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武术文化认同是近年来一个热点问题,它不仅涉及武术项目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对繁荣民族传统文化、捍卫国家文化安全,以及引领、塑造青少年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以往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理论层面对武术文化认同价值与意义进行分析、讨论,但缺少微观、实证的分析与讨论,特别是对武术文化认同结构、测量和评价方面的细致分析与讨论。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以中学学校武术教育为视角,从实证角度出发对武术文化认同的结构、测量及应用效果等进行了尝试与探索。具体来讲,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逻辑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从理论角度构建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的概念和结构维度,运用专家评价法、项目分析法、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技术、方法在实证中检验、修正了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维度,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测量工具;利用该测量工具对中国5个城市中6所具有良好武术教学环境的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在年龄、性别以及日常武术学习、锻炼上的变化情况;利用量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和讨论了武术教育环境与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的相关关系、预测作用以及武术文化认同与中学生武术运动情境动机、武术学习满意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关系、预测作用;由此,从心理测量学视角为了解、提升中学武术文化认同以及拓展武术文化认同的作用、价值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本研究围绕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结构与量表编制、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影响因素、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作用效果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综合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是一个多维度结构,由一个二阶因子和四个一阶因子构成,包括武术文化认知评价、武术文化情感体验、武术文化行为表现、武术文化身份认同四个一阶因子,共同构成二阶因子——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2)《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利用其进行相应的测量与评价。(3)随着年龄的变化,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及其各维度呈现非线性、复杂性特点,具体表现为初一年级最高、初二年级最低,其余年级在二者中间波动起伏的变化特征。(4)每次锻炼强度、每次锻炼时间、每周锻炼频率对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有着积极影响,但影响效果的变化具有一定复杂性,对于影响效果的解释与应用需参考武术教学实际情景。(5)武术教育环境与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利用武术教育社会环境、武术教育家庭环境、武术教育学校环境、武术教育课堂环境可以预测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变化特征;其中,武术教育家庭环境、武术教育课堂环境预测作用较为突出。(6)武术文化认同与中学生武术学习内在动机、鉴别调节动机的相关度较高,前者对后两个变量预测效果较好;武术文化认同与中学生武术学习外部调节动机、缺乏动机相关程度较低,前者对后两个变量预测效果较差。(7)武术文化认同与中学生武术学习满意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利用武术文化认同可以预测中学生武术学习满意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化特征。
此外,从研究结果理论与实践意义视角出发,参考以往的研究结果及相应理论,本研究得出以下四个主要启示:(1)从结构特征与维度含义上看,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由四个维度构成,维度间具有独立性及相关性双重特征,因此在实践应用上应从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一,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具有丰富的含义,应从其四个维度即武术文化认知评价、武术文化情感体验、武术文化行为表现、武术文化身份认同入手对其进行认识与理解,在实践中研究者应根据其现实需要,并参考各维度含义选择相应的测量条目。其二,武术文化认同四个维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在改善、提升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过程中应将武术文化认同四个维度作为实施路径,注重综合效应。(2)在初高中阶段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及其各维度变化呈现非线性、复杂性特点,特别是在初一至初二阶段变化剧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重点关注初一至初二这一剧烈变化的敏感期,应通过观察、访谈、聊天等形式分析该特征的形成原因、解决策略与方法,进而改善武术教学内容、武术教学设计等,提升教学质量。(3)根据同心圆发展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并参考本研究结果,在实践中应注重武术教育社会环境、武术教育家庭环境、武术教育学校环境、武术教育课堂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联动、综合性视角出发提升中学生武术文化认同总体及各维度水平。(4)武术文化认同与中学生武术参与动机、学习满意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一定联系,利用前者促进中学生武术参与行为,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可行性,武术文化认同的价值与意义由此体现。此外,从项目传承与文化传播视角出发,学校武术应借助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广泛推广、全面展开,扩大影响力、提升实践力;为青少年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