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收入不平等
在这一节我们将用多个指标分析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的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静态和动态是理解收入不平等的两个重要角度。常用的基尼系数只反映了收入不平等的静态结构,我们还应关注动态变化。静态的收入不平等关注的是某一个时间点富人与穷人的收入差距以及他们的分布状况,而动态的收入不平等关注的是一个时间段内富人与穷人的收入增长情况,即穷人与富人之间的转变。如果一个基尼系数较大的经济体可以保证个体在不同收入阶层的充分流动,那么收入不平等状况也许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严重。
我们按照收入不平等的测量方法将这一节分为两个部分。在前一部分中,我们将描述收入分位数及其变化;在后一部分中,我们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报告收入不平等的汇总指标及其变化。
1.收入分位数及其变动
图2-1至图2-3分别描述了2012年和2014年全国、农村和城镇的人均家庭收入分位数。从图中我们直观地看到,贫富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极大,最高收入分位数上家庭的收入水平要远远高于最低收入分位数上家庭的收入水平。以2014年为例,农村最高5%收入家庭的人均家庭年收入高达31,800元,而农村最低5%收入家庭的人均家庭年收入仅为600元,两极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相差高达53倍。在城镇,最高5%收入家庭的人均家庭年收入高达53,300元,而最低5%收入家庭的人均家庭年收入仅为1,600元,两极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相差33倍。

图2-1 2012年和2014年全国人均家庭收入分位数及增长比率

图2-2 2012年和2014年农村人均家庭收入分位数及增长比率

图2-3 2012年和2014年城镇人均家庭收入分位数及增长比率
为了观测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在两年间收入的增长情况,我们进一步对每个收入分位数计算了两年间的增长比率,图2-1至图2-3中的折线图反映了这一比率的变化趋势。图2-1显示,就全国范围来看,收入分位数的增长比率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趋势,中高收入家庭(75%分位数)的收入增长幅度最大。分城乡来看,农村收入分位数的增长比率随着分位数的增加而上升(图2-2),这表明在农村低收入阶层(如最低10%)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收入阶层,特别是高收入阶层(如最高10%),这会加剧农村内部的贫富分化程度。与农村显著不同,城镇收入分位数的增长比率随着分位数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图2-3),这说明在城镇内部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幅度最大,两极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
2.收入不平等指标汇总
表2-10为依据家庭收入数据计算的2012年和2014年我国城乡的基尼系数和90/10比率。2014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50(表2-10中的基尼系数1),农村为0.52,城镇为0.47。也就是说,不仅全国的收入差距很大,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非常大。与2012年相比,2014年全国的基尼系数略有下降,以家庭纯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从2012年的0.51略微下降到2014年的0.50。Xie et al.(2015)发现2010—201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开始略有下降,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一趋势在2012—2014年还在延续。但分城乡来看,基尼系数在城市内部略有所下降,而在农村内部反而有所上升。90/10比率显示,2014年收入排名在全国90%分位数上的家庭的收入是排名在10%分位数上家庭的16.55倍,该倍数在农村样本中为19.34,城镇样本中为12.13。虽然在全国和城镇样本中这一比率略有下降,但在农村样本中反而显著上升,这说明两年间虽然农村的收入增长快于城镇,但是增长却愈发不均衡,农村内部两极分化的程度高于城镇。
表2-10 2012和2014年收入不平等汇总指标及其变化

注:“基尼系数1”根据家庭纯收入计算得到,“基尼系数2”和90/10比率根据人均家庭纯收入并用家庭人口数加权计算,下同。
表2-11描述了不同地区2012年和2014年的基尼系数和90/10比率及其变化。从“基尼系数1”来看,在5个独立抽样省中,2014年辽宁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最低,是0.43,其次是广东和河南,甘肃略高,最高的是上海。90/10比率体现的是收入两极的分化,上海的90/10比率最低,即最贫困家庭和最富裕家庭的差距最小,次之为辽宁、广东和河南,最高为甘肃。从“基尼系数1”的变动上看,辽宁、河南和广东的基尼系数在2012—2014年间有所下降,而上海和甘肃的基尼系数有所上升。在90/10比率上,除甘肃外,四个省的收入两极差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辽宁。
表2-11 2012和2014年各地区收入不平等汇总指标及其变化

基尼系数和90/10比率仅是静态指标,只能反映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一个方面。就像前文中所描述的一样,如果去年的穷人在今年可以变成富人,而去年的富人在今年变成了穷人,那么尽管基尼系数描述的收入差距很大,但是收入不平等问题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此,为了更好地看清我国目前收入不平等程度,还应该从动态的角度来刻画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我们使用收入转移矩阵这一工具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的流动性。
表2-12是基于2012年和2014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计算的收入转移矩阵,对角线上的家庭表示两年间相对收入不变,对角线以上表示相对收入上升,对角线以下表示相对收入下降。从全国来看,有45.7%的最低收入家庭(0%—25%)、33.4%的中低收入家庭(25%—50%)、34.0%的中高收入家庭(50%—75%)和52.2%的最高收入家庭(75%—100%)在两年之间相对收入保持不变,并且这一概率值在每一行中都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家庭无论2012年处于哪一个收入组,在2014年相对收入保持不变的可能性都最高。同时,对角线上两端的概率值高于中间的概率值,说明最低收入家庭和最高收入家庭相比其他收入组流动性更弱。分城乡来看,城镇和农村样本也显现了相同的特征,并且从对角线的概率上看,城镇家庭保持相对收入不变的概率比农村家庭高,两端的差异更加显著,因此城镇的收入流动性低于农村,并且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家庭的固化现象也更为明显。
表2-12 2012—2014年家庭相对收入的变化

注:虚线框以内表示相对收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