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讲《黄帝内经》 素问(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阳气阴味与脏腑

【原文】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提要】讲天之气、地之味,即阳气、阴味与人体的关系,特别是与人体脏腑的关系,阳气、阴味直接影响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

【讲解】问曰:天阳与地阴之气相合化生出种种的实体,如动物、植物、人类等,是阴阳两气相合而变生之“形”。由于各种物质的禀赋不同,运动方式不同,所以就有了数不清的物种,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植物,有的是矿物,最高级的是人类,故曰“因变以正名”。问题是,天地的运行,阴阳的变化,影响于万物,各种物质对于阴阳五行之气的禀赋有多有少,这就形成了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这个复杂的问题可不可以谈一谈——“可得闻乎?”正因为有“孰少孰多”的区别,所以宇宙间的物质是复杂多样的。例如中药的性味,有的药物阳气盛,有的药物阴气盛,由于禀赋五行之气、阴阳之气的多寡不同,所以药物的性味也各异。对整个宇宙来说,物质的复杂多样性是难以想象的。

答曰:“悉哉问也。”这个问题问得好!“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这句文献容易读懂,主要讲讲这个“方”字。科学发展到现在,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因此人类要认识宇宙,重要的是要探索出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头了,即可以简驭繁。下面是用实例来进一步阐明这一认识。

比如说,自然界中有“五色”,即黑、青、黄、赤、白,这是五种基本色,这五种基本色可以演化出无穷的颜色,故曰“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自然界中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这是基本味,这五种味可以演化出许许多多的味道。比如说“甘”味,有的是甘而辛,有的甘而苦,有的甘而淡等等,故曰“五味之美,不可胜极”。从人体脏腑来讲,五脏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即五脏对色、味的亲和力是不一样的,如心欲“软”,肝欲“收”,肾欲“坚”,脾欲“缓”等。又如,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肝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肺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再如,脾恶燥、胃恶实、肺怕气逆等。这些都是描述脏腑的个性,故曰“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据此,自然之气、味与人体脏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故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五气、五味进入人体,脏腑得到五气五味之生养,化生出丰富的津液,阴精足便脏腑的功能强健,故曰“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段文献讲述了自然界之气味与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关系,这是人体藏象运动的前提。这一节是过渡段,相当于是藏象学说的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