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产业分工:重塑区域发展格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一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本书将综合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和国际经济学方法,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新型产业分工进行研究。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规范与实证的分析方法被广泛用于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规范分析侧重于对研究对象的理性判断,实证研究则侧重于研究对象的客观描述。本书对新型产业分工进行研究,一方面要从理论方面对其做深入的探讨,对其发展趋势以及动力机制等做出判断;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具体的区域,对产业分工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因此,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使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对新型产业分工的研究首先要进行大量的客观描述及理论探讨,定性分析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研究的脉络;本书还将结合具体区域和产业,设计适当的分工测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使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3.经验研究与案例研究结合的方法

由于分工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本书将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经验研究,将新型产业分工置于可比较的环境中。但是新型产业分工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它的度量指标和数据获得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书通过选择典型的区域和产业进行实证分析。

4.比较分析的方法

比较分析方法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于本书中。一是在理论方面,针对分工演变的不同阶段,将新型产业分工与传统分工进行比较分析;二是在实证方面,首先选取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进行案例研究,并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然后结合我国区域产业分工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探讨区别于以往的新型区域发展政策。

二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本书从当前出现的一些新的分工现象出发,首先将新型产业分工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从理论方面对新型区域产业分工进行研究,阐述新型产业分工的来源、发展、特征,阐释产业分工的演变趋势,并继续探讨新型产业分工的动力机制。由于新型产业分工的度量较困难,并且受到数据可获得性的局限,因此,本书选取特定地区和产业进行实证研究,衡量我国某些产业分工发展状况,并对结果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结合以上研究的结果,提出产业分工的发展必然带来区域分工格局的变化的观点,并进一步研究我国地区产业分工(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工格局的发展过程。最后,提出基于新型产业分工的区域发展政策。

本书的研究包括两大部分,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全书共有八章,第一章是导论,第二、三、四章是理论篇,第五、六、七、八章是实证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首先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接着在对分工发展历程回顾的基础上,界定了新型产业分工这一研究对象。然后对新型产业分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提出本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最后总结了本书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对已有的分工理论进行总结并做出评价,指出各阶段分工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试图发现对本书研究的可以借鉴之处。

第三章,对新型产业分工的类型、特征及其效应等进行探讨。在研究分工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对新型产业分工的类型、特征等内容进行归纳分析;阐述新型产业分工条件下,区域之间或大都市区产业分工格局,着重探讨地区功能专业化的特征;论述新型产业分工与地区专业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判断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标准及其变化;探讨新型产业分工的经济性,如资源配置作用等。

第四章,探讨新型产业分工形成的动力机制。分工的演变以及新型产业分工的出现,必然存在其内在的动力机制。从产业和区域两个层面对新型产业分工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

第五章,回顾我国产业分工的区域演变进程,提出当前应立足区域发展基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跨区域新型产业分工的形成。

第六章,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进行实证研究。设计适当的分工测度指标,对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的现状进行研究,并选择其中的汽车产业,分析汽车产业链分工的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第七章,选取我国分工发展程度较高的纺织产业作为案例,首先对其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链分工进行研究,然后以典型区域宁波为例,研究了服装产业在宁波的分工状况。

第八章,本书最后沿着我国区域产业分工发展的脉络进行分析,探讨了促进新型产业分工形成与保障空间均衡发展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