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全球智慧医疗行业的发展状况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医疗诊断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对医疗及疾病预防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从而使各类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形成了从近代医院向现代医院的转变,进入了科技医学发展的时期。其主要发展趋势和表现形式为医院功能多样化,医疗、预防、康复、教学、科研及指导基层保健的地区医疗、保健、教育和研究中心开始普及;大型医院高度专业分工化与多科协作化,新兴学科及边缘学科纷纷建立;医院设备的自动化、电子化程度日益增强,医院建筑不断改进;现代管理理论向医院管理广泛渗透,使医院管理学得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社会卫生服务的供求关系日益尖锐,使医院管理及其发展受到严峻考验。现代医院首先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出现并开始发展的,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医院仍处于近代医院或近代医院和现代医院部分特征并存的时期。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医疗信息技术,如电子病历、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及大数据分析正在改变医生、支付方、患者、其他医疗行业相关人士之间的互动方式。人工智能相关设备、数字化诊断仪器、可穿戴设备等一系列的数字创新技术的应用产品正在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率并大幅减少成本。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加强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以及整个医疗行业内部之间的联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些变化对原有的医疗模式产生了影响,对医疗服务的进步与提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一、美国智慧医疗概况
美国在智慧医疗领域的进展非常快,涉及电子病历、医患沟通、移动医疗、个性化和连续医疗等。近10年来,美国已经划拨了270亿美元用于医疗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尤其是智能医疗知识库的建立,可以为近一万种症状、两千多种诊断、五千多种药物的使用、六千多种临床过程提供智能诊断和方案。
在智慧医疗系统中,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记录、各种检验信息乃至财务信息都将被整合其中。这不仅方便了医生,还使患者和政府管理人员能从中得到便捷的信息服务。从患者的角度看,其就诊信息将被永久性存档,便于医生对其病史和相关并发症状准确地掌握。同时,由于医疗信息实现自由流动、即时分享,病患在不同地点就诊时,其病历资料随时可以被调阅,从而省去了大量的复查时间和费用,特别对于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患者有很大帮助。最后,信息共享也可以让病患通过互联网获得远程诊疗。智慧医疗这一美好的愿景正在美国逐渐变为现实。美国政府通过应用创新的信息及通信技术来全面改造和优化现有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信息系统将链接各个医疗管理部门、各级医院和患者,在实行电子处方和数字化病历的基础上构建医疗协作平台。
1.电子处方
美国的智慧医疗是从消灭处方纸开始的。2009年5月,美国的官方医疗保险制度Medicare 开始实行一种新的措施,即向那些为病人开电子处方的医生支付奖金。此外,一些私人医疗保险项目也开始提供额外奖金及数字手持设备等免费设备。一个由科技公司组成的联合会正在向医生提供免费软件,鼓励他们抛弃传统的处方纸签。
推动电子处方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并实现对用药成本的控制。医生用电脑或是数字手持设备,通过加密网络将处方直接传送至后台,在医院、药店和卫生管理当局联网共享的数据平台上进行统一登记和共享查询。通过电子处方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查询到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史,还可以避免药物间因相互冲突而引发的不良反应。同时,医生也可以通过电子处方系统了解到病人目前的药费负担情况,从而决定是否选择比较便宜的药品。由于电子处方系统直接与医保系统联网,患者也可以对自己的财务负担有一个明确的预计,决定是否选择某些不在报销目录之内的新药或特效药。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医生通过电子处方选择仿制或较廉价药物,可以使每10万名病人每年的药费减少84.5万美元。
2.数字化病历
数字化病历系统可以使医生通过登录该系统来了解病人的过往病史和医学诊断材料,包括X光片、化验结果、用药记录等,免去了每到一家新的医院就必须不断重复诊断、化验的过程。这不但可以节省救治时间,还可以降低高昂的仪器诊断费用。
3.医疗协作平台
以电子处方和数字化病历为基础整合成为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进行联网,再拓展到单个医院之外的社区、城市乃至更大范围,就可以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
有了完备的、标准化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之后,患者通过系统可以迅捷地找到以最短距离、最低成本可针对自己病情进行有效治疗的社区医疗机构,甚至可以在家接受社区医疗机构的上门服务;还可方便地进行远程门诊预约、日常医疗咨询,而不必“大病小病都跑去医院”,浪费大量时间进行排队挂号、检查。这样也避免了三甲医院或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社区小型医疗机构则可通过网络对患者进行地理定位,发展家庭病床和日常陪护巡诊业务。此外,医疗协作平台还可用于公共卫生管理。以甲型H1N1流感防控为例,通过医疗协作平台,患者在发现自己有疑似症状之后便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进行报告,相关机构便可以迅速地根据患者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来制定相应的隔离、诊断和治疗措施,并能有效跟踪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医疗协作平台还可以有效地解决人口跨地域流动带来的医疗档案信息共享问题。
4.移动医疗与远程医疗
目前,许多手机已具备生命体征监视器。通过外置传感器和应用软件的配合,可以让医生利用手机随时跟踪病人的病情,在有问题的时候自动通知并要求医疗帮助。此外,生命体征监视器还像动态心电图一样随时记录用户的生命体征情况。按照设想,在未来,患者完全可以将自己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装进手机里随身携带,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日常的医疗咨询,还可以获得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服药计划。而医生可以通过手机开具电子处方、书写病历、管理病人信息,甚至进行远程视频诊断。随着新型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患者不再需要到专业医院,便可以从医生、护士那里得到治疗,从而大幅降低整个医疗体制的运行成本。只有通过革命性的新技术简化医疗过程,才能够使医疗成本被普通人接受,社会医疗体制才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较好的服务品质。
2013年,美国政府拨款30亿美元,支持全国各地的医生和医疗保健系统建立和使用电子病历,希望通过医院、医生之间的临床信息交换和共享,降低长期成本,提升医疗开支的效果,以改善美国的医疗保健系统。为了提高医生使用电子病历的意愿。美国卫生信息协会表示,治疗美国联邦医疗保险的病人,使用已获认证的电子病历系统的医生将获得更高的退税率。
二、英国智慧医疗概况
1998年以来,英国政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报告,清晰地阐述了英国国家卫生信息化战略。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医疗服务现代化,为解决“看病难”等问题进行了多年的努力。2004年,英国政府陆续与多家跨国卫生信息化巨头签署了为期10年、总金额逾60亿英镑的合同,搭建一个全国性卫生信息网基础设施,部署一系列应用服务。通过该信息网,病患可以选择并预定医院的服务、获得自身的电子病历档案、网上办理出院手续等;医生可以通过该信息网实现电子病历、网上预约、电子处方、医学影像共享及远程医疗咨询等。项目惠及英国的5000万人口、2.8万家医疗机构和100多万医务工作者。2005年,英国开始使用电子病历系统,希望能将全国超过6000万名病患的就诊记录与病史登记到电子病历系统之中,并发展出整合性医疗影像交换服务。医院间可以传输病患的影像医疗记录(如X光片),借以整合并传送不同形态的病患资料。2009年,英国相关机构开发了国家级的知识库、决策知识系统;同时,政府还采取了其他方面的措施,包括临床处方的决策,以及建立电子处方系统、医生支持系统、医学知识地图。2010年开始,英国又开展无线远程医疗项目。
目前,经过一系列的调整,英国国家卫生信息网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成为欧洲国家级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典型代表。
三、德国智慧医疗概况
德国的医疗信息化起步较早。2000年,德国医院HIS系统建设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其HIS系统的建立一般釆用某一公司的HIS系统为主干,釆用标准的接口应用于不同专科的分系统或子系统集成,达到资源共享。2010年,德国海德堡市建成首家“绿色医院”,部署涵盖能源管理、患者诊疗和通信基础设施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在电子病历的实施方面,检查单和检验单都不需要发布报告的人员签名后送到医生手中,医生可以从网上获取检查或检验报告信息。这个过程是医生签名负责制,有关人员可通过网络直接查询报告结果提供者,以及报告结果是否准确。此外,德国还开展了远程医疗会诊和诊断编码系统。其中,远程医疗是德国智慧医疗最为突出的领域。
远程诊疗是一个针对慢性心脏病患者的远程监控项目。通过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通信技术(ICT)手段,患者可以定期将血压、体重等监控数据从家里传到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这样,患者既可以持续监控身体状况并提早确定潜在的风险,又可以及时得到医生的建议并减少去医院的次数。该项目实施之后,人们就可以免去经常上医院量血压、称体重的路途劳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德国的远程医疗体系以政府出资为主,与社会保险及各终端设备运营商、供应商携手,共同完成整个体系的建设。
为了应对日益来临的老龄化社会,德国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启动了独立生活项目。该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当地行动不便者,其目标是提升上述居民的自我服务能力。通过在家里安装一种特殊的装置,行动不便者可以更轻松地使用一些服务,如药品、商品、食品的配送和看护等。有了ICT技术的帮助,行动不便者可以更长时间地待在家里,变得更加独立。
四、澳大利亚智慧医疗概况
自2005年澳大利亚国家数字健康执行委员会(NEHTA,National E-Health Transition Authority)成立以来,澳大利亚的智慧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NEHTA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医疗电子信息收集和安全交换而设立的。由于单个医院、医院网络及国家缺少标准化的产品标识、位置标识和大量产品数据的维护,使得改革势在必行。南澳大利亚州(以下简称南澳州)政府启动了卫生信息共享项目,通过在主要医院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企业级临床信息系统,向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病史信息访问渠道,改变南澳州医疗服务系统的信息保存、传递和访问手段乃至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该项目覆盖了南澳州首府阿德莱德(Adelaide)的8家主要公立医院。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等地都在进行类似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国家产品目录与电子采购过程是电子医疗供应链系统的核心。该系统通过在所有参与方之间使用、共享同一个关键标识,即全球贸易标识代码(GTIN),为参与方之间提供了标准化的信息交流,同时也为澳大利亚卫生部门与私立医院提供了价格电子数据交换的途径。
五、加拿大智慧医疗概况
加拿大于2001年投资5亿加元成立Health Infoway公司,这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负责全国医疗信息化建设。2003年,加拿大发布了促进电子健康档案发展文件,被称为电子健康记录(EHR)解决蓝图。2009年,加拿大EHR达到50%,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国人口的覆盖。同年,加拿大政府在全国开展283个卫生信息项目。其中,电子健康解决方案、数据共享交互系统、医疗决策系统、知识系统的建设是重点。
六、日本智慧医疗概况
随着日本老龄化加剧,医疗机构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一方面,需要医疗护理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逐年递增;另一方面,医疗机构面对着保证医疗质量和扩大医疗能力的取舍难题。对此,日本政府依托Panasonic和OMRON等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广泛地推广“高质生活”的家庭移动医疗护理概念,力争在家庭层面分散医疗护理需求的压力。
第1步:家用健康医疗器械数字化。以测量型为主的健康医疗器械(如体重计、体温计、血压计、血糖测定仪、活动量测量仪等)在日本家庭中的持有率很高。但是一直以来没有测量数据的积累,这些医疗器械也只是停留在测量和基本判断(如血压值是否偏高)的层面上。由于近场通信技术(NFC)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医疗器械+智能数据管理”App这类捆绑式的销售开始流行。
第2步:移动医疗。日本医疗数字化已经实施很多年,每个医院、诊所都建立有自己的医疗管理系统以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诊断依据(如X光片、心电图等)和疾病信息,医疗数据的积累已经非常完善。医疗数据的支持加上智能手机医疗App的开发,使移动医疗成为可能。
智能手机医疗App可实现不适症状自查、各种疾病解读、按照身体器官分类检索疾病等功能,并且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查找附近的医疗机构和根据症状查找专科门诊。
第3步:云端-个人医疗数据信息库。医院在利益的驱使下,个人很难获取和积累检查诊断记录等资料信息。经常在A医院做完一系列检查后,到B医院后要重新再次做同样的检查。日本大地震后,受灾地区的纸质医疗数据丢失和医疗机构服务器上保存的电子数据损坏促使日本开始推行在云端统合个人医疗数据。
对于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建立一个医疗信息库,其中记录个人的所有医疗信息,包括用药记录、过敏记录、外伤记录、手术记录、感染记录、疾病记录,以及在不同时期、不同医院做过的检查结果(如CT光片、X光片、心电图等)和疾病诊断。个人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看云端保存的医疗信息。医疗机构不再保存患者的医疗数据,而是从患者处获取授权来查看以往的历史记录和追加新的医疗记录。患者也无需向不同的医疗结构申请自己的诊断记录等数据,相反,数据在云端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统合之后,“随处都是我的医院”的概念正在悄然兴起。
通过上述3步,从家庭日常基础数据的采集保存和健康指导,到症状疾病随时随地可自查,再到构建云端个人的医疗数据库。IT技术的不断渗透使日本健康医疗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每个步骤上,用户、医疗器械供应商、医疗机构乃至政府(保险负担70%的医疗费用)都分别获得了实惠。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智慧医疗消费市场。在日本智慧医疗市场中,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智慧医疗产品占有很大比例。日本已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占该国总人口的比例已达20.5%,与老年疾病有关的智慧医疗产品,包括心脏起搏器、人造心脏瓣膜、血管支架、胰岛素泵、人工关节等植入性产品需求极为旺盛。同时,近年来陷入亏损的日本电子业巨头纷纷转型智慧医疗产业,将进一步促进日本智慧医疗产业的发展。
各个国家发展的特征和趋势都是以人为本,以数据为基础,互联互通,智能决策。中国也希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一个互联互通的系统。其中,数据主要从个人健康档案和医院健康病历建立共享知识库中获取,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使数据能够实现自动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