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中的青少年教育与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生命历程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生理上,更体现在心理和行为上。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阶段是认同建立和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处于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对于这一具有特殊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群体来说,只有客观、准确、全面地把握他们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生存环境,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他们的生活世界,理解他们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生命体验。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盛和社会的进步。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教育发展。我们国家历来重视青少年的发展,党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青少年群体的各项权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涵盖青少年成长的诸多方面,从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文化、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维护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社会保障十个领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各个地区、各个部门也根据当地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规划文件,并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开展青少年服务活动等来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目前关注青少年教育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趋于多元化,相关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青少年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同辈关系等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都会对青少年的价值、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多重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教育与发展。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不同价值观念的碰撞使青少年群体面临更多不确定的成长因素,对青少年的社会认同与文化认同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要充分认识青少年生命历程的特殊性,就必须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空背景下理解和审视青少年的生活世界。

本书力图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典型案例剖析和统计数据分析等,呈现当前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分析青少年教育发展面临的社会问题,剖析影响青少年发展的主要因素,力求为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社会政策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本研究围绕“青少年教育与发展”主题,采用社会转型的分析视角,从基本现状、政策演变、典型案例和专题分析四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状况”的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人口发展状况、青少年教育发展状况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状况;第二章“青少年教育与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青少年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模式比较以及中国青少年政策的现状、问题与建议;第三章“青少年教育与发展案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和国内青少年教育发展的典型案例介绍及经验总结;第四章“青少年教育与发展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家庭背景与学业成绩,青少年家庭教养与亲子关系,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青少年家庭成员关系与同伴关系,以及中国流动儿童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