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俊选集(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序一:《待旦集》序

祁烽

許久之前,一些從未了解澳門的人,認為澳門是“文化沙漠”。不久之前,有些人對此還半信半疑。但當人們對澳門有了深刻了解之後,竟發現這裡已有文化綠洲,而且這綠洲還在不斷發展之中。

澳門的面積和影響力並不大,所以這塊文化綠洲就比較小,但耕耘綠洲的人不少,有大學學者、社會學人、報人,和著名的畫家、書法家、音樂家,以至街坊與學校的文藝工作者等等。

李成俊先生也是綠洲的開發者之一,而且至今還耕耘不輟,甚至要從一而終。

李成俊本來已有一些頭銜,尤其是近年來頭銜越來越多,但我們相見時,總是喜歡稱他為老李,而老李也喜歡人們對他這個暱稱。我很喜歡和老李聊天,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無所不談,而老李每談必有令我“醒腦”兼“開胃”的珠璣妙語,印象深刻。

老李在澳門已被公認為是個“成功報人”,這個評價,實至名歸。我頗為了解老李,他是能夠實事求是,按澳門的實際情況辦報的。他愛祖國,愛澳門,更愛真理。他在澳門辦好一份愛國報紙—《澳門日報》,他懂得《澳門日報》和其他報紙有個共性,就是愛國主義。對於這個共性,《澳門日報》是堅決堅持的。但《澳門日報》更懂得,共性固應有,個性不可無。把報紙辦得有澳門特色,受澳門讀者歡迎,終能成為澳門最大銷量的報紙。

老李又很懂得在海外辦報的三個特點:一是思想性,二是藝術性,三是市場性。也可以說報紙是宣傳品、藝術品和商品。大凡一般傳媒的產品,總是既有宣又有傳的。宣者自宣,而看者(聽者)不傳,這種宣傳是不成功的。而在社會人群中,有些信息傳者自傳,而宣者不宣,這種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宣傳,也是不高明的。

《澳門日報》的副刊,多種多樣,其中不少作品的藝術性較高,稱之為精品也不為過。在澳門這種稱為海外地區(非人民幣地區)中,報紙繁多,競爭激烈,經營者如果沒有市場觀念,不把報紙作為文化商品來經營,那就肯定變成無底洞,多多投資都不夠虧蝕,不關門大吉才怪。《澳門日報》之所以辦得成功,不虧且盈,逐步發展壯大,實際上成為有實力的報業集團公司,其原因即在於此。

那麼,老李似乎可以稱為“儒商”了吧?我看不然。因為報紙雖然是一種文化產業,但主要還是一種文化事業,兩種屬性,兼而有之。領導者兼顧得好不好,那就要看領導水平了。顯然,老李的領導是勝任愉快的,他能使報紙及其附屬企業,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雙贏!他較善於照顧全局,權衡輕重,對大事能舉重若輕,把壓力化為動力,又把動力化為活力。對於小事能舉輕若重,不卑不亢,戒驕戒躁。隨時隨地,隨人隨事,都似乎可以瀟灑走一回!

君不見老李的領導班子嗎?他身邊多員大將,都可以獨當一面,發揮所長,合作無間。如果要一個領導者要像鋼琴家那麼善於彈鋼琴,十個指頭都能善於運用,這不過是個起碼夠格的領導人。但新的時代,事物趨向網絡化,自動化,領導人則應像指揮家那麼善於指揮一個龐大的樂團。何解?因為大樂團是活的,而鋼琴不過是部機械而已。看來老李這個指揮家是越來越成熟了。

老李不僅是個報人,還是個作家。他對古今中外的文、史、哲名著,素感興趣。對一些珠璣警句,能隨口運用得恰到好處。他對文藝問題有他自己的見解,而不隨波逐流。他認為文藝並不從屬於政治,但文藝如果離開了倫理和教化,那就失去其價值和功用。老李這個具有膽識的見解,是難能可貴的。有膽無識,只會壞事,而有識無膽,也難成事。其實使文藝不完全屬於政治,那才是更大的政治,而把文藝完全從屬於政治,那簡直是形而上學的僵化政治啦。

老李是個勤學、勤作、勤思、勤進的人,所寫文章很多,筆名也多。他的這本文集,只是選集而已。但看起來是一部澳門縮影和澳門歷程。在澳門回歸祖國的大慶日子裡,讀讀這本文集,當更有感受,更有得益。

當然,老李一定會謙遜地說:“我的一切成就都是集體的。”

不用問我,我也一定對他說:“你老李就是老李”,“你就是李成俊嘛”!

你看,我們倆簡直又在聊天了,真是成何體統!

這怎麼算是序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