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汉城有人给他寄来子弹
李宁告诉我,在高处站过,在低处也站过,那才叫人生。“你看我的头发怎么白的,都是熬的啊。”李宁笑着开玩笑道。其实也不是开玩笑。的确,从运动员到生意场,尤其是利润极薄、厮杀惨烈的体育用品市场,需要他拍板和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李宁说,早在30年前,他就已经在体操赛场上体验过失利的滋味了。在1982年第6届世界杯体赛上,李宁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体史上的神话,19岁的李宁被世人誉为“体操王子”;1984年,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李宁共获3金2银1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他也成为该届奥运会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1986年,他获第7届世界杯体操赛男子个人全能、自由体、鞍马三项冠军……从1970年进入体校开始学习体操到1988年退役,在李宁18年的运动生涯中,他共获得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金牌106枚,其中全国冠军92次,世界冠军14次。那是属于他的时代,那时他是全中国人民的偶像。
李宁坦言,在1988年之前,他风光无限。当时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虽然训练辛苦一点,但每天都是那么训练下来的,有时一天训练完,他倒头就睡,第二天起来,又不觉得累。感觉每一天都是那么美好。
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25岁的李宁遭遇了体操生涯中最惨痛的失利。他在比赛中意外地从吊环上摔了下来。尽管当时他是像惯常一样带着笑容走下赛场的,但他的笑却在后来为他带来了很大的风波。失掉金牌的李宁一下子从英雄变成了罪人。有人甚至给他邮寄去了“上吊的绳子”和“子弹”。在他的记忆中,那届奥运会他原本没打算参加的,因为25岁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年龄,国外的体操运动员,到了这个年龄早就退役了。但当时,他还是想为了梦想再拼一把。
李宁回忆说,汉城奥运会失利后,他回到国内,听到很多谴责的声音,明显感到周围很多人对自己的态度都变了,这让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的情景被媒体形容为:“官员一两个,媒体三四家,冷冷清清就打道回府。”在机场,李宁一个人避开众人孤单地走在甬道上。机场工作人员认出他,还揶揄一句“哪里不好摔,跑到那儿摔去了,摔下来了还有脸笑?”媒体称他“不知羞耻”“体操亡子”,应该“上吊谢罪”。回到北京后,他害怕被人责骂,哪里都不敢去,把自己关在家里很多天不敢出去。
“就是由一个英雄变成一个罪人,这个对我来讲有点儿受不了。就是说当你获得荣誉了,人们倾城出动欢迎你、祝贺你的时候,你会很骄傲,很得意,非常享受。所以,当人们突然把你变成罪人,对你进行谴责、指责,无情地对待你的时候,就有些缓不过来。心想,怎么会变化这么快?”李宁说,这些遭遇也对他接下来对自己人生方向的选择产生了影响。“如果不是1988年这样的环境,我以后也许是做官,做主教练,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命运。但是因为这件事,我自己一生气一拍屁股就走了。”其实,在退役后,体操中心希望李宁留在国家队当教练,当教练张健找到他时,他最终告诉自己的恩师,自己可能不会回去当教练。
今天的李宁对于当年的失利,已经看得很淡然:“1988年汉城的失利对我来说有更丰富的意义,没有那次失利,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李宁’,也不会收获其他更有意义的东西。因此,在这些年中,没有什么令我遗憾的东西,每一段经历都是很独特的。”在他的眼里,失败也是一种收获,让他学会了跌倒了再爬起来的道理。
就在这一年,李宁宣布退役。1988年12月16日,李宁在深圳体育馆举行了盛大的告别晚会,曾经有过无限辉煌的“体操王子”,在一种悲剧式的结局下,告别了长达18年的运动员生涯。
在李宁看来,当年自己加入健力宝,多少有些偶然的因素。“因为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整个中国也好,老百姓也好,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冠军、金牌。金牌可以提振民众士气,不需要体育本身。当时作为国家体委来讲,它需要的是冠军,它不需要运动员,因为运动员可以随便换。体育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讲,过程如何无所谓,只要中国队赢就行。在当时那种氛围下,对运动员的重视与尊重肯定达不到今天的程度。恰恰在那个时候,李经纬邀请我去,这样我就去了。为中国队比赛的时候,我就没有穿过国产的品牌,所以那时候特别想做一个中国的品牌,就是因为这样做了‘李宁’。其实想法很简单,也很单纯,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