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故事)

二十九日,星期六

不,我决不当逃兵!要是老师每天给我们讲一个像今天上午讲的故事,我乐意到学校去。老师说,他以后每月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并让我们记下来,这是关于一个孩子的美好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题目为“帕多瓦的爱国少年”,下面就是这个故事的梗概。

一艘法国轮船从西班牙巴塞罗那港口起航,驶向热那亚。轮船上有法国人、意大利人和瑞士人,在这些人中,有个衣着破旧的十一岁男孩。他像一只野兽似的离群索居,仇恨地扫视着人们。他之所以用敌意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人是有道理的。两年前,他的爸爸和妈妈——帕多瓦郊区的农民——将他卖给一个街头卖艺的班主。班主经常打骂他,还不给他吃饱,只是逼他拼命训练,教他耍把戏。等他学会了把戏,他又辗转法国,来到西班牙,可照样遭班主打骂,连肚子也填不饱。

到了巴塞罗那,他陷入更加可怜的困境,再也忍受不了挨打和饥饿,从班主那里逃走,来到意大利领事馆,请求保护。领事馆同情他,将他安排到这艘轮船上,并托他带给致热那亚警察局长的一封信,嘱咐警察局长把他送还像牲畜一样卖掉他的爸爸和妈妈。

在这些人中,有个衣着破旧的十一岁男孩。他像一只野兽似的离群索居,仇恨地扫视着人们。

这个不幸的孩子衣衫褴褛,体弱多病,被安排到二等舱里。所有的乘客都打量着他。有个人主动跟他拉话闲谈,他也不理不睬,好像仇恨和鄙视所有的人。苦难的生活和不断地挨打挨骂,使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身体变得更加消瘦。然而,经不起三个旅客刨根问底的打听和询问,他终于开口说话了。他只能用几句威尼托方言、西班牙语和法语三种不熟练的混合语言讲述自己的身世。这三位旅客并不是意大利人,然而他们能听懂他讲话的意思。大概是出于怜悯,或者是酒后太兴奋的缘故,他们给了他一些铜币。为了从他嘴里知道更多的事情,三位旅客不断地刺激他,拿他逗乐。这时候,有三位太太进入二等舱,还摔给他几枚银币,有意显示一下自己是如何的仁慈大方。她们大喊大叫道:

“喏,把这些拿去!”故意把钱币丁零当啷地掷到桌子上。

少年一边把收下的钱塞进衣袋里,一边细声细气地道谢。他的举止难免还有些粗鲁,但双眼第一次闪出喜悦的光芒,脸上第一次露出笑容。他爬上自己的卧铺,放下床幔,躺下来默默地沉思着今后的事情。要知道,他已经忍饥挨饿两年了,用这些钱可以在船上买上几样好吃的东西;两年来,他的衣服已破烂不堪,到了热那亚,他该买件长长的上衣了!他还应该带回家一些钱,好叫父亲和稍微仁慈的母亲高兴高兴,假如他两手空空回家,肯定会被父母拒之门外。这些钱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笔小小的财产。他在床幔后面美滋滋地憧憬着这美好时刻的到来。那三个旅客围着一张桌子高谈阔论着。

三个旅客一边开怀痛饮,一边喋喋不休地谈论着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和到过的国家。最后的话题转到了意大利。一个抱怨意大利的旅馆一无是处,另一个对意大利的火车大发牢骚。他们的情绪一个比一个激昂,说什么意大利的方方面面都是糟糕透顶。一个说,他宁愿到拉普兰去旅游,另一个说意大利除了骗子和强盗,什么也没有;第三个说,意大利人全是大字不识的睁眼瞎。

“是一个愚昧无知的民族。”第一个说。

“是一个肮脏不堪的民族。”另一个说。

“小……”第三个慷慨激昂,正要说“小偷”时,话还没有出口,顷刻间,铜币和半个里拉的钱币像可怕的冰雹一样倾泻下来,砸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又叮当响地掉在桌子上和地板上。三个人勃然大怒,猛地站起来,抬头向上观望。这时,又有一大把硬币砸在他们的脸上。

“拿回你们的臭钱去!”男孩从床幔后伸出脑袋,以蔑视的口吻说,“谁辱骂我的祖国,我就不接受他的钱!”

“拿回你们的臭钱去!谁辱骂我的祖国,我就不接受他的钱!”


[1] 巴列迪(1719—1789),意大利都灵作家。本书中所提到的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