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年鉴的功能
阳晓儒
中国的年鉴事业发轫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80年后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年鉴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动了年鉴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相对于年鉴编纂的实践,年鉴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年鉴在国外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在年鉴理论研究方面至今还没有达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对于年鉴的性质、功能等年鉴基本的理论研究也还没有达成共识。现在,国内对年鉴的基本属性是不是工具书也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国内年鉴界普遍的看法是:“年鉴是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具书。”[2]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却将地方综合年鉴定义为:“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3]对年鉴定义存在不同的看法,导致对年鉴的功能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前不久,广东省召开一部专业年鉴组稿会,邀请年鉴界和出版界的专家参会,笔者就亲耳聆听到一位出版界的专家说,年鉴的功能就是存史,年鉴的价值主要是存史价值。会上,一位年鉴界同行听完发言后当即反驳说,年鉴是工具书,年鉴的主要功能是为现实服务,存史功能和存史价值只是其附属功能,而不是其主要功能。由此可见,对于年鉴功能的认识还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本文拟对国内有关年鉴功能研究的论点进行梳理、综合与归纳,并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 国内有关年鉴功能研究综述
国内对于年鉴的功能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年鉴会特约研究员、《哈尔滨年鉴》编辑部主任范作义认为:“年鉴与百科全书的基本功能是一致的,这就是资料性、知识性、学术性、科学性、客观性、检索性。”[4]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是肯定年鉴具有工具书性质,二是把年鉴和百科全书的功能相等同。这和当时全国各地创办年鉴时纷纷借鉴《中国百科年鉴》的编纂体例和框架设计密切相关,当时许多人把地方综合年鉴等同于地方百科全书。另一种观点是把年鉴等同于地方志书,认为年鉴的功能和地方志书的功能是一致的。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彭峰。他认为:“年鉴的主要功能就是‘资治、存史、教化’。”[5]实际上,这种观点是把年鉴和地方志书画等号,抹杀了年鉴的特殊性和主要功能。持这种观点的无论是年鉴界还是学术界都大有人在。试举几例:齐鲁石化公司史志办公室李守苓认为:“从理论上说,志鉴的功能有三:存史、教化、资政。”[6]山西省《河津市年鉴》主编史改玲认为:“年鉴,是集资料、信息、知识为一体,记载当年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它不但可以起到存史、教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资政鉴世,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7]中铁第十一工程局办公室史志办公室叶超英认为:“年鉴将继续充分发挥它在企业中的‘资政、教化、存史’作用。”[8]
但也有许多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西安年鉴》编辑部崔义萍就认为年鉴“最基本的功能不外乎两个:一是年鉴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二是年鉴的存史功能”。“作为资料性工具书、作为信息载体,年鉴具有供人们查阅资料以及信息传播的功能,归根到底具有为现实服务的功能。同时,作为地方资料性文献、作为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鉴还应具有较强的存史功能。”[9]时任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会副主任周兴俊则认为:“年鉴的主要功能,严格说只有一个,就是保存资料的功能,也可以说是‘存史’功能。翔实、准确地保存重要资料以备查阅引证,以助编史修志,肯定是年鉴共有的普遍性功能。其他功能,因鉴而异。”“尽管中国年鉴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但它们的基本功能完全可以概括为‘存史、资政、激励、鉴戒’等四种。其中的‘激励’功能,是我国年鉴所特有的或最突出的需要特别关注与加强的功能。”[10]可见,认为年鉴只具有存史功能的观点也是有市场的。还有人认为年鉴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肖东发和邵荣霞合著的《实用年鉴学》一书认为:“由于年鉴具有多功能性和多视角性,内容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它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不是‘存史、资政、教化’几个字就能概括的。”因此,他们认为年鉴具有提供时事动态信息,提供重要的法规文献及其线索,提供逐年可比的统计数据资料,提供实用性指南、便览性资料,提供综述、回溯及预测性资料五个方面的功能。[11]《中国林业年鉴》编辑部邵权熙主编的《行业年鉴理论与实践》一书也认为:年鉴的功能有五个方面:一是提供时事动态信息,二是提供重要的法规文献及其线索,三是提供逐年可比的统计数据资料,四是提供实用性指南、便览性资料,五是提供综述、回溯及预测性资料。[12]实际上,具体从事年鉴编纂的工作者更多的是强调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如:新疆《福海年鉴》崔先立认为:“县市综合年鉴核心功能是服务发展。”“《福海年鉴》在创刊之前,就其办鉴宗旨(年鉴功能)曾进行反复酝酿,最终达成共识。年鉴‘编辑说明’中开宗明义,‘旨在为县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历史借鉴,为外界认识福海提供翔实的信息资料,为读者提供多种信息服务,为今后编史修志积累宝贵的资料’,此四项功能姑且简称为资政、宣传、服务、存史(未必准确),显然,四者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说它们紧密联系,是因为每一项功能都与服务发展直接关联。”[13]《连云港年鉴》的陆瑞萍认为:“年鉴是逐年出版的信息资料年刊,其主要功能是服务决策参考、服务百姓生活。”[14]辽宁省锦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李博、夏溪认为年鉴应该努力发挥其社会功能,因为“年鉴的资料性、存史性、连续性、全面性、权威性等优势是其他传媒所不可替代和比拟的。”[15]《西安年鉴》王莹认为,强化年鉴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年鉴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彻底改变出鉴理念,强化年鉴服务功能,这是年鉴未来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年鉴的发展,最有力的体现是需求量的增加,必须通过年鉴强化服务功能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接受、使用,从而体现年鉴价值,实现有效发展目标。”“把强化年鉴服务功能作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使年鉴内容丰富并贴近群众,使年鉴使用价值加大并贴近市场,才能使年鉴走出一片新天地。”[16]福建年鉴社郑棻认为,年鉴数字化、网络化是增强年鉴社会服务功能的必经途径。[17]《宝鸡年鉴》王达山在谈论年鉴在西部大开发的定位和功能时指出:“西部地方综合年鉴亦应进一步强化实用性、时效性、检索性、史料性等常规性功能。”[18]而广东年鉴社莫秀吉认为:“地方综合年鉴作为政府主办的公共文化产品,成为公共信息发布窗口,具有公共信息传播功能。”[19]公共信息传播归根结底就是服务社会大众,也就是说,年鉴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会副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关龙则认为年鉴的功能主要是为现时服务:“年鉴作为工具书主要是供人们检索,主要为现时服务,当然不排斥具有存史、资政等,但是存史、资政是其外延功能,不是核心功能……在国外,年鉴的功能就是现时功能,强调‘新、快、准’,为现实服务,为社会服务。存史、资政的功能是进入中国这个史学国家后,才发掘出来的,故而讲年鉴的功能要注意的是不能本末倒置。”[20]还有人认为年鉴除具有服务现实的功能外,还应具有鉴赏功能。《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曲宗生认为:“年鉴要服务现实,明鉴春秋,这样的鉴之本身,就有镜鉴与鉴赏的双重涵义,这应该是年鉴的基本要义。”“一部年鉴所具有的鉴人、鉴世、鉴知、鉴识、鉴别、鉴采等等,往往蕴涵着智慧的美,蕴涵着一定程度的鉴赏性;而一部年鉴的封面、卷首、照片、插图、补白乃至装帧、设计等等,往往独出心裁,引人入胜,又无不直接体现着形式的美,体现着直观的鉴赏性。显然,无论其内在品质还是外在形式,年鉴都具有鉴赏性。没有鉴赏性的年鉴是苍白的、弱智的,是缺乏品位、缺乏魅力的。”[21]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会主任许家康认为,年鉴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但其主要功能还是服务现实的功能:“年鉴的基本功能包括反映年度情况、积累实用资料、提供相关信息等三个方面”;“此外,年鉴从历史的角度看,还具有存史功能,但这只是年鉴的从属性、派生性功能,而非原本的、主要的功能。年鉴从本质上看是现实性资料工具书,其基本内容追求一年之新,以年度的新情况、新资料为记述重点,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才逐渐变为重要的史料。年鉴的历史性寓于现实性之中,它只有真实地记录现实,才能深刻地反映历史,它首先是现实的,然后才是历史的”。[22]
通过国内年鉴界对年鉴功能研究的梳理,不难看出,大家对年鉴功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年鉴究竟具有哪些功能、哪些是年鉴的主要功能、哪些是年鉴的次要功能或衍生功能,都没有形成共同的看法。对年鉴功能认识的不同,必将影响年鉴编纂出版的各个环节。下面,本文就年鉴的功能谈点看法,以求教诸位方家。
二 如何看待年鉴的功能
大家知道,年鉴是从国外引进的舶来品。如果说,地方志书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的话,那么可以说,年鉴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我们在分析年鉴功能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年鉴是从国外引进来的这样一个事实。所以,笔者非常赞同孙关龙的观点。年鉴的功能就是为现时服务,至于年鉴的其他功能都不是年鉴的主要功能,而是其衍生功能。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说:“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23]许多研究者也认为年鉴有许多的功能。但是我们看问题和分析问题要看主要方面,也就是说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年鉴功能的分析也是如此。假如我们把年鉴的存史功能作为年鉴的主要功能,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那么强调年鉴的时效性。一部年鉴何时出版、每年编纂出版一部还是三年五年编纂出版一部,对年鉴的存史功能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我们知道,地方志书的主要功能是存史、资政、教化,所以《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修编一次。[24]而年鉴作为逐年编纂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其主要功能就是为现时服务,为海内外各界了解和研究一个地方、一个行业提供基本资料和基础数据。也就是说,年鉴的性质决定了年鉴的功能就是为现时服务。至于年鉴的其他功能,都是这一主要功能的延伸。肖东发、邵荣霞以及邵权熙所提及的年鉴五个方面的功能,归纳起来都是为现时服务。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当时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提供最真实、最权威的资料和数据,这才是年鉴工作者需要努力不懈追求的目标。这是其一。其二,从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综合年鉴的定义中也可以看出年鉴的主要功能是为现时服务。《地方志工作条例》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25]也就是说,地方志书是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综合年鉴是年度资料性文献。年度资料性文献以年为限,必然要求按年出版。如果年鉴不是为现时服务,那为什么要按年出版呢?其三,从年鉴作为期刊的一种也可以看出为现时服务是年鉴的主要功能。我们知道,全国省级或副省级以上的年鉴大多数是用刊号出版的,也就是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是把年鉴作为期刊的一种进行管理的。同时,依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对期刊下的定义“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26],我们也可以确定年鉴就是期刊的一种,因为年鉴完全符合期刊定义的基本属性。作为期刊,它不会因为出版方式的变化而发生性质上的改变。年鉴也不会因为通过出版社出版而改变其作为期刊的基本属性。所以,年鉴编纂者在编纂出版年鉴时要注意把握年鉴作为期刊的这个特点。根据百度网站关于期刊特点的描述,期刊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报道及时。期刊与图书相比较,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的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颖、发行与影响面广,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27]报道及时是期刊的第一个特点。按照这一特点来衡量年鉴,年鉴应该当年编纂当年出版。因为年鉴反映的内容是一年内的基本资料。其动态性的年度条目都是一年内的大事、要事和新事,其专题性条目的内容虽然条目名称不变,但其内容都是全新的,它要用当年的资料进行全面更新。如果年鉴不能实现当年编纂当年出版,那它就无法体现期刊报道及时的特点,无法及时为读者提供需要查检的资料,无法实现其为现时服务的主要功能。当然,年鉴的报道及时不同于新闻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新闻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追求的是一时之新、一日之新。年鉴追求的是一年之新。一时之新要求的是及时更新,一日之新要求的是按日出版,那么一年之新就必然要求按年出版。所以,年鉴按年出版是年鉴作为期刊的自身要求,也是其作为期刊的本质属性之一。年鉴只有按年出版才能称之为年鉴。所以,作为年鉴从业人员,必须根据年鉴的期刊特性编纂出版年鉴,保证年鉴出版的及时性,确保年鉴为现时服务的功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百度网站关于期刊第二个特点的描述是:“内容广泛。期刊发表的文献,大多数是原始论文,提供的资料包括研究方法、仪器装置、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此外,期刊还刊登文献述评、动态介绍、会议消息、书评和新书预告、产品广告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其他类型的文献,也常常在期刊上发表,如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重要的专利在期刊上也常有报告。”[28]内容广泛是期刊的第二个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年鉴也是完全符合期刊这一特性的。年鉴的表现形式除条目外,还有文章、工作报告、调研报告、统计表格、人物简介以及图片、示意图等,年鉴的内容除一个地方或行业的基础信息资料外,还有年度内的大事要闻,所以其内容也是丰富和全面的。年鉴内容的丰富性也是由其为现时服务的功能决定的。年鉴只有提供全面丰富的内容才能实现为现时服务的功能。百度网站关于期刊第三个特点的描述是:“连续出版。期刊连续出版,不仅有利于情报的传递,而且它们所积累的大量文献,历史地、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期刊每期都有目录,卷末或年末编有各种索引,有的期刊还出版多卷或多年的累积索引,便于文献情报检索。”[29]年鉴作为期刊的一个种类,只有遵守期刊的特性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年鉴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现时的功能。也就是说,年鉴载录的内容可以为社会各界研究和了解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提供基础、权威的基本资料。二是通过连续出版,历史地、系统地记录一个地方或行业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累积的大量资料文献,实现其存史的价值。年鉴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的现时服务功能上,所以年鉴要及时出版。只有出版及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为现时服务的功能。而其连续出版,带来的衍生功能就是其存史价值。年鉴通过连续出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存史价值。年鉴连续出版的时间越长,其存史价值也就越大。但是,年鉴的主要功能是为现时服务,其存史功能不是年鉴编纂者在编纂年鉴时重点考虑的因素,而是因为年鉴内容全面真实、资料翔实、数据准确,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地方或行业一年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数据,加之其连续出版,而带来了记录一个地方或行业发展轨迹的存史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年鉴的主要功能是为现时服务。年鉴的编纂出版应该围绕年鉴的这一主要功能进行。年鉴出版的时效性、年鉴内容的全面真实性、年鉴数据的准确性、年鉴资料的权威性,等等,都是服务于年鉴为现时服务这一主要功能的。至于年鉴的资政、存史、教化等功能都不是年鉴的主要功能,而是由年鉴为现时服务的主要功能衍生出来的附属功能。
参考文献
许家康:《年鉴编纂入门与创新》,线装书局,2006。
阳晓儒:《城市综合年鉴编纂散论》,线装书局,2009。
谭惠全主编《城市年鉴编纂的理论与实践》,广州出版社,2003。
许家康:《许家康集》,线装书局,2011。
邵权熙主编《行业年鉴理论与实践》,线装书局,2009。
孙关龙主编《年鉴论坛(第一辑)》,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孙关龙主编《年鉴论坛(第二辑)》,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肖东发、邵荣霞:《实用年鉴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易行主编《年鉴编辑手册》,线装书局,2008。
《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全文检索数据库,电子出版物数据中心、《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社出品。
(作者单位:广州年鉴社)
[1] 孙关龙:《方志不能年鉴化 年鉴不能方志化》,载《年鉴论坛(第二辑)》,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第1~14页。
[2]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第224页。
[3]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国务院2006年5月18日颁布。
[4] 范作义:《第四讲 年鉴的功能》,《年鉴工作与研究》1992年第1期。
[5] 彭峰:《浅淡年鉴功能和政府职能的关系》,《年鉴信息与研究》1996年第2期。
[6] 李守苓:《写读用——企业志鉴功能性现实性应用性浅谈》,《年鉴信息与研究》1997年第2期。
[7] 史改玲:《浅谈年鉴的资政功能》,《年鉴信息与研究》1999年第4期。
[8] 叶超英:《浅谈施工企业年鉴的功能和作用》,《年鉴信息与研究》2001年增刊。
[9] 崔义萍:《论年鉴的存史功能》,载《年鉴论坛(第一辑)》,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第54~55页。
[10] 周兴俊:《中国年鉴的特殊功能与分类》,载易行主编《年鉴编辑手册》,线装书局,2008,第181页。
[11] 肖东发、邵荣霞:《实用年鉴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第20~26页。
[12] 邵权熙主编《行业年鉴理论与实践》,线装书局,2009,第6~9页。
[13] 崔先立:《县市年鉴功能再认识——兼谈年鉴创新》,《年鉴信息与研究》2004年第1期。
[14] 陆瑞萍:《从〈连云港年鉴〉增强可读性的尝试兼论年鉴的社会生态记录功能》,《年鉴信息与研究》2005年第2期。
[15] 李博、夏溪:《努力发挥年鉴的社会功能》,《年鉴信息与研究》2004年第5期。
[16] 王莹:《强化服务功能是年鉴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年鉴信息与研究》2003年第6期。
[17] 郑棻:《增强年鉴社会服务功能的必经途径——〈福建年鉴〉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年鉴信息与研究》2004年第2期。
[18] 王达山:《浅谈年鉴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定位和功能》,《年鉴信息与研究》2000年第4期。
[19] 莫秀吉:《论地方综合年鉴的公共信息传播功能》,载《年鉴论坛(第二辑)》,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第31页。
[20] 孙关龙:《方志不能年鉴化 年鉴不能方志化》,载《年鉴论坛(第二辑)》,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第12页。
[21] 曲宗生:《史册·手册·画册——对年鉴“鉴赏性”功能的思考》,《年鉴信息与研究》2003年第2期。
[22] 许家康:《年鉴性质、功能和条目编写基本要领》,未刊。
[23] 毛泽东:《矛盾论》,载《毛泽东的五篇哲学著作》,人民出版社,2008,第75~76页。
[24]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条,国务院2006年5月18日颁布。
[25]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国务院2006年5月18日颁布。
[26]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二条,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9月30日发布。
[27]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8043804.html.
[28]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8043804.html.
[29]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804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