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工程经济学是建立在工程学与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新型学科。它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因为直到19世纪末,工程师的工作仍是把科学家的发明转变为有用的商品,他们仅仅关心机器设计、制造和运转,很少注意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投资活动的增加。他们的职责范围不断扩大,他们不得不对许多工程问题进行决策,如相互竞争的设计方案应该选择哪一个?正在使用的机器是否应该更新?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投资方案?这些问题都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每个问题都涉及方案的选择;二是每个问题都需要考虑经济问题。因此,工程师要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兼有工程学和经济学知识,掌握工程经济的评价方法。这就促成工程经济学的产生。

一、工程经济学的萌芽与形成(1887—1930年)

工程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87年惠灵顿(A.M.Wellington)的《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The Economic Theory of Railway Location)一书的出版。当时正是美国大规模修建铁路的时期,惠灵顿发现许多工程师在布局决策时很少注意铁路工程所需要的投资和将来可能带来的经济收益。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惠灵顿首次将成本分析方法应用于铁路的最佳长度和路线的曲率选择问题,并提出了工程利息的概念,开创了工程领域中的经济评价工作。他在书中指出:因布局的错误,“可以使为数众多的镐、铲和机车干着徒劳无益的活”。他将工程经济学描述为“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

惠灵顿的精辟见解被后来的工程经济学家所承袭,20世纪初,斯坦福大学教授菲什(J.C.L.Fish)出版了第一部直接冠以《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 Economics)名称的著作,将投资模型与证券市场联系起来,分析内容包括投资、利率、估价、预测等,并在1920年提出了用复利法确定方案的比较值。

与菲什同时代的戈尔德曼(O.B.Goldman)教授在其《财务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一书中提出了决定相对价值的复利模型,为工程经济学中许多基本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戈尔德曼说:“有一种奇怪而遗憾的现象,就是许多作者在他们的工程学书籍中,没有或很少考虑成本问题。实际上,工程师的最基本的责任,是分析成本,以达到真正的经济性,即赢得最大可能数量的货币,获得最佳财务效率。”

然而真正使工程经济学成为一门系统化学科的学者,则是格兰特(E.L.Grant)教授。1930年,格兰特提出了工程的评价准则,出版了教科书《工程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conomy),奠定了经典工程经济学的基础。该书历经半个世纪,到1982年已再版6次,是一本公认的工程经济学代表著作。在书中,作者指出了古典工程经济学的局限性,并以复利计算为基础,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评价原理作了阐述,并讨论了判别因子和短期评价理论与原则。格兰特对投资经济分析理论的重大贡献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并因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从惠灵顿到格兰特,经历了43年的探索,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工程经济学终于形成了。

二、工程经济学的发展(1950—199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经济的复兴,工业投资机会急剧增加,出现了资金短缺的局面。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成为当时投资者与经营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工程经济学受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研究内容从单纯的工程费用效益分析扩大到市场供求和投资分配领域,工程经济分析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工程经济学家乔尔·迪安(J.Dean)进一步分析了市场供求状况对企业有限投资分配的影响。迪安指出:“时间具有经济价值,所以近期的货币要比远期的货币更有价值。”银行要向存款者支付利息,向借款者索取利息,正是由于这个道理。当我们对一项工程进行经济评价时,总要遇到不同时期、不同数量的货币支出和货币收入的各种方案。要比较这些方案,必须将资金的时间价值计入投资收益率之中。具体方法有很多,例如年值法、现值法、将来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外部收益率法等等。但是不论哪种方法都表明经济收益尽可能提前,资金投入尽可能靠后,是获得好的经济效果的基本思路。1951年,乔尔·迪安教授出版了《投资预算》,不仅发展了现金流量的贴现方法,而且开创了资本限额分配的现代分析方法。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程经济学(包括公司理财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决策敏感性分析和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分析三个方面。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德加莫、卡纳达和塔奎因教授。而提供投资分析和公司理财一般理论基础和方法的则是4位先后获诺贝尔奖的大经济学家——莫迪里安尼(Franco Modigllani)、马柯维茨(Harry Markowltz)、夏普(William Sharpe)和米勒(Mertou Miller)。德加莫教授偏重于研究工程企业的经济决策分析。他的《工程经济》(1968年)一书以投资形态和决策方案的比较研究,开辟了工程经济学对经济计划和公用事业的应用研究途径。卡纳达教授的理论重视外在经济因素和风险性投资分析,代表作为《工程经济学》(1980年)。塔奎因教授等人的理论则强调投资方案的选择与比较,他们提出的各种经济评价原则(如利润、成本与服务年限的评价原则、盈亏平衡原则和债务报酬率分析等)成为美国工程经济学教材中的主要理论。

三、现代工程经济学的发展

一些专家认为工程经济学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强调了资本投资决策的内容,与突飞猛进的经济学相比处于相对停滞的状况。这期间,企业正经历着从传统的规模经济、标准化和重复生产的经营观念和以高产低差异的国内市场产品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转变为将资本、技术、信息、能源和时间集成为人力和自然资源一体化系统,以低成本、高质量、低产多差异的国际市场产品获取竞争优势的经营思路。企业为适应这种转变,突出了对先进制造技术(AMT)的资本和非资本投资的关注,工程经济在“企业战略投资”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转移在跨国制造公司和服务公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先进制造技术中与投资评估问题有关的内容主要有:投资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和组织障碍;投资评估和非财务效益;成本管理系统中成本信息和财务指标;风险决策分析;管理政策、管理手段和管理支持系统。

传统的项目管理把重点放在了优化分析(分析评价、报表决策)上,而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的重点应该是生存竞争策略,投资项目的决策应该是企业的生存战略决策。因此,工程经济学在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如下。

①用什么样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来正确地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②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怎样更好地用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问题;

③成本管理系统能否准确地衡量与项目规模、范围、实验、技术和复杂性有关的费用?该系统在方案的概念和初步设计中能否通过改进资源分配来减少成本;

④在多变的市场中,怎样进行再投资决策以保持项目在市场中的动态性。

近十几年来,西方工程经济学理论出现了宏观经济研究的新趋势,工程经济中的微观部门效果分析正逐渐同宏观的社会效益研究、环境效益分析结合在一起,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策等宏观问题成为当代工程经济学研究的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