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一直以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发挥得淋漓尽致,具体就表现在父母对于自己家的孩子要求严格,而对于他人家的孩子却能够做到宽容相待。这是为什么呢?父母们美其名曰是为了自家孩子好,是为了对别人家的孩子礼貌。实际上,在不知不觉间,父母们已经对孩子采取了错误的沟通方法,已经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稚嫩的心灵。
不可否认,每一个父母都本能地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理性让他们对孩子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并总是在语言上对孩子施暴。例如,当孩子穿着脏兮兮的鞋子走到屋子里,父母总是当即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脏啊,赶紧脱掉鞋子,再把臭脚洗一洗。”换作是成人,遭到他人这样一系列的否定,心里也必然很不高兴,更何况是缺乏自制力和自我平衡能力的孩子呢?然而,这里如果换作是别人家的孩子穿着脏鞋子进屋,父母也许会很和气地说:“没关系,我家地很脏,我们也穿着鞋子进屋。”当然,对于自家孩子来说,往往不敢奢求父母这么温柔体贴,只要父母能做到好好说话,就已经实属难得。好好说话的父母会心平静气地提醒孩子“脱掉鞋子再进屋”,这比加上“脏”“臭”等形容词好听得多,也容易接受得多。
不可否认,溺爱的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却也不能随时随地地残酷打击孩子。很多父母本着严格要求孩子的原则,总是犯矫枉过正的错误,不是对孩子溺爱,就是对孩子过于严厉,导致孩子无所适从,不得不说,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让孩子陷入迷惘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明智的父母不会给孩子带来这样的困惑,相反,他们很清楚要如何对孩子坚持原则,也知道应该在何时对孩子表现理解和体贴。
有一天,妈妈带着特特去逛商场。路上,特特看到有一家小型游乐场开业,因而向妈妈提出去游乐场玩。对于特特的请求,妈妈不假思索地同意了,前提是特特必须和妈妈一起先逛商场。特特虽然不乐意,但是不得不答应妈妈的要求。大概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特特一直陪着妈妈逛商场。吃完午饭,特特要求去游乐场,妈妈却对特特说:“特特,太热了,吃完饭也很困倦,咱们还是回家休息吧,等下次再去游乐场。况且,去游乐场有什么好玩的呢,都是小朋友在一起打打闹闹、挨挨挤挤,根本没意思。”听到妈妈的话,特特当即哭闹起来,口中念念有词:“妈妈说话不算数,妈妈讨厌,妈妈讨厌!”妈妈不由分说,拖着特特就回家了。
在这个事例中,特特之所以感到愤怒,且不愿意接受妈妈的安排,一则是妈妈没有兑现承诺,二则是妈妈没有好好和特特说话。妈妈因为自身的原因取消了去游乐场的计划,却对特特传达出很多负面信息,特特当然不愿意接受。假如妈妈能够改变一种说法,真诚地征求特特的意见:“特特,妈妈今天很累,想回家休息,咱们下次再去游乐场玩,好吗?”这样的示弱,反而更容易让特特接受。事实是,妈妈不但失言,还诋毁游乐场,这让特特感到难以接受,因而情绪激烈。
有的时候,父母看到身边的人都在这样恶言恶语对待孩子,无形中就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实际上,只要父母把握好对孩子的度,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是不会被惯坏的。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职业都有岗前培训,唯独对于每个人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父母,并没有专门的机构展开培训。尽管现在有培养父母照顾孩子技能的培训结构,但是在关系到孩子的心灵与情绪时,没有任何机构能够告诉父母应该如何去做。所以,父母不要人云亦云地盲目跟风、对待孩子态度恶劣,也不要失去原则、一味地宠溺和骄纵孩子。父母心中要有数,也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对待孩子,从而把教育做到更加理性全面。
父母还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对孩子好好说话,并不意味着要求父母必须服从孩子,相反,好好说话意味着态度坚定而又和善,意味着对孩子绝不姑息纵容,意味着坚持教育的原则。也许父母最初开始好好说话的时候,并不能让孩子有效地改变,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好的效果。爱孩子,并不要求纵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并不要求苛刻孩子。父母作为最了解孩子也与孩子接触最亲密的人,要在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坚持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陪伴和激励孩子成长,与孩子一起迎接生命中的各种挑战,超越生活中的各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