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志·水利志(1996~2015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江河湖泊

江河湖泊是水资源的基本载体,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水利建设的基础资源。陕西境内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296条,其中100平方千米以上的561条,500平方千米以上的123条,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64条,10000平方千米以上的8条。这些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其中黄河流域面积133301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4647平方千米),有河流2524条;长江流域面积72265平方千米,有河流1772条。境内天然湖泊较少,但随着蓄水工程建设增多,形成了较多的人工湖泊,其中不少已成为陕西省重要的水利风景区。

第一节 黄河水系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8省(区)入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年均径流574亿立方米。据陕西省一轮水利志记载,1995年以前黄河年输沙量16亿吨,20世纪以来黄河年均输沙量只有3亿吨左右,减少了80%。陕西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均属黄河水系,本篇除记述黄河一级支流外,也记述了黄河二级支流中的泾河、洛河。

一、黄河干流

黄河干流黄河流经内蒙古南托克托河口镇即进入中游,由东偏南穿行于陕晋峡谷,至府谷县墙头村进入陕境,南流经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韩城、合阳、大荔等县(市),至潼关折向东行于沙坡出境,全长715.6千米,为陕晋两省界河。

此段黄河在禹门口分成自然特征迥然不同的上下两段,禹门口以上583.1千米穿行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带的峡谷之中,平均比降0.95‰,河流深切基岩,两岸峰峦重叠,河流弯曲狭窄,府谷、吴堡间谷宽600~800米,吴堡以下谷宽缩至200~600米。再南进入宜川县境壶口,河床由宽400米收缩成宽50米深30米的窄槽,黄河北来,至此倾泻于西崖,悬注如壶,故名壶口,其瀑布奇观闻名中外。下游河槽俗称“十里龙槽”,两岸巉岩危石耸峙,两座巨石屹立河中,俗谓孟门,相传为大禹治水开始的地方。下与龙门峡谷相衔接,向南直抵禹门口。因龙门山与梁山东西对峙,石壁相对如门,水如蛟龙腾涌,故称龙门,相传为大禹所凿,又名禹门。

黄河壶口瀑布 (2008年)

禹门口以下至潼关132.5千米,河流进入汾渭地堑,河床为冲积层所构成,河宽展至3~18千米,比降只有0.6‰,成为强烈的堆积游荡性河道,河道淤积多变,通常称为“小北干流”。据调查,明万历年间(1573~1619)至今400年内,地面淤高16米,年均淤高0.04米。三门峡建库以后,淤积加快,近50年淤积达5米以上,平均年淤高大于0.1米。此段在丰水丰沙之年常有“淤滩刷槽”现象发生,又名“揭河底”,可使河床局部下切2~4米,最深可达9米,1951~1977年已出现8次,每次揭底之后又逐渐回淤,多则3~4年,少则当年即复原状。河中滩地百余万亩,随河势而消长,晋陕两省群众争种滩地纠纷时有发生。河势主流摆动不定,大的摆动周期几年或几十年不等,当地有“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之说。黄河西侧夺渭侵洛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从西汉至今2000多年以来史书多有记载。

陕西入黄支流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349条,其中直接入黄较大支流有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渭(泾、洛)河、南洛河等,是黄河中游泥沙的主要产地。据陕西省一轮水利志记载:北端河口站入陕年径流量为250亿立方米,年输沙量约2亿吨,南端潼关站年径流量增到556亿立方米,年泥沙量达近16亿吨。

黄河以高含沙闻名于世,也因高含沙导致洪水灾害频发,曾多次造成了举世震惊的洪水灾害,但2000年以来这一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刘国彬于2015年11月8日向记者介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20世纪50~90年代年均入黄泥沙量13亿吨左右,但在21世纪以来黄河年均输沙量只有3亿吨左右。刘国彬介绍:黄河年输沙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从1999年以来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及其他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通过植被恢复与重建,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已从1999年的31.6%增加到2013年的59.6%。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黄河泥沙公报》显示,黄河干流龙门、潼关水文站均出现建站以来最小年输沙量。

二、窟野河

窟野河为黄河右岸支流,源于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市的拌树林,流经内蒙古南部和陕西榆林神木市,至王家坪南入黄河,全长241.8千米,其中陕境神木县河长157.9千米。窟野河集水面积8700平方千米,其中陕境面积4070平方千米,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4.57亿立方米,占全河总径流量7.62亿立方米的60%,平均流量24.5立方米/秒,夏秋降水占80%以上,占河水补给量的70%;洪枯流量悬殊,最大流量曾达14000立方米/秒(1976),最枯水仅为0.01立方米/秒;年际变化突出,相差4.7倍。流域内气候干燥多风,地面植被稀少,黄土疏松,风、水蚀强烈,河床经水蚀及重力剥蚀,泥沙含量居全省各河之首,每平方千米年侵蚀量在2万吨以上,年输沙量达1亿吨。

窟野河 (2009年)

1996~2015年窟野河来水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黄委会专家依据窟野河入黄控制站——温家川水文站1955~2013年实测资料分析,1996~2013窟野河年来水呈显著下降趋势,1996~2013年,人类活动成为影响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另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学者同样依据温家川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1996~2015年窟野河来水来沙量均呈非常明显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窟野河流域在70年代后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导致流域水沙在1979年发生突变;以1956~1979年为基准期,变化期分别是1980~1996年和1997~2004年两个时段,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是63.09%和87.27%,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是80.1%和92.9%,人类活动的减水减沙作用显著上升且对水沙变化的影响远大于降水。

三、秃尾河

秃尾河为黄河右岸支流,居窟野河与佳芦河之间,处于神木县西南,与榆林、佳县搭界。由于源出沙漠,支流稀少,故得“秃尾”之名。上源有二,西支圪丑沟,东支正源出神木县西偏北部的尔林兔公泊海子,二源会合始称秃尾河。秃尾河东南流经瑶镇乡、高家堡乡至马家滩,为神木县与榆林市界河,到马家滩往下,又转为神木、佳县两县界河,直至佳县武家峁东南注入黄河。秃尾河长139.6千米,集水面积3294平方千米,流域内地形狭长,沿长城两边分布,以北为风沙区,属毛乌素沙漠南缘,广布固定半固定沙丘湖泊、滩地和绿洲,植被率15%~35%;以南和东部为黄土丘陵区,风蚀、水蚀强烈,植被稀少,是黄河粗沙的主要来源。秃尾河径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约占80%~90%,沙漠河流特征明显,年径流量稳定在4亿立方米左右,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较小,水质优良。秃尾河含沙量较小,输沙模数10350吨/平方千米·年,远小于窟野河、无定河。秃尾河流域内有神府煤田,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秃尾河 (2013年)

秃尾河流域水源开发利用较早。清代到民国年间修建有水洞渠、红花渠、永兴渠等灌溉工程,新中国建立后进行了多次改扩建,并在其支流上修建了赵家峁、杜家沟两座水库,可灌溉农田666.667多公顷。2001年9月12日,榆林市政府投资4038万元在秃尾河开工建设瑶镇水库,坝址位于神木市境内,总库容1060万立方米,年供水7648立方米。瑶镇水库2003年建成并开始蓄水,现为神木市唯一的清洁水源,也是锦界工业园区工业、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

据对长期实测水文资料分析,1996~2015年秃尾河基流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影响,其中煤矿开采导致地下水位降低和矿井水的消耗是基流量显著减少的重要原因,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重复利用率低和不合理开采方式是河川基流量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水利工程设施地表取水也在一定程度削减了地下水对基流的补给,水土保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流量,但在降水的共同作用下,基流量仍呈下降趋势。

四、无定河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右岸较大的一级支流,上游称红柳河,中下游因其水势汹涌、卷石含沙、河床游荡而名为无定河。无定河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面的长春梁东麓,流经靖边县西北,于110千米处折入内蒙古鄂托克旗,经乌审旗从靖边县南面伸入一角,为大夏统万城遗址所在地转向又东行110千米,在横山县与榆阳区交界处雷龙湾复入陕西,东行有海流兔河、芦河、榆溪河等汇入,再向东南行经米脂、绥德城,南偏东行汇淮宁河,在清涧县过川口至河口入黄。全河流经定边、吴旗、靖边、鄂托克、乌审、横山、榆林、米脂、子洲、绥德、清涧等14个县(旗),共长491千米,陕西省境内385千米。全河集水面积30261平方千米,其中陕境面积2185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

无定河峡谷 (2013年)

红柳河新桥以上属黄土区,河宽30~50米,谷宽200~500米,新桥以下,内蒙古段为风沙区,河流切入白垩系砂砾(页)岩中,局部形成跌水,进入陕境到鱼河段,左岸为风沙区,右岸为黄土丘陵区,宽谷狭谷交替,开阔处700~1500米,狭窄处仅10多米。鱼河堡至崔家湾河道顺直,河谷宽1000~3000米,河滩发育形成一、二级阶地的宽谷平原、镇川、米脂、绥德等城镇坐落其间。崔家湾以下至河口段为基岩峡谷、岸高谷深、河道曲折、河床稳定、多急流险滩。

无定河水系分布略呈正三角形,左岸约占总面积的1/4,大小支流87条,均经过风沙区,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右岸约占总面积的3/4,大小支流272条,大者有芦河、大理河、淮宁河等,均流经黄土丘陵区,河流补给以地面径流为主,年均总径流量为15.36亿立方米,省内产流为11.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48.8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达6590立方米/秒(川口, 1919)。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每平方千米5580吨,年均输入黄河的泥沙达1.69亿吨,经多年重点治理,输沙量已呈减少趋势。干支流所建坝库众多,有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94座,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25座,总蓄水能力1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万亩以上渠道8条,333.333公顷以上抽水站9处,可灌地26666.7公顷。河道总落差880米,平均比降1.8%。峡谷跌水较多,响水瀑高达30余米,建有小水电站10余处,装机近1.5万千瓦。

无定河宽谷 (1998年)

无定河流域涉及榆林市除府谷、吴堡两县外其余的10个县区。2015年流域内总人口208.9万人,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约1038亿元。流域内耕地面积270667公顷,有效灌溉面积83333.3公顷,粮食总产约占全市80%。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形成以煤、盐、油、气开采及加工的工业产业链,并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2年获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型加工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和环保产业,是榆林以至陕北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也是带动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五、清涧河

清涧河洪水 (2002年)

黄河右岸支流,介于无定河与延河之间,流经延安市东北与榆林市东南一带。清涧河发源于子长县李家岔乡梁山西南麓,初名秀延河,东南行右纳源于安塞境的中山川,东行过安定旧县城到瓦窑堡(子长县城),右纳李家川,过马家砭入清涧界,始称清涧河,东南流绕清涧城,于营田入延川县境,在上杨湾右纳永坪川和文安驿河,于南原再纳拓家川河,在土岗乡大程附近注入黄河。

清涧河全长169.9千米,集水面积407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9亿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流4.73万立方米,水质为重碳酸盐钠型中等硬水。河流泥沙量高,年均输沙量5590万吨,每平方千米流失量1.37万吨。永坪川是清涧河右岸最大支流,源于子长县南部余家坪乡曹家河泉水。东流过余家坪、岔河坪,由崖头村入延川县境,东偏南横贯延川县西北,在县城北汇入清涧河,全长65千米,集水面积968平方千米,年径流量0.43亿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流仅为4万~42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量每平方千米达1.32万吨。随着水土保持与“山川秀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流域内林草覆盖率大幅提升,清涧河泥沙含量有了较大幅度减少。

2002年7月4日,清涧河上游地区突降特大暴雨,子长水文站洪峰流量达到467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达到11.47米,超过设站以来实测最大流量3150立方米/秒和最高水位10.24米(1969年),也超过了历史调查最大洪水(4550立方米/秒,1907年)。位于清涧河下游的延川水文站7月4日也出现建站以来次大实测流量(5580立方米/秒)和最高水位(92.55米)的洪水。这次洪水是清涧河实测历史最大洪水,对子长县、延川县、清涧县造成重大灾害,也对沿岸设防标准提供了新的依据。

六、延河

延河黄河右岸支流,源于靖边县天赐湾乡白于山东面之高峁山(海拔1769米)东南麓,流经安塞县城西南有杏子河在碟子沟汇入,至枣园乡会西川,在延安市区宝塔山下会南川,折向东北至姚店镇北会蟠龙川,过甘谷驿再折向东南,从延川县南河沟乡注入黄河。干流全长284.3千米,集水面积7687平方千米,流经靖边、安塞、志丹、宝塔区、延长5县(区),小川口以上约70千米为上游,小川口到甘谷驿95千米为中游,甘谷驿以下约120千米为下游,上段原面窄小,冲沟发育,下段为黄河沿岸石质丘陵区典型的陡壁狭谷段,河谷由1500米缩窄至100米左右,沿途多跌水险滩,为岩岸崩坠或曲流山嘴所致。

延河城市堤防 (2011年)

延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1995年以前延河年均输沙量7020万吨,每平方千米达9130吨;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15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0立方米/秒,径流深45~30毫米,自上而下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小,年际变化极大,最大流量曾达9050立方米/秒(甘谷驿,1977年),最枯流量仅为0~001立方米/秒(1966年)。中游及下游河谷段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人口集中,为重要产粮区。延安城区是流域内的古今重镇,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又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历时13年之久,享有“革命圣地”之誉。

1995~2015年,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水土保持、“山川秀美”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加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土地耕作措施大幅度减少,延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河流来水来沙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治理期平均年减少输沙量50.3%,年平均减少径流量19.8%。这一时期,延安市政府对位于延河上的王瑶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以王瑶水库为水源建设了延安市供水工程,在延河一级支流万庄沟建设了红庄水库,作为王瑶水库供水工程的配套工程,增加了水源保障,延河已经成为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七、渭河

黄河右岸支流,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高程1383米,三源合注,东流至天水与宝鸡接壤,经宝鸡市的渭滨、金台、岐山、眉县、扶风,咸阳市的杨陵、武功、兴平、秦都、渭城,西安市的周至、鄠邑区、长安、未央、灞桥、高陵、临潼,渭南市的临渭、大荔、华县、华阴等22个县(市、区),至潼关县的港口入黄,全长818千米,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千米,其中陕境内分别为502.4千米和67108平方千米,占陕境黄河流域总面积的50%。

渭河入陕境至林家村为上游,河长123.4千米,落差791米,平均比降1.81‰,其上段主要为黄土高原沟壑区,河道川峡相间;下段主要为秦陇山区,河流切入花岗闪长岩类基岩200米左右,形成宽仅五六十米、石壁峭立如拱门的石峡和峰峦耸接、山势陡峭,宽一二百米的宝鸡峡。林家村至咸阳为中游,河长171千米,流域面积46856平方千米,落差224.4米,平均比降1.24‰,水流缓慢散乱,沙洲浅滩较多,河宽1500~2000米,计入滩地可达4000~5000米。魏家堡渭惠渠大坝以下110余千米河流南北摆动,变化频繁。咸阳至港口为下游,河长208千米,落差56米,平均比降0.28‰。咸阳至泾河口段属游荡分汊性河道,主槽相对较稳定;泾河口至洛河口段,右岸较固定,左岸崩塌严重;北洛河口以下河宽3000~15000米,因受黄河顶托易生倒灌,三门峡水库建成后,渭河口以上河床淤积,抬高5米多,潼关卡口形成拦门沙,成为防汛心腹之患。

1995年以前,渭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03.7亿立方米,其中陕境产流62.66亿立方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5.8亿多吨,约占黄河泥沙总量的1/3。1996年以来,由于渭河流域降水减少、人为活动影响、上游来水减少等因素,水沙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渭河林家村水文站、华县水文站年均径流量比20世纪60年代分别偏少66.1%和60.5%;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少49.3%和43.8%;进入21世纪后偏少又有增大的趋势;渭河林家村水文站、华县水文站年均输沙量分别为0.54亿吨和2.62亿吨,比上世纪60年代分别偏少72.8%和46.3%;比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少57.4%和26.9%;进入21世纪后基本保持在这一水平。

陕境渭河流域右岸南山支流较多,自西向东有清姜河、清水河、伐鱼河、石头河、西汤峪、黑河、涝峪河、新河、沣河、皂河、灞河、零河、湭河、赤水河、遇仙河、罗纹河、罗敷河等,大都水清、源短、流急,较长的黑河125千米,灞河104千米,其余皆不足百公里。左岸为黄土阶地原区,支流稀少,从西向东有通关河、小水河、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北洛河等,大多水量相对较小而含沙量很大,流长在百公里以上。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是陕西关中平原最重要河流,有“母亲河”之称。历史上,秦始皇建郑国渠,“灌田四万余顷,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此后又有渭河漕运工程,为汉唐盛世打造了成就伟业的大通道;西汉能建都长安,得益于“关中沃野千里,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杜笃在《论都府》描绘了当时航运的盛况:“鸿渭之流,经入于河;大船万艘,转漕相过;东综沧海,西网流沙……”渭河航运的畅通成就了西汉王朝的生命线。盛唐时长安城引自渭河水系的供水系统解决了当时世界最大城市的供水问题,同时建设了浩大的排水系统,代表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成就了辉煌的大堂盛世。至于近代,缘于“民国十八年”惨绝人寰的关中大旱,主政陕西的杨虎城携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开始建设的“关中八惠”(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梅惠渠、黑惠渠、涝惠渠、沣惠渠、泔惠渠),开创了我国近代水利建设的先河。新中国建立以后,渭河水利建设进入了盛况空前的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届省政府秉承“善治秦者必先治水”,“善兴秦者必先兴水”的理念,累计建设了20多万处水利工程。仅在渭河支流上就自西向东建设了段家峡、冯家山、石头河、黑河、羊毛湾、石堡川等大中型水库,建设了宝鸡峡、交口抽渭、泾惠渠、洛惠渠等大型的引水工程。渭河流域的关中九大灌渠区,灌溉面积总计达到592000公顷,使八百里秦川真正成为富饶膏腴之地,每年以占全省1/7的耕地面积,可生产占全省1/3的粮食和果品蔬菜,提供的商品粮可占到全省的1/2;渭河水资源保证了占全省61%的人口、72%的灌溉面积、81%的工业产值和关中城市群的供水需求;渭河水系建设的防洪设施,包括通信预警系统,保障了城乡防洪安全,为关中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组织沿渭各市县区开展了为期5年的渭河综合整治,使渭河在首届中国“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评选中,成为10条全国“最美家乡河”之一,渭河作为陕西生态改善的缩影,生动诠释了“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富三秦”的愿景。

八、泾河

渭河左岸支流,源于宁夏泾源县六盘山东麓的老龙潭,穿过甘肃平凉、泾川,从陕西长武县马寨乡汤渠进入陕西,东流至芋园乡景家河30余千米一段为陕甘界河,再经彬县、永寿、淳化、礼泉、泾阳至高陵陈家滩汇入渭河,全长455千米,集水面积45421平方千米,其中省境内河长272千米,集面积9246平方千米,分别占全河长的60%和总面积的20%。

泾河在陕境分为三段:汤渠至早饭头段90多千米为原梁沟壑段,纳马莲河、黑河过大佛寺和彬县县城;早饭头至张家山120多千米为峡谷段,谷宽仅百米左右,最窄处不到30米,山势险峻,河道曲折,水力资源丰富,入峡不远,左岸有三水河汇入,出峡处为北仲山口,张家山上下即古今引泾工程渠首处;张家山以下约60千米,为平川段,地面开阔,土地肥沃,灌溉历史悠久。泾河流域年均总径流量为20.7亿立方米,其中陕境产流4.27亿立方米,水土流失严重,年均输沙量约3亿吨,“泾渭分明”即出于泾水、渭水交汇的景色。泾河洪水陡涨陡落,洪枯悬殊,常流量年均20立方米/秒,最高洪峰流量达14700立方米/秒以上(1911年),张家山水文站有记载的最大流量为9200立方米/秒(1933年8月8日),最小仅0.7立方米/秒(1954年6月29日)。据2001~2010年泾河张家山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这一时段泾河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分别为1961~2000年的95.5%、60.8%、49.9%。其中泾河年均输沙量由长系列(1932~2008年)年均2.52亿吨减少为2000年以来的1.08亿吨。泥沙减少的原因:一是天然径流量减少导致输沙量减少;二是长期的水土保持发挥了重要减沙作用;三是上游引水量增加导致来沙减少。

泾河上古代有秦始皇建设的郑国渠,“渠就,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近代有杨虎城、李仪祉建设的“关中八惠”之首——泾惠渠,开创了中国近代水利的先河。新中国建立以后,陕西省为在泾河上建设东庄水利枢纽,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前期工作,至2012年东庄水库列入《全国大型水库建设总体排意见》,2013年2月24日开始了准备工程建设,此后东庄水库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相继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2018年6月30日,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设推进会在礼泉县举行,省委书记胡和平宣布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开工,省长刘国中、水利部总工程师刘伟平、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分别讲话,省委副书记贺荣主持。陕西人民期盼已久的东庄水库工程终于开始付诸实施。

泾河乾坤湾 (2001年)

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陕西省最大水库,总投资约150亿元,建成后将提高泾河、渭河下游防洪能力,同时为黄河防洪发挥重要作用;将减少渭河下游及三门峡库区的泥沙淤积,降低潼关高程,增大河道平槽流量;为关中经济区的泾惠灌区和铜川、泾渭新区、富平等渭北工业和城镇地区年供水6亿立方米,年发电3亿度;并可使泾河、渭河下游水环境和水质得到改善。

九、洛河

陕西有两条洛河。一为北洛河,古称洛水,通称洛河;一为南洛河,又名伊洛河,古称雒水。两河古籍记载较多,又混淆较多,故将两河放在一起记述。

1.洛河。渭河最长支流,源于定边县西白于山魏梁(海拔古城1907米)南麓,流经定边、靖边、吴旗、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宜君、白水、澄城、蒲城、大荔等13县,在三河口注入渭河,河长680千米,总面积26905平方千米,除其支流葫芦河境外有2381平方千米之外,均在陕西境内,干流平均比降1.5‰。洛河有支流581条,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68条,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周水、葫芦河、沮水、石堡川4条。

周水又称周水河,源于靖边县石嘴铺梁南侧苗家沟,西南流过红柳河折东南流至志丹县城西南注洛。河长85千米,平均比3.7%。集水面积1334平方千米,属黄土梁峁沟壑区,面蚀强烈,年输沙1300余万吨。

葫芦河源于甘肃东北部华池县川家岔,东南流经合水县,过太白镇入陕西富县境,再入黄陵境,抵嘴头,陕境流长143.8千米,集水面积3068平方千米,占全河60%左右,平均比降2.4‰。流域为桥山林区,植被茂密,河水清澈,年径流量1.8亿立方米,年输沙量54万吨,已建水库2座,蓄水能力500万立方米,浇地400公顷。

沮水,洛河右岸支流,源于黄陵县西北子午岭沮源关南侧,东略偏南横穿县境,绕县城南入洛。全长140千米,平均比降3%,集水面积2486平方千米。店头以上亦穿过桥山林区,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输沙量略高于葫芦河。

石堡川,又名沙家河,源于黄龙山冢字梁(海拔1745米)西南侧,流经黄龙县石堡镇,进入洛川境有一段为洛川、白水县界河,全长81千米,面积960平方千米,河流陡急,平均比降9‰,河流基岩以三叠系砂页岩为主,西岸为黄土宽梁残原区,县城以上流经黄龙林区,以下则多被开垦,水土流失增加。

据1995年陕西省水利志记载,洛河年均径流量9.90亿立方米,其中陕境径流为9.39亿立方米,全河因桥山、黄龙林区影响,水量年内分配比较均匀,冬、春季占36%,夏、秋季占64%,而春夏秋冬则各占来水量的50%。据状头水文站1933~1998年资料,洛河年均径流量为8.59亿立方米,其中7~9月径流量占全年46.6%;年均输沙量9430万吨,其中7~9月输沙量占全年92.2%。

北洛河风光 (2003年)

洛河上建有洛惠渠,这一工程1933年开工,1950年建成通水,可灌溉澄城、蒲城、大荔三县50000公顷农田。1973年渭南市在洛河支流建设了石堡川水库,年调节利用水量6000万立方米,可灌溉澄城2.07万公顷农田,并兼有防洪与农村生活用水效益。2015年延安市在洛河支流葫芦河上建设了南沟门水库与“引洛入葫”工程,形成总库容2.006亿立方米,将向延安市南部重点能源化工项目供水。洛河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2.南洛河。又名伊洛河,古称雒水,为黄河右岸支流。是陕西省东南部唯一入黄河流。源于蓝田县东北与渭南、华县交界的箭峪岭侧邻近灞源的木盔沟。南洛河东南流入洛南县,横穿中南部,经洛源、眉底、尖角、柏峪寺、灵口及庙湾等乡镇,在沙河口附近流入河南省卢氏县境;经洛宁、洛阳、偃师等县(市),由巩县东北注入黄河。南洛河在陕西境内流长124.6千米,集水面积3110平方千米,分别占全河的1/4左右,占洛南县面积的98%,并为河流上游段,地势北缘秦岭华山,南顺蟒岭,中为南洛河河谷,总趋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形成三个小区:一是干流以北广大南洛河风光 (2001年)山地区,山高坡陡,沟深流急,仅一些较大支流沿岸有少量川地;二是干流两岸及永丰、景村、古城、三要等乡镇一带的浅山川塬区,有较完整的三级阶地构成的大片川塬,拥有“四十里梁塬”和古城川,土层深厚肥沃,为洛南县的主要产粮区,20世纪1958~1959年,洛南县修建了南洛惠渠,以及后来修建的星罗棋布的库塘,为洛南县“七十二洼四十里梁塬”丘陵地带的4万亩耕地提供了灌溉条件,因此有了“小关中”之称;三是面积较小的南部蟒岭花岗岩流砂丘陵区,为水土流失严重地带,有24条溪流入南洛河,其中文峪河、石门河、石坡河、县河,东沙河等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南洛河陕西境内年降雨量750毫米左右,年均径流量7.57亿立方米,平均流量24立方米/秒,年均输沙量476万吨,南洛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仍有较大潜力。

十、八里河

八里河属黄河流域内陆河,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源头由羊山垌、孤山垌、鹰窝垌组成,至谢前庄汇合后始称八里河,北流至县东北马家梁以东消失,流程54.5千米,集水面积1300平方千米;南面鹰窝垌最长,源于花凤子梁,约30千米穿行于黄土丘陵区,沟宽300~400米,深20~60米不等,沟内多有地下水出露,汇成八里河的长流水。谢前庄以下流入平滩地,河道曲折宽坦,水流左右游荡,常年径流量1000万立方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且泥沙含量高,极易给沿岸造成洪水灾害。2015年8月10日,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定边县八里河的安边镇、石洞沟乡段防洪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新建堤防9828米,其中左岸4881米,右岸4947米;新建改建引洪淤灌口27处,分别为左岸13处,右岸14处;新建下河踏步4处。工程概算总投资2558.63万元,建成后可以保障河道两岸5个村庄的3000人、1593公顷耕地防洪安全,使其在设防标准内免受洪水灾害;同时在堤身设置分洪口,可以充分利用八里河水资源,对两岸耕地灌溉,有利于沿河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二节 长江水系

陕境秦岭以南河流总属长江流域,山川纵横,河网密布,山清水秀,年产径流量313亿立方米。在1772条10平方千米的支流中,直接进入长江的支流有嘉陵江和汉江。

一、嘉陵江

长江上游左岸支流,自古以出自凤县以北秦岭代王山西侧大南沟的东源为正源;西源出天水寨子山,称西汉水,为上游最大支流。嘉陵江出大南沟口西北行,至老街转向西南,经黄牛铺、凤州,先后接纳安河、小峪河,在凤县城(双十铺)西南8千米处入甘肃两当、徽县,又从略阳县白水江复入陕境,蜿蜒南流,纳青泥河、西汉水、八渡河、乐素河、燕子河等,经横现河、略阳城西、白雀寺、石瓮子和宁强县黑水、阳平关、燕子砭,于中坝乡庙子岭流入四川广元,总流长329千米,集水面积28877平方千米,其中陕西省境内流长243.8千米,集水面积9930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8%,省内年径流总量为56.6亿立方米,占全省径流总量的12.7%,是陕西产水能力最大的河流。

嘉陵江凤县县城段 (2000年)

嘉陵江略阳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8.7亿立方米,最大年77.4亿立方米,最小年16.9亿立方米,实测最大洪峰流量9530立方米/秒。季节、年际间径流量变化大,洪水灾害时有发生。据《略阳县志》记载,嘉陵江略阳地区,1448~1981年433年间,发生大水36次,其中25次造成水患,6次造成严重水患,大水进入略阳县城15次。清咸丰七年(1857年6月)的洪水有“蛙生灶中,浪起千层,舟行屋上”的记载。1981年8月的“81·8”暴雨洪水,为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造成了惨重损失。

2000年以来,陕西凤县以嘉陵江水系为主线,建设了嘉陵江源头景区、岭南植物公园、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古凤州消灾寺景区、嘉陵江西庄段景区、县城凤凰湖景区、灵官峡漂流自然风光区等景区,发展了县域旅游,带动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详见表1-2-1:

陕西省2015年嘉陵江主要支流概况表

表1-2-1

二、汉江

汉江是长江最长支流,又名汉水,古称漾水、沔水。流经陕南宁强、勉县、南郑、汉中、城固、洋县、西乡、石泉、汉阴、紫阳、安康、旬阳、白河共13个县(市),进入湖北郧西,经十堰、襄樊、钟祥、仙桃等市(县),至武汉市汇入长江。全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159000平方千米,其中陕境内流长652千米,流域面积62335平方千米,均属汉江上游。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汉族、汉朝、汉字、汉隶、汉白玉乃至汉奸等这些称谓,都源自汉江,这在全国乃至世界江河中绝无仅有。在古代,汉江还被对应为天上银河,《诗经》说:“维天有汉,鉴亦有光”。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通水,汉江又将成为北京人的水源。除了可预见的自然变迁,也使这条江的文化价值再次凸现。但千百年来,汉江究竟源自何处?却是众说纷纭:一是南源说,即玉带河;二是北源说,即沮水;三是中源说,即嶓冢山石牛洞。沿袭《汉中府志》所载的石牛洞为源头,位于东经106°14′,北纬33°03′。

汉江从烈金坝到武侯镇长约60千米为江源峡谷段。过勉县即进入盆地,穿越南郑、汉中、城固、西乡,到洋县大龙河口复入峡谷,河段长105千米,平时河宽三、四百米,洪水期宽一、二千米,流域面积万余平方千米,中部有东西长100千米,南北宽5~25千米的汉中盆地,号称“鱼米之乡”。

大龙河口至渭门长50余千米,为汉江上游最险峻的峡谷地段,上段23千米称小峡,北纳西洱河,下段称大峡,即著名的黄金峡,河道向北呈一大轭形,陆程9千米,水程却达30千米,先北转再转东北纳金水河,转向东南经洋县、西乡县交界处有子午河来汇,在三花石纳牧马河,折东偏南入石泉,河面宽200米左右,最窄处仅40~50米,洪枯水位差25米;河床基岩裸露,险滩密布,仅黄金峡内较大险滩即有20余处之多。

渭门至茶镇段河谷宽500米,茶镇至石泉段进入下元古界及寒武奥陶系峡谷,水急滩险。石泉以下进入峡谷盆地交错段,较有名的有石泉盆地、安康盆地,及由下古生界变质杂岩构成的紫阳、旬阳、白河峡谷等,砂卵石河床,多险滩。石泉以下主要支流,左岸有池河、月河、旬河、金钱河等,右岸有任河、岚河、黄洋河、坝河等。

陕境汉江水系呈不对称的树枝状,有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1320条,最主要支流有褒河渭水河、子午河、牧马河、月河、旬河、金钱河、丹江等。沿江发育的多级阶地成为山区较集中的农耕地。流域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大巴山区达1200毫米左右。干流水量充沛,多年平均流量82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60亿立方米,占全省总径流量的60%以上。

汉中市防洪工程 (2015年)

汉江北岸径流深300~500毫米,南岸则达到450~1200毫米,而汉中平原不到300毫米。受季风和地形影响,汉江暴雨洪水比较频繁, 1983年8月特大洪水达到31000立方米/秒。据1832~2010年资料分析,近200年汉江上游地区暴雨洪水灾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91年达到顶峰,但在1992年之后暴雨洪水灾害频次迅速减少,主要原因:一是安康水库建成后发挥了拦洪、错洪、削峰等防洪作用;二是水土保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洪水灾害防治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江水利水力资源丰富,除建有大量灌溉、供水工程外,还建有众多水力发电工程。在汉江干流上,1975建成并经2000年扩建,最终建成了装机225兆瓦的石泉水电站;1992年建成了装机852.5兆瓦的安康水电站;2007年建成了装机180兆瓦的喜河水电站;2010年建成了装机270兆瓦的蜀河水电站。汉江水电工程已经成为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黄金峡、旬阳、白河、孤山等水电站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详见表1-2-2:

安康市防洪工程 (2008年)

陕西省2015年汉江上游主要干支流特征表

表1-2-2

三、丹江

汉江左岸支流,地跨陕西、河南、湖北3省。其源有二,北源在商县与蓝田县交界的秦岭凤凰山(海拔1965米)东侧东峡。南源为凤凰山南侧沙家台的七盘河,为正源,东南流经祁家店、秦岭铺,至黑龙口与北源会合后,经商州、丹凤、商南,于汪家店月亮湾出陕西省境,经荆紫关进入河南省淅川县,在湖北省均县三官殿的丹江口注入汉江,丹江口水库建成以后,丹江则直接注入水库。

丹江在陕西境内长243千米,集水面积7551平方千米,各占总流程和总面积的一半左右,占商洛市面积的40%。丹江,一名州河、均水,古称丹水,河中出丹鱼,故名丹江。其沿河岩性复杂,又因区域地貌影响,两岸支流密布,纵横交错,构成典型的网状水系,直接入丹江支流有56条。

河源至商州二龙山河段长约40千米,比降10‰以上,铁炉子以上河槽狭窄,谷坡陡峻,属“V”形峡谷:铁炉子以下河谷逐渐开阔,在弯流处发育有不对称阶地;自支流板桥河口至程家坡河段又称峡谷,二龙山水库即建于此,库容8100万立方米。

二龙山至丹凤河段长约65千米,河道比降3‰,河宽150~250米,谷宽1000~3000米,谷宽丘浅,河道曲迂,在商州、丹凤地堑中形成众多开阔的弯道盆地,统称“商丹盆地”,又与南秦河盆地并称“百里洲川”,为商洛富饶之区。支流主要有南秦河、会峪河、老君河等汇入,水土流失严重,河床逐步变成悬河,部分粮田变成湿地。

月日滩至竹林关段长不到40千米,基本上属峡河,通称“月日峡”。竹林关至商南过风楼直达省界长约100千米,上段属宽谷峡谷相间的串珠河段,下段呈“V”形河谷,通称“湘河峡谷”,多湾、多滩,间或有湾滩地或原地。支流有银花河、武关河、清油河、县河、湘河、滔河等。

丹江流域内气候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气候,年雨量在750毫米左右,年均径流量16.36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可达46.6亿立方米,最小则为5.14亿立方米,相差约9倍,常流量15立方米/秒,荆紫关最大流量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6420立方米/秒,1958年为5680立方米/秒。

商州市丹江风光 (2015年)

陕境丹江流域开发较早。在商州、丹凤丹江干支流沿岸,有新石器时代属于仰韶、龙山文化的遗址及商、周、秦、汉古墓葬数十处。商州城西张底村后坡断岩下存有侏罗、白垩纪恐龙足迹化石。二龙山水库上游遗有“闯王寨”,为李自成当年驻军之地。丹凤城西的商镇为秦末汉初四位隐士隐居地,时称“商山四皓”, (滨)丹水留有四皓墓。在丹凤、商南间的武关,是关中四塞之一,雄关尚存,并遗有战国时的“秦楚界墙”。1934年,徐向前等率红四方面军,1946年李先念、王震等率中原军区部队突围,先后经此北上。丹凤县龙驹寨,曾是水陆码头,乃“五方杂沓之地,都会繁华之乡”。城西南保留有“船帮会馆”建筑,以“花庙”(花戏楼)特别称著,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以来,商州市对丹江流域持续进行了综合治理。至2016年,在丹江干流已建成城区段、重点集镇段堤防60.4千米,达到50年一遇设防标准。建成集镇和农防段堤防18.5千米,达到20年一遇设防标准。其中商州市、丹凤县城区防洪工程段建有7座橡胶坝,与堤防工程相互配套,在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与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丹江两岸已成为城市的风景线。详见表1-2-3:

陕西省2015年丹江主要支流概况表

表1-2-3

第三节 天然与人工湖泊

陕西省境内自然湖泊较少,但随着蓄水工程与城市段防洪设施建设,以及河道综合治理持续发展,人工湖泊日益增多,不仅改善了水生态与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也为发展全域旅游创建了重要的水利景观。

一、红碱淖

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市境内,处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毛乌素沙漠与鄂尔多斯盆地交汇处,海拔高度1100米,大陆性季风气候。曾经最大面积为67平方千米,大致呈三角形状,沿岸有七条季节性河流注入,平均水深8.2米,最深水位12米。红碱淖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淖上水光粼粼,烟波浩渺,水草丰盛,环境宜人,景色壮观,融草原风光与江南泽国景象于一体,是旅游度假的理想水上乐园。1995年红碱淖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已被国家评为AAAA级景区,是陕西省十大自然风景名胜区。

红碱淖有16种淡水鱼类,主要经济鱼类是红碱淖大银鱼、鲤鱼、鲢鱼、草鱼、鲫鱼。红碱淖自然生态环境为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2000年10月,首次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遗鸥飞抵红碱淖,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县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保护力度加强,2005年红碱淖遗鸥种群已超万只,成为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种群。

2005年鄂尔多斯市在红碱淖重要水源之一的营盘河上修建水库,2009年又在红碱淖重要水源蟒盖兔河上修建水库,导致红碱淖地表水汇入量急剧减少。红碱淖水域面积已由2000年的46.8平方千米缩减至2015年的31.5平方千米。因水量减少、水质恶化、鱼类锐减,红碱淖作为鸟类栖息地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这一问题引起陕西省高度重视,驻陕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红碱淖抢救性保护的提案,建议水利部编制出台《红碱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确保红碱淖有充足水量补给;建议国务院批准设立红碱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组织陕西、内蒙古两省区联合编制红碱淖湿地保护规划。

红碱淖与遗鸥 (2011年)

二、花马池

花马池,俗称大池,也称盐池。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城西北12千米处,面积966.667公顷,全池水面晶莹如镜,池周绿草如茵,池畔坝田毗连,渠道纵横,每当入夜,明月空照,池光水色,上下辉映,景色明丽。被誉为“定边八景”之一。

花马池 (2013年)

定边县境东北、西北、西南三面均为风沙区,有大小湖泊18个,面积1933.33公顷,其中有11个为盐湖,以花马池最大。这些湖池水质苦咸,属氯化物硫酸盐类镁铀型极硬水,富产食盐。诸盐池以花马池产盐量大质优,素以粒大、色青、味醇而久负盛名。花马池为陕西省最大盐池,年产盐4万吨。花马池食盐销行陕西全境与宁夏、甘肃两省部分地区。历史上因以盐换回矫健的西夏马,“花马池”因此而得名。

三、锦阳湖

锦阳湖是依托桃曲坡水库蓄水水面和周边环境建设的一处生态园,也是陕西省“省级旅游风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桃曲坡水库位于渭北石川河支流沮水河下游,坝址距耀县15千米,水库总库容57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602万立方米,死库容1683万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788.5米,设计洪水位788.5米,校核洪水位790.5米,回水长度6千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83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86万立方米。该水库是1984年通过竣工验收的以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防洪、多种经营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1993年,为缓解灌区缺水和铜川市用水矛盾问题,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始陆续实施了马栏河引水工程与桃曲坡水库溢洪道加闸工程。马栏河引水工程1999年竣工,水库可引水总量由6686万立方米增加到10920万立方米。溢洪道加闸工程现已完成,加闸后正常蓄水位比原来正常蓄水位784米高出4.5米,即788.5米,兴利库容3602万立方米,增加1016万立方米,在保证城市供水的基础上,农田灌溉保证率由37.4%提高到48.1%。

锦阳湖 (2013年)

库区绿化 (2013年)

依托这项水库工程,工程管理单位经过长期努力建成了锦阳湖生态园,并成为陕西省“旅游风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锦阳湖水域400公顷,湖岸延绵10多千米,与铜川境内的药王山、玉华宫等风景名胜古迹融为一条秦北旅游热线,被誉为渭北旱塬上一颗璀璨明珠。陕西作家贾平凹先生《废都》一书便创作于此。游客泛舟烟波渺渺的锦阳湖,清静幽雅之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湖区群山环绕,山水相连,绿荫环绕,群鸟飞翔,美不胜收。锦阳湖左岸有千余亩果园,栽植了苹果、酥梨、冬枣等林木,春天繁花似锦,仲秋硕果累累。右岸建有植物园,种有玉兰、牡丹、金桂、金丝桃、连翘、白皮松等各种乔木、灌木及草本花卉108个品种。锦阳湖生态园建成以来已成为在水利工程枢纽和植物栽培两个方面进行专业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四、太白海

太白海主要位于太白县境内秦岭主峰的最高点八仙台。由八仙台西北400米处的大爷海起,向东略偏南有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等组成,被誉为“太白明珠”,统称太白海或太白湖。

太白海属高山冰蚀湖。太白山主体是酸性岩浆大规模侵入形成的太白岩基,出露岩石主要为花岗片麻岩,在第四纪古冰川强烈作用下,水蚀、冰碛形成了一整套冰川地貌,冰川消融后冰谷底部洼地积水成湖。

大爷海水面海拔3550米,面积0.68公顷,深17米,在太白县境内;二爷海在八仙台西南400米处,跨入周至县境,海拔3610米,面积0.47公顷,深10米,为黑河源头,湖水清澈碧绿,“无寸草点尘,无诸水族”(《眉县志》);三爷海更向南,海拔3485米,原有面积约1.83333公顷,现今湖水已退缩到冰坝附近,湖面日益缩小;玉皇池曾是太白山最大的湖,面积约9公顷,湖面海拔3350米。

太白海湖水明净如镜,碧波涟涟。湖面忽而雾霭弥漫,忽而云散雾匿,民间称此雾为“神帐子”。湖边有一种白顶溪鸲的小鸟,大若燕子,背黑胸红褐,头顶有白色斑纹,鸣声“啾啾”,飞行敏捷,或贴水飞行,或伫立飞行,或伫立湖边石块上,见人不惧,逗人喜爱,民间称此鸟为“净池童子”,池中一有落叶,它立即衔走,使得池水无寸草点尘,更有趣的是,当一只鸟衔不动杂物时,往往是两只鸟衔着抬出水面。

太白海 (2014年)

作为国内著名高山湖泊,由于湖周常年积雪,湖水寒冷刺骨,终年上翻外溢,且清澈碧蓝,纤尘不染,人们无法探测,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1952年,苏联3名登山运动员攀登太白山时想了解大爷海的深度,但因气候等原因未果,据说一名潜水员下潜后就再也没有浮上来。1982年陕西省一些专家对大爷海进行考察,发现湖中无鱼虾类动物生存。

2004年5月28日,来自北京海鹰潜水队的3名潜水员对大爷海进行了首次真正的探秘。当天早上10:30,胡京玉和狄青两名潜水员身着干式潜水衣,挂好配重,背着压缩空气瓶破冰而入,在近乎零度的水里成功坐底,下潜深度为18米。岸上的观测人员通过水下摄像机看到了他们的潜水过程。随后浮出冰面的两位潜水员告诉了大家他们所看到湖底世界:湖底并非人们想象的全是石头而是淤泥,在强光照射下能看到水中有一些红色点状的悬浮物,而他们所潜到的湖底位置可以肯定还不是大爷海的最深处,因为就在他们身旁还有一处更深的沟。地质专家从对潜水员打捞上岸的石块样本分析判断,大爷海是1万多年前形成的冰川冰斗湖,湖中除了一种类似磷虾的生物外,未见其他水下生物。至今,大爷海最深处有多深,仍然是个谜!

五、金渭湖

金渭湖位于宝鸡市中心金陵河和渭河交汇处,是在马营桥以东修建拦河闸蓄水而成,属于宝鸡市渭河生态治理工程的一部分,也是宝鸡市生态园林城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2002年4月25日,宝鸡市在渭河左岸市区荒芜的河床上建成了渭河公园,改善了河道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与人居环境,受到市民广泛欢迎。后又利用渭河河道于2003年11月建成了金渭湖,形成湖水水面140万平方米,最大蓄水深度3.5米。金渭湖景区周边有渭河公园、人民公园、金陵游园等多处绿地景观。

金渭湖建设在满足防洪排涝、生物净化的基础上遵循生态性、公益性、经营性原则,整合周边景观资源,创造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水域景观,在建成后已成为宝鸡市区最重要的景区,并且把两岸城市景观连为一体,形成了“两带四区多点”的景观体系。“两带”指渭河两岸以秦岭、北塬为远景,以城市建筑群为中景,以堤岸绿化、水体为近景的城市风貌展示带。“四区”是指依据水域景观特点划分的四个景观区,包括自然生态区、水面景观区、水景观赏区和水上游乐区。“多点”指区域内的多个景观点。生态湿地区指马营桥、胜利桥、宝商桥、渭河南北河堤所围成的区域的西半部分。这部分水深较浅,景点设置以“滩”为主,规划将沿内堤修建亲水平台,满足人们亲近水愿望。滩地内部少量的建设茅屋、竹篱、草亭、渔人码头,种植芦苇及其他水生植物,以展现湿地、芦苇荡、野生动植物群等昔日渭河的自然景观,意在创造“芦苇花飘百里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主要景点包括绿洲停靠点、亲水台阶、乐水亭、独钓寒江雪景区 、白鹭滩等。水面景观区指马营桥、胜利桥、宝商桥、渭河南北河堤所围成的区域的东半部分。这部分景色以“水”为主,广阔的水面、开敞的空间,意在体现“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阔景色。

宝鸡市金渭湖 (2015年)

六、昆明池

昆明池在西安市城西的沣水(即沣河)、潏水(即潏河)之间,即今西安西南斗门镇东南。西汉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在上林苑之南引沣水筑昆明池,周围四十里。原是为了练习水战之用,后来变成了泛舟游玩场所,唐大和时干涸为陆。《三辅旧事》记载:昆明池有三百三十二顷,池中有戈船数十艘,楼船一百艘,船上立戈矛,四角皆幡旄葆麾。《关辅古语》记载:昆明池中有两个石人,为牛郎织女立于池的东西两边,以为天河的象征。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对昆明湖遗址进行的考古钻探和试掘结果,昆明池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丰村、石匣口村、斗门镇和万村之间,范围东西约4.25千米,南北约5.69千米,沿岸一周长约17.6千米,面积约16.6平方千米。昆明池面积数据是首次通过考古精确测量得出来的,与西安市城墙内面积相当,所以说汉唐昆明池烟波浩渺确实不假。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用一首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描绘了历史上“八水绕长安”的盛景,对陕西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陕西省、西安市两级党委政府规划结合“引汉济渭”引水工程,恢复建设昆明池,并将建成为国内最大的人工湖。根据总体设计方案,斗门水库将利用原昆明池旧址的历史低洼库盆遗存进行建设,不仅能利用原来地形、水道等天然优势,还将大幅度节省成本。工程全部建成后,将从水资源供给方面增强西咸新区需要的生态承载能力,还将在河流防洪、调蓄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可以解决西安饮用水不足以及缺乏应急水源的紧迫问题。在斗门水库开工仪式上,时任陕西省省长娄勤俭要求:在昆明池遗址建设斗门水库,要按照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的要求,对秦岭水源进行蓄储调节,以完善关中水系、保障城乡用水、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三秦百姓。

经过陕西省、西安市水利部门充分准备,2015年2月,陕西省正式启动了斗门水库试验段工程建设,约占工程总项目面积1/20的一期工程47.1333公顷的北湖于2017年10月1日建成并对游人开放。

七、汉城湖

汉城湖位于西安市市区北部,水面最宽处80米,最窄处30米,水深4~6米,湖面56.667公顷,是集防洪保安、园林景观、水域生态、文物保护和都市农业灌溉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公园。汉城湖,原名团结水库,全长6.27千米,1971年4月建成,用作西安城市污水沉淀池。由于长期接纳城市污水,致使库底污泥淤积,库水污黑发臭,库岸杂草丛生,库周垃圾遍地,被市民称为西安市最大的卫生间。2006年,西安市政府决定实施团结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2009年引沣河水入库,形成了56.667公顷清水面和68.7333公顷园林景观。2010年12月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汉城湖毗邻汉长安城遗址,故命名为汉城湖公园。

汉城湖公园以汉文化、水文化为主题,景区左岸为汉长安城遗址,右岸紧邻北二环、朱宏路,从大兴路至凤城三路6.27千米设有封禅门广场、和平桥、尚武桥、中兴阁、崇威桥、三杰广场、安门广场等7个出入口。汉城湖景区由7个功能分区组成,分别为:封禅天下、霸城溢彩、汉桥水镇、角楼叠翠、御景覆盎、流光伴晚和安门盛世。

位于朱宏路西侧封禅天下景区的《汉风水韵》音乐喷泉,南北长100米,主喷泉高60米,喷头平时没在湖面下,启动后水从湖面喷涌而出,在电脑控制下展示多种水幕造型。

天汉雄风浮雕位于角楼叠翠景区,是西安目前规模最大的浮雕。通过文景之治、张骞出使、班超安边、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漠北之战等典故,展现两汉400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璀璨成就。

汉城湖 (2010年)

秦岭微缩实景,可让游客泛舟湖面欣赏到一座秦岭山水微缩实景。该景观背靠天汉雄风浮雕,利用假山、瀑布、仿真植被等,营造一幅秦岭山水图,将华山、翠华山、沣峪口、涝峪口、楼观台、九龙潭等著名景观集于一身。

汉城湖6.27千米长水面上有桥8座,且风格各异,形态优美,其中尚贤桥、崇威桥为三联孔拱桥,造型古朴;回澜桥为单孔拱桥,若长虹卧波;虹明桥、玉蜓桥桥身隆起,如半月出水。

汉城湖已经成为西安市民重要的休憩场所,也是中外游客频繁光顾的水利景观。

八、浐灞湖

浐灞湖位于西安市东郊浐灞交汇处,是西安市利用浐灞河道建设的一处河道与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9月,西安市政府决定成立浐灞生态区,并组建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此后,西安市政府和管委会坚持“生态立区”战略,按照“河流治理推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打造国际化管理团队,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的发展目标。通过多渠道融资,对浐河、灞河城区段128平方千米范围进行综合治理,其中对位于浐灞河道两岸及两河中间地带的89平方千米进行了集中治理。经过3年持续努力,浐灞生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浐灞交汇后通过工程拦蓄,形成了1000多公顷的广阔水面,人们通常称为浐灞半岛,本志名为“浐灞湖”。昔日干枯的河床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水面,荒芜的河滩地变成了沁人心脾的绿化带。曾经干枯荒芜的浐灞区域在三年成为西安的“生态化商务城”,时尚、现代、绿色、新兴的城市特质,展示了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就。

2007年,凭借浐灞半岛的水面,10月4日F1摩托艇世锦赛在这里举行,第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通过中外记者报道F1摩托艇世锦赛,让世界了解了西安、了解了浐灞。

浐灞湖 (2007年)

2011年9月22日欧亚经济论坛首次在浐灞生态区举行,随之被确定为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2013年9月27日,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与各界人士再聚首这里时,浐灞生态区这个盛唐时汇通天下的水运码头——广运潭所在地,再一次在通联欧亚各国、促进区域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11月林业局正式批复浐灞湿地公园列入国家试点工作,2013年4月29日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盛大开业。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581公顷,2013年开放的中心区占地313.333公顷;设起源门、科普馆、观鸟塔、湿地水街四大标志性建筑;分“野趣区、精致区、时尚区、河道区”四个展示板块。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最大特色是“水”。湿地公园水域面积133.333多公顷。水自灞河而来,通过沉沙池、人工湿地、种植池、退水口层层净化后又回到灞河里去,实现了净化水质与改善环境的生态目标。种植池里生长着芦苇、香蒲、水葱等水生植物,其核心的技术,就是钠离子膨润土防水毯技术,不仅有效防止水的渗漏,而且植物的根系扎不透,且不影响植物生长,该技术在整个湿地公园得到广泛应用。

浐灞湿地 (2013年)

湿地公园 (2013年)

2011年4月28日~10月22日,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区内举行。2012年4月28日,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更名为“西安世博园”,并盛大开园,对公众开放。该园按照国家级AAAAA景区标准建设,集“园艺、人文、生态”于一体,园内设置有省内园、国内园、国际园、大师园、创意园、专类园、世界庭院等,并形成了民俗、文化艺术、花卉园艺展览三大区域。院内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热情洋溢的异国风情,使游客仿佛身处国外乡间小镇,感受着各国不同的人文风貌。园内的13层的长安塔是西安世博园的标志性建筑。

2011年7月经环保部批准,浐灞生态区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2013年3月经水利部批准,浐灞生态区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还是西安国际领事区,区内由领事馆集中区、外事办公区、国际文化交流区和国际商务配套区等。

九、曲江南湖

曲江南湖位于曲江池遗址公园内,北接大唐芙蓉园,南邻秦二世遗址公园,东接寒窑遗址公园,西侧与唐城墙遗址公园交汇。曲江池遗址公园是西安市政府“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是2007年曲江新区践行陕西“文化强省”,建设“人文、活力、和谐西安”启动的工程项目之一,是曲江新区六大遗址公园之一。南湖水域面积46.6667公顷,蓄水量55万立方米。园区水域按高差不同主要分成大小两个湖面,大湖水面标高443米,湖底高程441米,平均水深2米,容量41万立方米。小湖水面标高440米,湖底高程399米,平均水深1米,容量14万立方米。引水水源为位于长安区境内的大峪水库、东沟水库及许家沟水库。曲江南湖进水管线分为两条,一是从原兴庆宫公园供水主管线(1985年建,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起,为曲江人工湖单独供水的新建管线。管线起点为西康高速路收费站以南的检查井,末点为曲江遗址公园曲江南湖的东南角,全长1939米。管线设计流量0.32立方米/秒,起点水面高程478.41米,末端水面443米(曲江南湖),水面高差35.41米。二是航天基地退水至曲江南湖管线,长4853米,设计流量0.3立方米/秒,采用DN500-800钢筋砼管无压流输水,退水至芙蓉湖。芙蓉湖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大雁塔东侧,2002年建设,2004年12月竣工,水面17.0667公顷,蓄水量36万立方米,湖面标高为435.36米,平均水深约2米。引水水源为位于长安区境内的大峪水库、东沟水库及许家沟水库。

曲江池南湖 (2010年)

十、咸阳湖

咸阳湖工程位于渭河咸阳城区段,西起咸通路,东止渭河铁路桥,全长4.7千米,宽600~800米,占地约240公顷。咸阳湖工程于2004年10月开工建设,2005年7月立坝蓄水,主要由防洪工程和生态景观工程组成。防洪工程采用中隔墙的方式将500米宽渭河主河道一分为二,南侧为泄洪河道,北侧用橡胶坝蓄水形成了面积124公顷的湖面,既调节了城区气候,又改善了市区生态环境,展现了“一泓碧水润古城,渭水贯都展新颜”的景象。围绕咸阳湖,以渭河为轴,以古咸阳秦汉历史文化为背景,在两岸建设了宽50~180米的带状绿化景观区,“渭滨公园”“古渡公园”“统一广场”“清渭楼”“古渡遗址”“渭水晚情”“上林晨曦”等景点交相辉映,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生态景观,展示了古都咸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工程建设后,节假日游客可达2万人左右。

咸阳湖桥 (2015年)

咸阳湖水面 (2015年)

省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渭河综合治理期间,咸阳市政府组织实施了“咸阳湖”续建工程。工程规划上起西宝高速桥上游约3千米,下止上林桥下游约2千米,全长16.82千米。咸阳湖上游7.26千米以滩区治理和水面景观为主,咸阳湖南槽4.68千米以蓄水水面景观为主,咸阳湖下游4.88千米,以维持天然河道,两侧滩地以生态治理为主。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在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前提下,以拉大城市框架、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遵循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建设集防洪、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河流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疏浚平整、扩宽河槽;新建2#橡胶副坝、3#橡胶坝及补充排水泵站;修建护滩工程,修建蓄水区亲水平台、亲水栈道;建设滨河运动区、城市休闲区、钓鱼台湿地景观区、沣渭湿地景观区、滨河观光区五处滩地功能区。工程总投资4.38亿元,建成后,新增水面300公顷,滩区绿地426.667公顷,形成优美的城市中央水生态公园、城市休闲健身运动带,达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渭河打造成关中最大的生态园、最美的景观长廊”的总体要求。2012年8月,市委、市政府成立渭河咸阳城区段综合治理续建工程指挥部,负责工程前期工作,2015年开工建设,建设工期2年。

十一、侍郎湖

侍郎湖位于彬州城南33千米的底店乡牛堡村,坐落于峡谷之中,宛如镶嵌在大山深处的一颗明珠,在莽莽翠绿的深山中熠熠生辉。侍郎湖因明代大地震堰塞而成湖,水域面积24.6667公顷,总库容166万立方米,水深约13~18米,其水流入水帘河进而汇入泾河。

侍郎湖为彬州十景之一。景区四面环山,植被覆盖率95%,年均气温17~18℃,被誉为“天然氧吧,城市之肺”。西庙头林场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川谷风光,罕见的天然淡水湖,特殊的地势地貌,构成了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景观,景观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汇聚一体,陕西境内罕有。沿着盘山小道,徐徐漫游,听天地罡风,观自然风光,一路风景如画,让人在造化之前感叹造化,攀登之余吟味攀登。

相传,侍郎神是一位天庭命官,专管池塘湖泊。他雄心勃勃,要用甘甜的水浇灌土地,使原野铺绿叠翠,五谷丰登,使天下黎民百姓丰衣足食。天帝见他如此恩赐百姓,恐怕日后功高盖主,就将他削职为民,侍郎神就隐居到了这里。虽然丢了官,可他仍携带一池清水,继续救济百姓。山神唯恐侍郎神赢得百姓敬仰,有失自己的尊严,便找茬要赶走侍郎神,差使众将决堤取水。侍郎神不得不再次迁徙。他动用无数的黄牛水车,载运湖水。百姓闻讯,哭声载道,依依不舍。霎时,天昏地暗,只听三声巨响,山崩地裂,气浪排空。但见山前高峰峻岭,瞬间倾倒,闪电般地竖起一座巍巍大坝,挡住了水车去路。倏忽之间,眼前便出现了这潭清澈如镜的湖水。

地以人彰,文以景著。因这神奇美丽的传说,侍郎湖闻名遐迩,后世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宋代梅尧臣来此写道:“烟潭深不及,蓝碧无菱花。日脚下波心,澄湖见鱼虾。”沿着古人的足迹,还有“更上高峰发啸歌,风吹下界惊鸾鹤”的遗墨。游人至此,顿觉山岭纵横,重峦叠嶂;危崖临空,飞鸟低回;一湖碧水,波光粼粼;白云弥空,如雪涛奔涌,仿佛人间仙境!加之侍郎湖地处西庙头林场,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清清的湖水,茂密的植被,翠绿的灌木,芬芳的山花,缠绵的古藤,参天的大树,构成了一幅天然隽永的风景画。侍郎湖已成为彬州大地上一处旅游休闲的盛景。

彬县侍郎湖 (2010年)

十二、同州湖

同州湖位于大荔县城附近洛河旁边。整个景区规划面积4平方千米,其中同州湖核心区占地约133.333公顷,水面面积66.6667公顷。景区有同州湖西路休闲景观大道,碧桂园同洲湖花园洋房项目,城乡规划展览馆,五星级游客服务中心、关中民俗博物馆、便民市政大厅等项目已规划实施,景区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打造。

景区修建了造型独特的中国红景区大门,装饰美化了宽阔平坦的同州桥,开挖了以同州湖为核心的日月湖、聚星湖千亩水面,修建了具有欧式风情的迪士尼儿童乐园,建造了大气美观的康宁、福寿桥及用于防洪泄洪的两座橡胶坝,塑造了五谷丰登及具有大荔特色的1008雕塑,打造了以丰庆广场为标志,蕴含农业大县国泰民安的大小8个广场,设计了时尚的大型音乐喷泉;修建了供市民观赏湖面景致的亲水平台,还有卧云亭、清心阁、篮球场、十七孔文化栈桥、南北码头、百花诗廊、五彩画舫、自行车站、露天游泳池等。同州湖核心区的大小景点达百余处,大美胜景彰显出美丽同州的独特魅力。

大荔同州湖 (2015年)

徜徉同州湖畔,中国红大门巍然矗立,千亩湖面碧波荡漾,同州桥长虹卧波,时尚钢构似点点白帆,五彩画舫鸳鸯戏水,大红路灯笑迎宾客,五彩霓虹把同州湖装扮得格外迷人,有江南水乡的晨影、有瑶池仙境的暮色、有高天流云的倒影、有苍翠欲滴的乡愁,置身其中,步移景异,心旷神怡,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十三、瀛湖

瀛湖位于安康市城区西南16千米的汉江干流,是安康水电站拦蓄工程形成的西北五省最大的淡水湖。湖泊水域面积77平方千米,周长540千米,库容26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00余米。景区碧水蓝天,秦巴仙境,水质优良,物种丰富,气候温和,岛屿众多,素有“陕西千岛湖”之称,是独具秦巴汉水自然风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陕西十大美景之一。

瀛湖主要景点有特大斜拉桥、电站枢纽工程、天柱山、白云寺、玉兴岛、关平岛、牛郎织女石、翠屏岛汉代古墓等。驱车观光,最抢眼的是雄踞火石岩峡谷中安康水电站大坝。坝顶总长541.5米,坝高128米,有“陕西第一坝”的美称。当大坝泄洪时,飞瀑高悬、喷珠溅玉、雷霆万钧、蔚为壮观。坝侧是久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天柱山白云寺,坝下不远处是特大钢构斜拉桥,其建造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瀛湖衔秦巴吞汉江,浩渺烟波,叠翠堆玉,岛屿棋布,相映成趣。客来江河千里外,山在水天一色中;朝看彩霞浮湖面,暮观红日融浪中,有登泰山观日出之妙;午间渔帆点点,白鹭行行,群山葱茏,群鱼嬉戏,一片湖光山色;夜晚灯如星汉,星月映照,无异于洞庭风光。金螺、翠屏、玉兴等岛有精巧别致的亭台楼阁和独具匠心的殿堂廊榭,并有动物园、钓鱼台、水上运动场等景观点缀其间,使这里的秦风楚韵与现代时尚、山乡野趣交相辉映,更富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是文人聚集和吟诗作画及拍摄影视节目的很好场所。

瀛湖生态区自然资源丰富。湖中生存着113种鱼类,其中有晶莹透明且营养与经济价值极高的银鱼,年产数十万斤;湖畔产茶,“安康银峰”毛尖茶品高洁,茶香味真;湖周山峦盛产柑橘,年产量百万吨以上。瀛湖湖区荟萃南北生物资源,有“生物基因库”“生态植物园”和“天然动物园”之称。有生物品种近千种,各类动物近百种,其中有“秦岭四宝”——金丝猴、大熊猫、朱鹮、羚牛等以及其他34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55种,在中国全省名列前茅的有汞、毒重石、重金石、沙金、锑、锰、瓦板岩、绿松石等,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省、市两级政府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有着极为严格的管理措施。

瀛湖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也是陕西省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地。为加强国家和陕西省战略性水源地水质安全,保证“一江清水供北京”, “一江清水惠关中”,2012年9月安康市政府决定成立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统一管理瀛湖镇、吉河镇、流水镇行政辖区所有景区景点规划区域,另将汉滨区管辖的香溪洞风景区纳入管理范围。同时设立生态旅游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重点负责瀛湖、吉河、流水和香溪洞核心景区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2014年1月,安康市瀛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通过环保部、财政部评审,列入全国首批15个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之中,将从环保专项资金中予以重点支持。项目规划投资30亿元,首批国家湖泊治理试点项目2200万元资金已经划拨安康市,主要用于库区船舶污染治理、瀛湖码头和七堰社区治污设施建设、6个沿湖镇饮用水保护工程等项目。这些工程建设标志着瀛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正式实施,后续治理与保护将按照循环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基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要求,以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旅游产业聚集、田园新城引领、统筹城乡示范“四位一体”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全力培育安康生态旅游新的增长极,以实现瀛湖生态保护区环保绿色发展,保障国家与陕西省南水北调供水水质安全。

安康瀛湖 (2014年)

十四、南湖

南湖位于汉中市南郑县,是依托陕西省于1954年建设的全省第一座示范水库——强家湾水库建设的国家AAA级旅游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6.56平方千米,湖水面积73.9333公顷,蓄水可灌溉2666.67公顷农田。南湖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秋爽、四季分明,有陕西第一湖之美誉,是汉中灵山秀水的集中体现。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4%以上,七沟八梁、68个山岭绿树成荫、四季常青,松、柏、竹、杉、桂、茶等树种遍布山坡,与碧绿的湖水呼应,孕育出了青山碧水、松涛竹海、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可谓是融碧水青山为一体,集天灵地秀于其内。

1982年,南郑县依托强家湾水库建设了南湖公园,1986年更名为南湖风景区,1993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底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景区主要景点有:揽月楼、动物园、陆游纪念馆、雄狮亭、大石园和众多健身游乐设施。围绕主要景点,景区建设了环湖路道路和绿化美化工程,不仅是人们游乐健身的场所,也是各类动植物最佳栖息地,素有“动物天堂、天然药库”之称。

汉中南湖 (2003年)

南湖景区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集旅游、灌溉、养殖、发电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休闲度假区,也是重要的革命传统与历史文化教育场所。湖心岛上的川陕革命南郑纪念馆,讲述着当年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战斗的英雄故事;陆游纪念馆可让游人领略南宋爱国诗人风骚;景区同谷林美术馆合作,有奇石、根艺、字画在揽月楼展出。游人徜徉其间,可享受浓厚的文化熏陶。

十五、仙娥湖

仙娥湖位于商州城西北5千米丹江上游,本名仙娥溪,1973年二龙山水库建成,蓄水成湖,故名仙娥湖。湖面呈“丫”字形,水域面积400公顷,蓄水量8100万立方米。湖周山崖峻峭,风光旖旎,仙娥削壁、溪岸桃花等景观隔岸相望;湖中有岛,大约1.3333公顷;四周有山,起伏如龙,昂首与岛相向,状如四龙戏珠;林木葱郁,溪流潺潺,鸟语花香,有一种幽清明净的自然之美。早在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众多文人墨客来此吟诗放舟、游览观光,从那时起,该处已成为古都长安的旅游胜地,也有川、陕、晋、豫、鄂诸省游客前来观光。湖区仙娥峰上的“仙娥削壁”和丹江南岸的“溪岸桃花”,被列入“商州八景十观”。2000年以来,商州市结合丹江市区段防洪工程建设,湖区大坝以下已与市区河段的防洪工程连为一体,优美的防洪堤防、两岸景观与远处的群山环伺,成就了商州市的亮丽风光,在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州市仙娥湖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