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故事与趣题
司马光砸缸
大家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
传说司马光小时候就很聪明,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地向水缸砸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当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以后,我们很多人想到的是把人捞出来,让“人离开水”,当无法把落水小孩捞起时便惊慌失措。司马光想到了一个办法,却是让“水离开人”,在紧要关头把缸砸破、让水流出去,救了这个小孩。这也是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即“人离开水”的逆向思维是“水离开人”。
同学们如果能好好运用这个思维,有时候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这样一道题目:
五个渔夫相约明天到海边去分鱼,一个渔夫早到,他将鱼分成相等的五份,多出一条扔进海里,留下一份,拿着其他的四份找同伴去了;第二个渔夫到了海边,又将鱼分成相等的五份,多出一条扔进海里,留下一份,拿着其他四份找同伴去了;第三、四个渔夫都是如此办法;最后第五个渔夫来了,同样将鱼分成相等的五份,多出一条扔进海里,拿着其他的四份找同伴去了,这时海边只留下一条鱼。问最初海边有多少条鱼?
这个用逆推法就比较容易:
第五个渔夫只留下1份,也就是只有1条鱼,所以
第四个渔夫留下的鱼:
5 + 1=6(条)。
第三个渔夫留下的鱼:
6×5 + 1 = 31(条)。
第二个渔夫留下的鱼:
31×5 + 1 = 156(条)。
第一个渔夫留下的鱼:
156×5 + 1 = 781(条)。
最初海边的鱼:
781×5 + 1 = 3 906(条)。
同学们,逆向思维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然而人们往往受习惯思维(思维定式)的影响,喜欢从正面(也就是顺向)去思考问题,而不愿意(或很少)从反面(也就是逆向)去思考问题。实际上,有些问题,正难则反,我们不要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从反面逆向地去思考问题,或逆用公式、性质等,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训练自己灵活思维的能力。
拓展应用
1. 一家农户以种橘子为生。有一次,他们种植的橘子获得了空前大丰收,于是,父亲便拿出一大堆橘子,共2 520个,奖励他的6个儿子。他先按事前算好的数目进行分配,分完以后,他让老大把分到的拿给老二;让老二把老大给他的和原来分到的,拿给老三;让老三把老二给他的和原来分到的,拿给老四;让老四把老三给他的和原来分到的,拿给老五;让老五把老四给他的和原来分到的,拿给老六;让老六把老五给他的和原来分到的,拿给老大。结果,大家分到的正好一样多。六个儿子高兴得跳了起来,拍手欢呼:老爸分得真公平啊!
请问,六兄弟每人原来分到的橘子各是多少个?
2.一篮苹果,第一天从中拿出一半又两个,第二天拿出余下的一半又四个后,篮子空了,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3.有个人他准备了丰盛的酒席宴请宾客。眼看预定的时间已到,他四下一看,还有两位重要人物没来,他就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在座的客人们一听,立刻来了气,心想,这不是明着说我们是不该来的嘛!于是,有一半人连个招呼都没打就走了。他眼看这么多客人不辞而别,慌了神儿,又在那里嘟囔:“唉!不该走的倒走了!”剩下的客人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么说我们是该走的了!于是,又走了三分之二。他一看客人们纷纷离去,急得不得了,使大声地嚷嚷起来:“别走,别走,我说的不是你们。”剩下的三位客人一听,火冒三丈,心想,该走的不是他们,当然是我们了。于是,二话没说,便气冲冲地走了。他究竟请了多少位客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