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对高血脂进行分类
(一)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学并无高血脂的病名,但在医籍中却早有关于“脂质”的记载。认为高血脂是由于膏脂输化不利而致的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内生,引起机体气、血、阴阳失调的病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可将高血脂分为以下几型:
1.痰浊中阻型 症见形体壅滞,头昏胀,心胸憋闷,脘腹痞闷,纳呆腹胀,身体沉重,厌食油腻,恶心欲吐,泄泻,咳嗽有痰,久则形神困惫,四肢无力,舌质淡胖,苔白厚腻,脉滑。
2.痰瘀互阻型 症见形体肥胖,肢麻不仁,身重乏力,脘腹痞闷,纳呆腹胀,恶心欲吐,舌质暗或紫黯有瘀点、瘀斑,苔厚腻,脉弦滑。
3.气虚血瘀型 症见形体虚浮,面色淡白或晦滞,神疲无力,气短、懒言、多汗,困倦嗜卧,舌体胖大有瘀点,苔少,脉沉弦涩或细弱。
4.脾肾阳虚型 症见形体肥胖,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精神萎靡,腹胀纳呆,食欲减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二)西医分类
根据高血脂的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脂和继发性高血脂
1.原发性高血脂 原发性高血脂是指排除了全身系统性疾病以外,由不明原因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升高,大多为环境、生活习惯或遗传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继发性高血脂 继发性高血脂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所引起的,以血浆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升高为主,或者伴有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异常的一种病症。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肝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皮质醇增多症、糖尿病、痛风、肾病综合征等。
(1)高血压高血脂:血压升高,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反复应用扩张血管的降压药后导致动脉硬化的加重和肾病的形成。同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较正常人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较低。
(2)冠心病高血脂: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患者,严重者可出现头晕目眩、胸闷、胸痛、心慌、气短、乏力、肢体麻木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升高。
(3)肝病高血脂: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急性肝炎所致的肝实质细胞损害,可见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障碍,含量降低;部分慢性肝炎活动期,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肝,血中脂肪含量升高;胆汁郁积的阻塞性黄疸,血清胆固醇和磷脂的含量都升高。但肝细胞损害严重时,如晚期肝硬化的患者,血中各种脂质和脂蛋白的含量反而降低。
(4)肥胖高血脂:肥胖亦可导致高血脂,对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可以用体重指数来衡量是否肥胖,一般而言,肥胖者男性体重指数>27kg/m2,女性体重指数>25kg/m2〔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肥胖高血脂者餐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即开始升高,尤其是三酰甘油增高的水平尤为明显。通常血脂的异常与体重指数的升高成正比,体重下降,血浆三酰甘油也将下降至正常水平。
(5)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血脂: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血脂以黏液性水肿为主要表现特征,由于黏多糖在组织和皮肤中过多的堆积,还可见易疲劳,怕冷,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表情淡漠,面色苍白,颜面、眼睑、皮肤水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胆固醇的含量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而三酰甘油增高则相对少见。
(6)皮质醇增多症高血脂:皮质醇增多症高血脂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向心性肥胖——胸、腹、颈、背部脂肪肥厚,满月脸,皮肤菲薄,微血管透见;全身及神经系统可见肌无力,下蹲后起立困难,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的变化;心血管系统常见血压升高,还可伴见脑血管意外等;同时免疫力低下。实验室检查以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为主要特征。
(7)糖尿病高血脂: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代谢紊乱症候群,即人们常说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1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起病快,病情重,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起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且易在餐后3~5小时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糖尿病高血脂后期易出现肾病、视网膜、周围神经的病变。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浆中大量堆积富含三酰甘油的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亦可见血糖升高。
(8)痛风高血脂:痛风患者尿酸结晶形成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及附近软组织部位,引起全身关节,特别是指、趾、腕、踝、膝等关节红肿、疼痛。70%~8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三酰甘油血症,少数伴有高胆固醇血症。严重者可见尿酸性肾病、肾结石、慢性间质性肾炎和明显的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等病症。
(9)肾病综合征高血脂: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为主,在血压升高,高蛋白饮食时均可增加尿蛋白的含量,使血浆白蛋白减低,出现低蛋白血症,导致免疫力低下;或血浆肾素水平下降,表现为肾病性水肿。实验室检查可见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