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成长型父母
前面讲到了家庭游戏力体系的3个关键概念,其中,成长型父母是整个家庭游戏力体系的基础。
可能有人会说,学几个游戏跟孩子玩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那么费劲去了解什么是成长型父母呢?
那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场景:
1.张先生和张太太每天工作都很忙碌,他们的儿子元宝4岁了,一直是奶奶帮忙照看。这天晚上,张太太提议跟孩子一起玩个游戏增进下亲子感情,于是他们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起初孩子特别开心,但是元宝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被爸爸狠狠训斥了一顿,元宝哭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含着眼泪入睡。
2.李太太是个特别懂孩子的人,她和老公经常陪女儿小米玩捉迷藏的游戏。有一次小米在玩捉迷藏的时候不小心把妈妈心爱的手工制品摔坏了,小米当时就呆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李太太没有生气,走到小米面前,惋惜地说:“手工制品摔坏了,它一定很疼,小米跟妈妈一起用胶水帮它治病好不好?”小米飞快地跑去拿了胶水,跟妈妈一起将手工制品粘好。妈妈说:“虽然我们把它粘好了,可是它再也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了。我们下次小心一点好不好?万一摔得厉害了,它就永远修不好了,那太可怜了。”小米认真地点了点头。
家长与孩子做游戏本身就涉及亲子交流,同样的游戏,不同的父母来玩,效果也千差万别。
成长型父母有5个关键点
第1点:育儿先育己,跟孩子共同成长
成长型父母更多的是指父母思维方式上的成长。共同成长包括控制自己和引导孩子两方面。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孩子和自己之间画一道清晰的边界线,孩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家长做好引导工作即可;自己的事情努力做好,用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至于引导孩子,就是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孩子思考,给予孩子恰当的反馈,激励孩子成长。
第2点:方法总比困难多
当我还是个新手妈妈的时候,也跟很多焦虑的父母一样,总是纠结于孩子的某一个问题。后来我意识到孩子的发展是全面的,家长的视野要开阔一些,心态要平和。随着孩子成长,我们所焦虑的点自然会慢慢消失。
第3点:反思自己
明白自己是有局限性的,一方面可以缓解作为父母的压力,另一方面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便要通过改变自己、身体力行去影响孩子。比如想让孩子不看电视,首先自己要做到不看手机;想让孩子热爱学习,首先自己要坚持阅读……最关键的一点,拥有这种意识,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去接收新的育儿理念和方法。
第4点:相处原则
我们和孩子朝夕相处,矛盾和冲突没办法避免,在遇到冲突的时候,我们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要对其行为进行限制,对坏的行为一定要坚决制止。
第5点:理念上的转变
明确管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而启蒙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还有一点也十分重要,那就是家长要具有成长型心智模式,首先相信人的能力、性格、智力是可以改变的,然后专注于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向别人证明自己。
成长型心智模式到底是什么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高中时是个“问题学生”,不是说我特别调皮,而是我特别能问问题,好多同学都说:“那个小姑娘,每节课都一定会问问题,不信你看。”那个时候,我对许多知识充满了好奇,很多时候老师都会跟我说:“这个知识点肯定不考,这个知识点你到大学才能学到,先把要考的内容掌握好就行了。”可我弄不清楚就不舒服,死皮赖脸地问老师,也顾不上别人怎么看我。
每个孩子预装的都是成长型心智
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预装”的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因为他们需要靠这种思维模式顺利长大。然而在长大的过程中,一些孩子被慢慢改造成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相信自己只有固定量的能力和智力。
从人生的3大问题来改变心智
即便感觉自己是固定型思维也不要紧,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人生的所有问题大概可以归结为3类,那就是可以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间接控制的问题,以及无能为力的问题。
针对可以直接控制的问题,去付出行动,提高效率,形成好的习惯。针对可以间接控制的问题,去增进人际关系,通过沟通和合作达成目标,提高自己的影响力。针对无能为力的问题,学会坦然平和地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