彼此矛盾的;另一方面,它们又都是符合已知条件的,能够成立。这说明什么呢?我们不妨联想一下盲人摸象的故事。那故事也是说,关于大象的形象,不同的人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摸到象牙的人说好像萝卜的根,摸到象耳朵的人说好像簸箕,摸到象脚的人说好像柱子,摸到象尾巴的人说好像麻绳,等等。这样就产生了一批虽然各有根据但相互矛盾的看法。关于黑水的讨论是不是与此类似呢?

同样的情况又见于关于昆仑的讨论。《山海经》也经常提到“昆仑”。那么,昆仑是一座什么山呢?人们也做了很多讨论,提出了几十种说法。有人说是位于青海北部甘肃南部的祁连山,有人说是位于青海东南的玛沁雪山,有人说是同样位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有人则说是位于西藏的冈底斯山或喜马拉雅山。这场讨论也是各有道理,莫衷一是。

我有一个经验,凡是遇到众说纷纭而得不到结论的那个问题,我们便可以换一个办法去解决它,也就是改变提问题的方式。比如人们通常认为黑水是一条河、昆仑是一座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怀疑这一假定呢?为什么不可以认为——黑水不是一条现实的河流,昆仑不是一座现实的山呢?能不能这样想?能这样想!为什么呢?因为综合各种材料,可以建立这一想法。

换一个办法去解决众说纷纭而得不到结论的问题——改变提问题的方式。

《山海经》是这样描述黑水的:从源头看,黑水出自西极的幽都。关于那里的地名,有“幽都之山”的说法,有“帝之下都”的说法,就是说黑水起源于大地西端的黑暗王国。从流向看,黑水从西北流出来,往东流,再往东北流,最后往南入海,流到“羽民国”,也就是流到许多仙人居住的地方。而从流程看,黑水经过了“朝云之国”“不死之山”,经过了一系列长寿人居住的地方,还经过了轩辕、后稷等大神的墓地。如果把这些材料全部综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印象:黑水是一条把死亡和再生串联起来的河流,它同时也串联起了许多同死亡和再生相联系的国度和神话人物。这也就意味着:黑水是一条从死亡之国、黑暗之国出发,流向生命和光明的河流。它是不是一条物质的河流呢?很难说,因为它很可能是条观念的河流。

如果联系“鸱龟曳衔”神话,我们对黑水还可以有更明确的认识。可以推测,它就是鸱鸮和乌龟从西方返回到东方的那条通道,是一条让太阳从死回到生的河流。为了说明这一点,这里先介绍古代图文献标识方位的习惯,也就是按照“坐北朝南”的制度,以南为上,北为下,东为左,西为右(图2-01)。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便是这一习惯的表现。

古代图文献标识方位的习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现在,请大家按照古人的习惯来看看图2-02——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墓顶的壁画。这幅壁画是画在墓顶上的,原是一整幅。为便于排版,我们把它拆成两幅:上图是壁画的西部,下图是壁画的东部。太阳在上图右侧,也就是在西端;月亮在下图左侧,也就是在东端。在这个壁画上,各种动物都是由西向东跑的,它表示的就是冥间星空当中各种天体由西向东的运行。这正好和我们刚才讲的故事相对应,是晚上太阳的运行方式的表现。另外值得注意是:这幅图中的星空呈狭长形,和现实中的银河、想象中的黑水形态相近。总之,从这幅图的形状、在墓葬当中的位置以及各种形象的彼此关系——综合这种种因素来看,可以判断,这幅图描写的就是黑水,就是祖先们居住的那个世界里的银河。晚上的太阳就是通过这条河流重新回到东方的。这是我对黑水的解释。如果采用这个解释,那么,黑水就是一条观念的河流,是太阳由死回生的通道。

图2-01

图2-02

黑水:一条观念的河流,太阳由死回生的通道。

为了理解黑水,我们还要考察一下昆仑。

昆仑和黑水的关联是非常明显的,它们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第一,它们都是“多解”的问题;第二,它们都被描述为“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是不死的象征。两者的区别在于:昆仑山是固定在西方的,因而常常被描述为神的死亡之地,很多大神——比如葆江、相鲧、相柳——都是在昆仑地区被杀的。而且,在这个昆仑山的周围,布满了“台”,各种各样的台,有“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等等。所以我的看法,这个昆仑是埋葬死人的地方,是众神的归所,是祖先们的归宿。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墓地的化身。

昆仑:墓地的化身。

还有一件事不容忽视:《山海经》从来没有单独用过“昆仑”这个词,而是把它称作“昆仑之虚”和“昆仑之丘”。这是很有深意的,因为“虚”(虗)和“丘”都是以“北”(丘)为偏旁的字。《礼记·檀弓下》说:“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意思是说:在夏商周时期,符合礼仪的埋葬之法,是把死人埋在居住地的北方,以方便死人回到幽都去。所以,“丘”和“虚”的偏旁,都象征着墓地、北方,象征埋葬死人的幽冥之界。请看图2-03——甲骨文中的“丘”字。它的形状是两土并立而中空,所代表的正是盆地状的墓地。

图2-03

另外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是:“丘”和“虚”都有下凹、上凸两种含义。比如在现在人的心目当中,“丘”是一个小山包,这是山丘之“丘”;但甲骨文中的“丘”不是这样,而是一个明明白白的洞。直到孔子时代,“丘”仍然表示下凹的形状——所以孔子的大名是“孔丘”。据史书记载,孔子得名于“生而圩顶”——他的脑袋长得像环形山那样。同样,“虚”字的一般含义是下凹,所以引申为表示空虚、谦虚、虚怀若谷的“虚”。但它也有一个分化字“墟”,表示上凸,比如各种土堆。为什么“丘”和“虚”在古代是一个往下深入的洞,后来却变成了往上高起的土堆或小山包呢?原因就在于:最早的时候,“丘”和“虚”都代表埋葬死人的地方,而那时习惯于穴葬,墓地是下凹形状的;到后来,墓葬制度改变了,“墓”变成了“坟”——“墳”的本义是“贲”,也就是把土堆起来。《礼记·檀弓上》说:“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说的就是西周以前墓葬形制的演变。考古学家在殷墟墓葬附近发现了火烧的痕迹,这就说明,中国人在殷墟晚期,已经开始筑起高台祭祀死人了。为什么昆仑神话里有那么多“台”呢?就因为它本身是一个从墓穴发展起来的台。

图2-04

现在请大家看图2-04——产于中国而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一枚铜镜,是奈良时代(710-794)的遗物,日本人把它称作“盘龟背八角镜”。镜上部的交龙代表天神,下部的昆仑代表地神,镜缘上的八卦代表宇宙万物,中央是一个龟,代表当时人以龟为宇宙中心的观念。从这幅图可以看到:昆仑信仰和乌龟信仰是相关联的。尽管铜镜上的昆仑山已经是比较高的山了,但我们可以从它同乌龟的关联当中,从它同交龙的对应当中,看出它代表的是同死亡相联系的一样东西。这可以证实前面提出的种种观点。

在中国神话里面,还有一座同昆仑很接近的山——蓬莱。关于蓬莱的种种记录,都透露出一个迹象:蓬莱神话是昆仑神话的东方镜像。限于时间,我们不能一一介绍这些材料,但大家可以看一下相关的图片。

这是图2-05——山东沂南墓门上的石刻,它们反映了汉代人关于昆仑增城的观念。左边那座山上坐着西王母,右边那座山上坐着东王公。西王母坐在昆仑山上,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昆仑山代表西方,《山海经》就是这么说的——说西王母是昆仑山上的大神。但是为什么东王公的宝座也是一座山呢?我认为,这是因为古人已经仿照昆仑山制造出了蓬莱。它与昆仑相对,不在西方而在东方。也就是说,昆仑神话的发展史,进入了新阶段。这有两个重要表现:其一,表现为由昆仑之“虚”变成昆仑之“墟”,增高了;其二,表现为从西方移植到东方,产生了蓬莱神话这一分支。

图2-05

图2-06

这是图2-06——蓬莱山图。它是日本“重要文化财”之一,收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画在袈裟箱箱盖的里部。这幅图的特点是把整座蓬莱山安置在龟背上。它仍然保存了古代人以蓬莱为龟山的观念。我们知道,按照古代神话的说法,蓬莱山是由十五个巨鳌托起来的,巨鳌就是大乌龟。这和“盘龟背八角镜”所反映的昆仑山神话相一致。这说明,神话中的蓬莱山的确是由昆仑山分化而来的。

如果把鸱龟神话、黑水神话、昆仑神话、蓬莱神话联系起来,那么,我们不仅知道蓬莱是依照昆仑观念所塑造的一座神山,而且知道,之所以有蓬莱山或蓬莱神话的出现,是因为过去作为墓葬的昆仑山,由于祭祀制度的变化而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强烈的再生观念。我们于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古人的观念中,黑水指的是晚上太阳从西方返回东方的通道,代表生命的流动和永恒。昆仑指的是黑色的墓丘,代表死亡,被设想为太阳和所有生命的归宿;它被安置在大地的西北角,称为“虚”,传说是幽都和众帝的居处。蓬莱指的是旭日之山;它取象于乌龟顶戴鸱鸮(太阳鸟)的形象,代表生命的再生。这三者的关系是:蓬莱是同昆仑相对应的一座神山,黑水则是联结这两座神山的纽带。当古人把龟设想为在黑夜中运载太阳的神使,让它承担经黑水将太阳送返东方的使命的时候,在古人观念中的大地两端,也就是黑水的东西两极,便出现了以乌龟为原型的两座神山——西北方的昆仑秉受黑夜和死亡的性格,成为刑杀之山;东南方的蓬莱秉受白昼和再生的性格,成为天堂之山。

蓬莱:旭日之山,代表生命的再生。

这个结论意味着:中国古神话中的种种直观事物,是有其象征意义的。它们往往是表达某种思想和观念的符号。这是神话所特有的表述方式,是理解神话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