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畸形胚胎学基础与超声诊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心房

一、右心房

外观上右心房(right atrium,RA)位于心脏的右前上方,界沟分隔右心房窦部和右心耳(right atrial appendage,RAA),后者覆盖右冠状沟和主动脉根部。

右心房内腔分为两部分,后部光滑的部分为腔静脉窦,简称窦部,来源于胚胎期静脉窦角。窦部上下分别连接上、下腔静脉,下腔静脉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开口,冠状窦口(coronary sinus orifice)处可有半月形瓣膜结构,即Thebesian瓣。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右前方有纵行的界嵴,向右侧发出平行、柱状的梳状肌结构,构成了粗糙的右心耳部。右心耳来源于胚胎期原始心房的右部,外形近似宽扁的三角形(图2-5)。

图2-5 右心房结构

IVC:下腔静脉;SVC:上腔静脉

右心房的入口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口,出口为三尖瓣口。

二、左心房

外观上左心房(left atrium,LA)位于心脏的左后上方,构成心底的大部分,后壁直接毗邻食管,右前方为右心房,左前下方为左心室。

左心房与右心房相似,内腔也分为两部分,后部光滑的部分为胚胎期肺主静脉及其分支吸收融合形成。窦部上壁和后壁分别与左右各两支肺静脉相连,即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前部为来源于胚胎期原始左心房退化形成的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覆盖肺动脉根部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左旋支的起始部。左心耳呈手指状,较狭长,可有分叶,其内可见梳状肌结构,是左房内最易形成血栓的部位(图2-6)。

图2-6 左心房结构

左心房的入口有四条肺静脉,无瓣膜,出口为二尖瓣口。

三、房间隔

房间隔(atrial septal)呈片样结构,有前缘、后缘和下缘。前缘呈弧形,中部向后凹陷紧邻前方的升主动脉后壁。后缘也呈弧形,中部向后突出。下缘为较平直的房室环(图2-7)。

房间隔有房-房间隔(即通常的房间隔)和房-室间隔两部分,房-房间隔指位于心房顶至二尖瓣前叶根部附着点房间隔成分,房-室间隔(atrioventricular septal)位于二尖瓣前叶根部附着点至三尖瓣隔叶附着点之间的室间隔成分(图2-8)。

图2-7 房间隔右房观示意图

AO:主动脉;IVC:下腔静脉;SVC:上腔静脉

图2-8 房间隔结构示意图

LA:左心房;LV:左心室;RA:右心房;RV:右心室

房间隔由胚胎时期位于左侧的膜性原发隔结构和位于右侧的肌性继发隔结构融合形成,卵圆窝(fossa ovalis)处最薄,只有膜性结构,没有肌性结构,为出生后原发隔覆盖卵圆孔所致(见图2-8)。

卵圆窝是房间隔的重要结构,位于房间隔的中后部,紧邻下腔静脉开口,多数为椭圆形,约占80%,圆形占20%左右。卵圆窝长径女性大于男性,分别约为18mm和16mm。从右房面观,卵圆窝边缘明显,前、后、上缘微隆起,为半环形的肌性结构包绕,即Vieussens环,也称之为卵圆窝缘。卵圆窝前缘与房间隔前缘之间的部分称为前峡部,卵圆窝后缘与房间隔后缘之间的部分称为后峡部。

卵圆孔一般出生后3个月至3年完全闭合,如果未能闭合,可持续到成人阶段,称之为卵圆孔未闭。健康成年人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约为20%~25%,可不伴有房水平分流,也可伴有少量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当右房压力超过左房压力时,可出现右向左分流现象,是矛盾样栓塞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基础。当心房明显扩大时,原本闭合的卵圆孔由于被动牵拉而开放,称之为继发性卵圆孔未闭。

(任卫东 赵梦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