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当前实体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关口期
从国际看,当前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过度背离,发达国家纷纷吸取教训,重新聚焦实体经济,大力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促进制造业回归,力图推动社会资本和研发资源向实体经济快速转移,发展实体经济再次成为世界潮流和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核心内容。
1.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关键在于实体经济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的格局在不断加深。特别是在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驱动下,世界虚拟经济总量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虚”、“实”过度背离导致世界经济关系的主导力量不再是实体投资所产生的物质关系,而是一种虚拟资本流动背后的“价值关系”变动。在信息不对称、制造业竞争加剧、虚拟经济膨胀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全球经济严重失衡并进入深度调整与再平衡的重构期。要实现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关键就在于扭转经济结构失衡的局面,重振实体经济活力,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
2.欧美国家呈现加速向实体经济回归的新趋势
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对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进行深刻反思,重新强调实体经济的基础地位,纷纷推行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促使产业结构向合理的方向调整。德国提出“工业4.0”,日本启动“再兴战略”,法国颁布“新工业法国”计划,奥巴马政府先后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战略,以求重塑美国制造国际竞争力,推动从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向注重实体经济转换。欧盟在2012年产业政策通报开篇就点明“再工业化”战略肩负经济增长重任。在其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占比有所提升,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出现回流势头。
3.新兴发展中国家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增长加快
在全球制造业总体增长放缓的趋势下,一些新兴经济体制造业逆势增长,占全球制造业比重不断攀升、地位不断提高。这其中既包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也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在注重发挥后发技术优势的同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及其他要素成本,承接国际直接投资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环节)转移,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推出“印度制造”计划,希望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5%提升至25%,并将印度发展成为一个类似于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大国。越南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之一,提出要建设成为工业现代化国家,2015年工业增速达到9.8%,远高于发展中国家3.9%的工业平均增速,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服装鞋类和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在资本积累、就业增长、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从国内看,实体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口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主动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形成了规模巨大、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跃居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实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已成为支撑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就制造业来看,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幅攀升,多种产品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1978—2016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1622亿元增加到24.8万亿元,年均增长14.5%。从国际比较看,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到2000年上升到6.0%,居世界第四;2010年为19.8%,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目前,在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在国际标准行业分类的22个行业中,我国产值均居第一或第二位。其中,我国在纺织品、电力装备、交通工具等七大类行业规模名列全球第一,钢铁、水泥、原煤、电解铝、造船产量均占全球45%以上。目前我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轻工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领域,这些产品占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比重超过70%以上。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增长的关键,也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能够实现经济相对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经验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交出亮丽成绩单,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实体经济。这块“基石”,不仅支撑着百姓的衣食住行,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绝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回归实体经济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正途,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不能懈怠、不能动摇。重视实体经济,认清实体经济是财富之源、强盛之基、治世之道;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提升产业实力、激发企业活力、发掘需求潜力、优化升级供给结构;服务实体经济,加强政策引导、尊重劳动创造、弘扬实业精神。当前,虽然我国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工业化的任务并未完成。继续完成工业化,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壮大制造业,仍然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