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十二段锦功法的练习要领
身体平稳,正身端坐
习武之人常说:“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这是在练习武术时,对人身姿形态的要求。我们在练习十二段锦的时候身姿有哪些要求呢?
十二段锦是我国古代养生智慧的结晶,动作设计简单易行,不受场所限制,可在凳子或者床上进行。由于都是在坐姿下进行的,所以对身体姿态的要求比较严格。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身体平稳,正身端坐。练习时身体端然正坐,双眼目视前方。“端坐”,不能向左歪或者向右歪,也不能够身体前俯或后仰。端坐时,脊背挺直,脖颈也要挺直,不要低头或者含胸。人们常说“坐如钟”就是这个意思,身体就像一座钟在那,才叫正身端坐。
这种坐姿要求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身体平稳能够使人心平气和,易于进入“入静”的状态。我们知道十二段锦的功法特点就在于“动静相间,形神共养。”身与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身体端正能够让气血沿经络有序运行,才能够安定心神,为练习做好准备。
其次,根据经络学说,身体正直会让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竖直线。百会穴是督脉的重要穴位,百会穴深处即为脑之所在,因此归属于脑,是调节大脑功能的重要穴位。《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思是说百脉于此穴交会,全身各处经络之气都于此处汇合,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治疗头痛、失眠、焦躁、高血压、低血压等病症。
会阴穴也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素问·气府论》有“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下阴别一”的记载,也说明了会阴穴与任脉的关系。会阴穴,通过名字我们就能判断出,会阴穴是人体阴经脉气交会的穴位。所以在一些针灸类的专著中,会阴也被称为“下极”“金门”“海底”“下阴”等。
十二段锦要求正身端正,能够让人体会阴穴与百会穴呈一直线,相当于打开了人体精气的通道。我们知道百会为阳气汇集之地,而会阴为阴脉汇集之地,二者共同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维持人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对人体调节生理功能有独特作用。
身体平稳,正身端坐也有利于我们增强肩、颈、背部的肌肉力量,塑造优美线条。如果一个人,颈部的肌肉松弛,脖颈就会向前弯曲,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也会损害身体健康,导致颈椎病等问题的发生。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肩部姿势不正确更会造成端肩、斜肩、背肩、扣肩等不良形态。而挺拔的背部和笔直的脊梁能够锻炼肩、颈、背部肌肉群,使得肌肉和相关的肌腱、韧带充满力量,塑造优美体形,也能够塑造人的精神面貌,给人以神采奕奕、精神焕发的感觉。
速度均匀,用力适度
我们知道在音乐的各种表现因素中,速度能够影响音乐的表现力:深沉、平稳的乐曲表达舒缓、深刻的感情;跳跃、欢快的乐曲表达美好的感情……我们在练习十二段锦时也要注意速度均匀,用力适度,这样才能体现功法连绵不绝、似优美锦缎的特点。
在练习十二段锦时,首先要注意速度均匀,快慢适宜。这里所谓的“慢”是与那些注重速度与力度的功法而言。“慢”是气定神闲,胸中有数。动作过程可以用柔、缓、沉、匀来概括。并不是说越慢越好,因为过慢又会使呼吸与动作脱节,失去通过吐纳与动作结合的功能。
“慢”可以使练习者更容易做到凝神静气、身心合一。“慢”就是用意不用力,内外放松。这就要求练习者要把当前挂牵的事情放掉,让自己慢下来,让心慢下来,好好地领悟,体会功法的精髓。
练习者要全面放松肌肉、关节、内脏,才能达到较好的健身效果,而只有“慢”才能做到这点;慢也能够使练习者呼吸自然深长,更容易做到气沉下腹。同时,慢还能使老弱病残和身体不适者适当减少体力消耗,保存能量。
我们也要讲究“快”。“快”不是指速度过快、动作马虎,这些都是练习十二段锦的大忌。所谓的“快”是指动作连贯流畅,速度适中,不过分拖沓。十二段锦的功法设计流畅,虽以坐式为主,但结合了呼吸吐纳与各种按摩手法。
比如说,第二式“叩齿鸣鼓”主要将“叩齿”和“鸣天鼓”的养生方法相结合。这两种手法都要求一定的速度。如果动作过于缓慢,会导致人体精神倦怠,起不到提神醒脑、固肾益齿的作用。只有适当的“快”才能保持动作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使得肌体处于适当的紧张作用,达到刺激穴位,调节身体机能的效果。
速度均匀,快慢相宜能够使练习者平心静气,松弛自然,全身气脉畅通无滞,筋骨关节感到运动刺激柔和。练习时必须保证全套步调一致,切忌忽慢忽快,速度不等。
除了速度方面要保持均匀以外,十二段锦还要求用力适度,动作灵活和谐。在练习中,要严格按照功法设计,遵循动作路线,用适度的力量进行各种伸拉、扭转等动作。练习时动作要轻柔,力度适中,千万不可强拉硬牵,尤其一些按摩式动作更要轻柔,以免造成脏腑机能损伤等现象。
“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是练习十二段锦的要领。只有有力适度均匀,才能有效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和骨骼的耐受力,刺激全身经络及脏腑,起到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