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生态系统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模式与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世纪60年代起,人类在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同时,未高度重视和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平衡发展,导致全球环境污染恶化,生态危机凸显,诸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森林退化、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发等等,为此人类己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类意识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个整体统一、动态发展的大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三者之间协调发展与否,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城市,严重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新审视。当今世界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和城镇中,而这一数量仍在不断增长。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目前,城市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得到了全球共识。

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在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破坏。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最新数据,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城镇化加速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建设存在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导致人地矛盾更尖锐等问题,部分城市已出现了“城市病”,加剧了城市环境负担、制约了城镇化发展并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这些已引起国家和各界学者的热议和重视。在实现城镇化的同时,怎样建设一个宜居、和谐、平衡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畅通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同步发展已成为我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近些年,我国已把环境保护放到了国家战略层次的位置上,从“十一五”规划开始,我国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强调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最新中共中央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中的战略地位。因此,本书编者顺应国家政策和研究热点,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及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具有代表性城市进行案例分析,针对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提出建设性建议,希望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更高质量的健康城镇化目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新型城镇化不单是一个城镇人口增长的过程,还表现在区域“城市性”程度的提升。当人口城市化率达到最高程度即“峰值”以后就不会增长,而区域“城市性”仍会持续提升。以人口城市化率的“峰值”为标志,新型城镇化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城市化率和城市性的双重提升阶段和“城市性”的持续提升阶段,前者可称为新型城镇化的城乡二元化阶段,后者可称为新型城镇化的城乡一体化阶段。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外延的人口城市化率反映的是新型城镇化的外在特征,而区域“城市性”才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反映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

未来新型城镇化总体趋势是体制变革,以人为本,城市转型的过程。虽然书名是“城乡生态系统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考虑到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向“城市化”发展,因此本书不管是理论支撑,还是案例分析,都将把重点放在城市生态系统评价与可持续发展上。

本书集理论、模型、案例于一体,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全面系统介绍了城市生态系统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种理论评价模型及相关经验、建议;既有坚实的理论体系,又有合理的模型,且将模型应用于具体城市案例中,为城市生态系统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参考性建议;内容广泛,但各章之间具有独立性。全书共九章,第一章介绍了有关城市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叙述了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第二章阐述了城市生态承载力、城市综合承载力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论述了城市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第三章在城市生态系统管理内容、管理手段、管理流程、管理模式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生态管理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河北廊坊市生态管理为例进行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评价;第四章建立了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岛市为例进行了生态承载力评价;第五章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质量的目的和意义、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济南市为例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第六章在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要素和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以太原市为例进行了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评价;第七章以复杂理论为基础,基于复杂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模型,从系统动力学出发,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模型,并以攀枝花市为例进行了城市生态复杂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第八章为国内一二线、三四线以及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经验及启示,并介绍了一些国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验;第九章从国家、地方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建议,从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并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提出了生态承载力的导向措施,并基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城市生态承载力的推进路径。

本书的形成得益于这个时代赋予“生态”的历史使命,得益于在文献搜集、数据整理、实地调研等方面的实战经验,得益于团队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作。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相关文献和资料,书中许多思路、思想和认识汲取了相关文献,谨在此致以谢意!在此,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为此书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还要感谢在背后默默支持和鼓励我的同事和朋友们,正因为大家的支持,本书才得以顺利完成,以更适合读者的面貌出现。

鉴于编写时间、作者水平和经验的限制,书中难免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同行专家、老师和科学工作者以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在此对大家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作者

2017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