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助游(2021全新升级版)](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02/38398802/b_38398802.jpg)
户外运动 急救常识
喜欢野外徒步的背包族,了解和掌握一些救护及求救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最基础的求救、自救、互救知识。(手绘图及其相应的急救常识,均由北京市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中心提供。)
如果能在出发之前参加一下当地红十字会之类组织举办的急救培训班会更好。
一、学会使用信号求救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求救设备已逐渐普及,像信标机、无线电、卫星电话等,如果有条件都可以配备。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设备,也不要着急,记住几种简单的求救方法将给你带来极大的帮助。
1. 燃火求救:户外最常见的求救方式,一般连续点燃三堆火,距离最好相等,白天可燃烟,只要在火上覆盖生树叶之类潮湿的东西即可。但一定要注意防火,特别是在森林里。
2. 光信号求救:白天可利用反光镜反射信号,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只要能反光的物品都可以用,如金属、玻璃片、眼镜等,而且简单易行没有后患。具体方法是,将一只手指瞄准应传达的地方,另一只手持反光设备调整反射阳光,逐渐将反射光射向瞄准方向即可。晚上可利用手电筒等发光工具发射信号。国际登山求救信号:发射闪光,每分钟闪动6次,停顿1分钟,然后重复发出信号。
3. 在地面上做标志:在比较开阔的地面,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制作地面标志。如把一片青草割出标志单词,雪地上可以踩出标志,也可用树枝、石块、海草等拼成一定标志,这些标志可以与空中取得联系。牢记这几个单词:SOS(求救)、HELP(帮助)、LOST(迷失)。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6_0001.jpg?sign=1738839066-yoAnjAkYEoOTLaml6wjmwF2Rt9pCz5fR-0-76a1e0b244885370049b810527abb63b)
安全第一
我们希望朋友们在探险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一切量力而行。如果在山野中不幸迷路,而且长时间求救无效,又没有其他可凭借手段时,可以在野外寻找溪流,然后克服困难沿着水流往下游走,只要坚持,就一定会走到有人的地方。
二、中毒急救办法
食物中毒
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不要食用看起来不卫生或者不干净的食物,不要在野外随便食用野菜、野果,更不要随便采野生菌类食用。
症状:腹泻、恶心、抽搐,甚至昏迷。
急救:首先要让患者处于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注意保暖。若进食时间比较短可把胃里的食物尽量催吐出来(最简便的办法是抠嗓子眼),然后用清水或肥皂水洗胃,并尽快送往医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6_0004.png?sign=1738839066-nPCzpSFX2e55mPHVjSqC4BM9LOP7UB97-0-750f29e3fbd74ea94ce0d3247925c7f9)
补充水分
如果是轻微中毒引起的腹泻和呕吐,只需喝糖盐水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
蛇咬中毒
预防:野外行进或宿营时最好穿长裤,沿途多加小心。
症状:伤口剧痛、发红变肿,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流涎、出汗甚至呼吸困难。
急救:首先要让伤员平躺,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而心跳加速,促使体内毒液扩散。并立即停止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伤口一般都在腿部,用绳子或衣服在伤口以上部位将腿扎紧,然后用清水冲洗伤口,并将毒血吸出,最好由几人轮番完成(口腔溃疡者千万不要参与),最后将蛇药敷好,用纱布将伤口包扎(不要将伤口抬高),口服蛇药后尽快送往医院。(如果肇事蛇已被打死,一定要记得将它的尸体尤其是头,一起送到医院,以便医生根据其毒性处理伤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7_0001.jpg?sign=1738839066-WCz1eWQBrs6SQ9X25JsJVhgw8KsN0VIe-0-1214776466f645b77d736c6c577c9a56)
虫咬中毒
蜂蜇伤
症状:一般只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多无全身症状,但若被成群蜂蜇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或死亡。
急救:蜜蜂蜇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如3%氨水、肥皂水)外敷,也可以红花油、风油精、花露水等外搽局部;黄蜂蜇伤可用弱酸性溶液(如醋)中和,同时应立即用小针挑拨取出蜂刺。全身症状较重者宜速到医院就诊。
三、溺水紧急救助
首先将溺水者衣领打开,迅速清除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通畅,然后令溺水者头朝下并拍打其背部,使进入呼吸道和肺部的水流出,时间不要太长。如果溺水者已经没有呼吸,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7_0002.jpg?sign=1738839066-1HuDyeiHEUK3fbQYW45lkth99Gxnyk5T-0-a98fddaf42e6e8bc114c6f4009ff486d)
人工呼吸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7_0003.jpg?sign=1738839066-oIUIt5qx63KaXHWERxqn5KP9vzzEikxo-0-e173a746051474b5c49528a788660cd2)
胸外按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7_0004.jpg?sign=1738839066-ZrTTlaRIUM7gWTtV82yGR6S47r5vefa1-0-6b3303a93968a689e524101ec602fae7)
适用症状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还适用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昏迷和休克。
四、身体创伤救护
背包旅友徒步探险中挂彩是常有的事,虽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如果跋涉中有人出事,能做好以下几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止血
血流不止将危及生命,止血是创伤急救的第一步。
大量出血的伤口,必须通过按压相应的动脉血管止血。在急救培训中,可以学到如何用手指准确地按压动脉的具体位置。(各地急救中心出的急救读物上对此有较详细的介绍)限于篇幅,这里只给出以下几个大位置,虽然简单,也很有效。
小窍门:按压动脉的力度要适中,延续时间10~15分钟。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8_0002.jpg?sign=1738839066-uM8YxOKx5jNxxksjWbHb8DUUKUre043V-0-c94d452eb845047190bbbe1d492d8a23)
如果是较轻的外伤,用纱布或干净的手绢、衣服压在伤处即可止血。
按颈动脉止血
颈动脉是人体血液的大闸门,在锁骨偏上一点,很容易摸到。头部及上肢的大出血按住这里即可。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8_0003.jpg?sign=1738839066-uKgQDZSqeoTITrzvpHGvnNLN8jDYHLe1-0-7bd31be349780719346223d2baee6e2a)
绝对不能同时按住脖子两侧的动脉。
按肱动脉止血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8_0005.jpg?sign=1738839066-vvzjV3TYPkaqvqHp48QAFCoiF0eq1k4T-0-001819faae1e0285a2147408cd36d9e9)
上肢出血,另一只手虎口朝上,在上臂2/3的位置掐住即可。
按股动脉止血
腹股沟韧带中点偏内处,脉搏很明显。下肢大出血时,用双拇指向外上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8_0006.jpg?sign=1738839066-SIx1tQjj2O2nZ5Ljm1Zy0KVcPmdtLoTC-0-2471c6d1e487f05d2172a40b72a47bf5)
按指动脉止血
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出血手指根部两侧。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8_0007.jpg?sign=1738839066-4OVlF9NU8SVTGrbDor5F1VmLDlYCJr2e-0-be295aac4e8b7eb675236e0d1bd5e40b)
按桡尺动脉止血
用于腕及手止血。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8_0008.jpg?sign=1738839066-dT8zkF252mkUDzTMH9XQsCRwH5PqFMX3-0-f84103e0504186607eccf49f1d3b7506)
止血带止血
这也是非常有效的止血方式。如果没有专门的止血带,可以用绳子、皮筋或衣服等代替,在出血处手臂或大腿的上端扎紧,遏制血液外流,切勿太紧,且务必每半小时放松几分钟,防止肌肉细胞坏死。
包扎
包扎保护伤口不受感染,还有助于止血。包扎时同样要注意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8_0009.jpg?sign=1738839066-X7g2h4qvqL87Pk1m41ZZcLxIaHxkdQo8-0-a43f520616d59c54003ba99994905002)
注意卫生
包扎最好用医用纱布、绷带,如果用手绢或衣服代替,一定要注意卫生。
骨折固定
一般的四肢骨折视情况可用树枝、木板为伤者进行简单的固定和包扎。原则是让骨折处保持稳定,避免再受刺激加重伤势。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9_0001.jpg?sign=1738839066-GJZiEIm4Y8VS2RVZCeKWcITsNe2p1Pp8-0-7adfc58db6253707b38dbf758b115e13)
五、高原反应
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气压低,氧浓度也低,一般人都会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气短等高原反应,严重的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胸闷等症状,并有可能引发并发症,导致生命危险。
对策
●提前一个月泡服红景天,有助于提高血液中含氧量。
●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应循序渐进,所以最好不要选择乘飞机进入高原。
●进入高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不要紧张,多休息。如果反应剧烈,应及时就医,尽快离开高原地区。
●最可怕的高原反应是肺水肿,它能很快把人撂倒。所以上高原后必须注意保暖,以免呼吸道感染。(警告:绝对不能喝酒)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F11AD1/20214416808702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9_0007.jpg?sign=1738839066-MQN9gFS9LO3lmOovX0PU3xRmc5tZeHNR-0-3444ee7d4cba3c806f2759bed7c8d48b)
在高原地区,很容易流鼻血。坐下来,把头向前伸以免血流入喉咙,捏住鼻梁下端(提醒:不要捏鼻翼),每10分钟松开一下,反复数次。直到鼻血止住。
高原反应
生活在较低海拔的旅行者缺氧耐受性差,进入海拔1500米的地区,如昆明(海拔1880米),也会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要有心理准备。
六、中暑
在高温下,头痛、头晕目眩、皮肤发热发红、脉搏加快,都可以看作是中暑的症状,应尽快到阴凉的地方休息。对于失去知觉的中暑者,救护者需要通过以下手段帮他降温:移到阴凉处平躺;脱掉其外衣;把浸凉水的衣服盖在他身上;中暑者体温正常后把身上的湿衣服移开并给他擦干,同时持续为其扇风;如其已脱水衰竭,让其喝大量的淡盐水,然后让其平躺,并把脚垫高。
七、晒伤
皮肤被晒伤会发红、发痒、变软甚至起泡。要尽快到阴凉处,用软布蘸凉水轻擦被晒伤的皮肤,同时喝水。
水面和积雪对阳光的反射也可以造成晒伤,在高原地区,即使是阴天,也有被晒伤的可能。
八、搬运
运送伤员一定要谨慎小心,自助旅友不可能有专业的搬运设备,但也可以根据伤员的受伤部位以及当时的环境,采取以下徒手搬运方法。
1. 搀扶:适用于病情较轻、能够站立行走的伤员。
2. 背驮:适用于搬运清醒且体重轻、可站立,但不能自行行走的伤员。但是注意呼吸困难的伤员,如哮喘以及胸部创伤的伤员不能用此法。
3. 抱持:适用于单名救助者实施搬运。
4. 双人搭椅:适用于意识清醒并能配合救助者的伤员,需由两个救助者配合完成。
脊椎受伤
脊椎受伤者,最好不要轻易搬运,如需移动一定要多人配合,将伤员平着托起,注意保持伤员身体平稳,特别是头颈部位。如需长途搬运,一定要使用担架或简易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