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至七歲的閱讀需要
五歲至七歲是奠定閱讀基礎的時期,父母應該每天和子女安排朗讀的時間。朗讀的目的是讓孩子愛上書本和喜歡閱讀,父母千萬不要太執着「教」他們認字和測驗他們能讀多少字。等到孩子聽了不少使他們發笑和感動的書時,他們自然會喜歡閱讀,而且會自動自覺地閱讀。
五歲的孩子
我女兒六歲時在美國就讀的學校推行一個家長可自由參與的「與子女一起閱讀」的讀書會,鼓勵父母每天為孩子朗讀最少十五至二十五分鐘。五歲至七歲(幼稚園至二年級)每天朗讀十五分鐘,八至十歲(三至五年級)每天朗讀二十五分鐘。我和女兒都參加了這個讀書會,每天讀一本圖畫書,往往超過十五分鐘。女兒把讀過的書紀錄在一張表格上,記下日期、作者和書名,還要我簽名作實。每讀完二十本書,把表格交回學校,女兒會得到一份鼓勵性的小禮物,還有一張寫明她已讀了多少本書的的書簽。女兒讀了六十本書時,校長請她吃雪糕。從九月中開課到三月中,半年下來,我們每天朗讀一本書,總共讀了一百八十本了,已經達到學校預定的目標。女兒十分興奮,因為所有讀了一百八十本書的小朋友,都有資格參加於五月底舉行的游泳派對,這是十分光榮的事情呢。
短短六個月的時間,眼看女兒的閱讀能力大有進步,而且對閱讀越來越感興趣。剛開始時,完全由我一人朗讀給她聽,漸漸地,我讓她讀一點,有時我們輪流讀一段或一頁。到第三個月時,我讓她做領讀,由她分派一段或一頁給我讀,使她覺得很有成功感。到第六個月,完全由她一人朗讀給我聽,間中我提點一兩個字彙而已。學校的老師教他們每讀一頁豎起五隻手指,遇到不懂的字彙便收起一隻手指,如果一頁書要收起五隻手指,那本書便太深奧了,不適合他們的閱讀程度,便不要再讀下去,要另外選擇一本較淺的書來讀。
剛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時,父母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或是望子成龍心切,使孩子感覺到像做額外的功課,或是應付另一種考試。只有在毫無壓力下,孩子才會愛上閱讀。
•聰明的父母可以花點心思,把家庭朗讀活動化作一項和子女娛樂的遊戲。
《樂施先生的快樂事》(新雅)
找找看之類的圖書,既讓孩子享受閱讀的樂趣,同時訓練他們的觀察力。
我們知道幼兒「讀書」是把書翻過來覆過去的,有時從中間開始讀,甚至把書倒過來讀。可是孩子到了五歲時,我們便要讓他知道書是從頭開始讀起的。英文書是從左至右看,橫排的中文書也像英文書一樣,從左至右看。直排的中文書,則要由上而下,從右至左看。和孩子一起讀書時,可把食指放在橫排的字下面,或直排的字旁邊,讓孩子看到你手指頭的移動,他便懂得用眼睛跟隨着每個字閱讀。等到他自己讀時,他便知道應該從哪裏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下去。
看圖畫書的時候,不要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文字上,而忽略了插圖。父母和孩子一起欣賞圖畫,一起「讀」圖畫,引導和鼓勵孩子說出圖畫的內容,讓他們猜測故事情節的發展,讓他們代入書中人物的角色,說出主角的處境和感受。圖畫書並非只看一次便算讀完。一本好的圖畫書,孩子是百看不厭的。他們看完一遍又一遍,只因為他們喜歡重複熟悉的事物,並且已預知故事的發展和結局,這份安全感和成功感給他們帶來閱讀的喜悅。我兒子到十四歲時仍不能捨棄他小時候看過的圖畫書,他仍興致勃勃地和比他小六歲的妹妹一起看他心愛的圖書。
孩子的眼睛比我們大人敏銳得多,他們看圖畫書時能夠注意到很細微的小節,每次看同樣一幅圖畫,都能有新的發現,新的驚喜。兒子小時候看圖畫書看得很仔細,文字說鴨媽媽帶着八隻小鴨學游泳,他數來數去只有七隻!
父母給五歲的孩子選書和進行閱讀時,可參考下列各點:
1.選擇不同種類的圖書,有想像性的故事,也要有知識性的讀物。重讀子女喜愛的舊書,也要引進新的書種。
2.鼓勵孩子講述自創的故事,或者重述他們喜歡的故事。提供布偶、紙張和顏料,讓他們把口述經驗變為視覺經驗。
3.給孩子介紹古典童話和民間故事,但內容不能太複雜,含義不能太深奧。
4.帶孩子到公共圖書館借書回家看,買一些孩子特別喜歡的書給他們收藏,在家設立一個小圖書角,讓他們把心愛的圖書放在一起。
5.引起孩子對文字的注意,但不能施加壓力,強迫他們認字。
《趣趣指偶說故事》系列(新雅)
在閱讀的同時,配合手指偶等小道具,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
如果父母和孩子從零歲開始結書緣,到了五歲時,書已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他已經明白閱讀是怎樣的一回事,他知道那些在圖畫旁的黑色符號是在述說一個有趣的故事,而每一個故事都有開頭、中間和結尾。他會喜孜孜地告訴你他認得的字,而且還會看圖講故事。
•父母每天和孩子一起朗讀十五分鐘圖書,不但能增進感情,而且能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六、七歲的孩子
孩子到了六、七歲,已上小學了,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把時間和精神放在孩子的功課上,而漸漸放棄了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活動。有些父母誤解了閱讀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他們可以放手不管。或者以為孩子上了小學便可以自己閱讀了,他們可以無需再給予援手。其實子女在每一個時期的閱讀,都需要父母從旁協助和指引。
六、七歲的孩子有能力欣賞較複雜的故事,可是他們認識的字彙仍有限,還不能完全獨自閱讀。因此,他們並不滿足只讀那些文字淺易,內容簡單的圖書,他們需要聆聽一些能擴闊他們語言能力的故事。這個時期,父母不要終止每天的朗讀活動。相反地,更需要選擇一些文字較深奧,句子多變化,情節較複雜和篇幅較長的故事朗讀給孩子聽。只有這樣,才可以豐富孩子的字彙,加速他們的語言發展。
六、七歲的孩子仍會喜歡讀五歲時的書,正如五歲的孩子不會完全丟棄三、四歲時的書。不過,已經進入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雖然不能完全脫離家庭,卻比以前獨立得多了。他們比較依賴同學和同齡的小朋友,尤其重視友儕的接納和認同。可是交朋友和保持友誼往往不容易,他們自有一套好與壞,對或錯,平等或不平等的標準。因此,有關這類人際關係的生活故事,便很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對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書不但是訓練閱讀技巧的工具,而且也是一道橋樑,引領他們明白他人的處境,讓他們感受和經歷他人的經驗。這類故事書可以使孩子不會過分自我,懂得易地而處,為他人設想。
父母給六、七歲的孩子選書時,不要忽略下列幾點:
1.選擇情節和角色較複雜的不同類別的圖書。
2.了解孩子自己的喜好和興趣,選擇一些能夠擴闊孩子興趣的圖書。
3.提供大量易讀的書,讓孩子有信心地自己讀。
4.選擇字彙較難、孩子不能自己閱讀的書,繼續每天朗讀給孩子聽。
5.讓孩子參與選書,不論是到圖書館借閱或是到書店選購,孩子都應有選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