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新动能(4)
一、新动能的提出背景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8年8月27日,在“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5)“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取得了摸得着、看得见的效果。围绕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相通等五个方面,一大批具有标志性、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成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事实胜于雄辩,这些成果给“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各国与民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同时,参与各国与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认同,越来越支持,获得感不断增强,幸福感不断提升,参与度不断提高。2019年4月22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详细列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巨大成绩。实践表明,进入新的时代,“一带一路”倡导的互联互通的发展理念、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和共建共享的全球公共产品,充分展示了中国的责任担当,日益受到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赞誉,同时也为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空间、新动能、新机遇。
二、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中央企业积极响应、大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倡议,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走出去”的重点内容,充分运用自己在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遵循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原则,加快“走出去”步伐,与有关各方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切入提升为深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为“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顾过去的5年多来,共有50余家中央企业直接投资或者与这些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约1700个项目,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中央企业积极发挥在建筑施工行业多年积累的优势和能力,走出被称为“基建狂魔”的国内基建市场,承揽境外大型工程项目,如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等一大批铁路和高铁项目,喀喇昆仑公路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和交通设施,不仅带动了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走出去”,而且以卓越的质量为所在国人们的出行与贸易往来提供了极大便利,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除了传统的交通设施,中央企业承揽的跨海通信光缆、陆地通信光缆及通信网络和设施的建设,促进了有关国家信息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服务能力与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二是在能源的建设方面。中央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60多个能源项目、油气合作项目,带动了当地资源开发和能源建设。承建的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俄、中亚、中缅的天然气输送管线等,有效地推动了当地资源和能源输出瓶颈以及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的解决。多年来,中央企业还承建了一大批火电站、水电站和核电站以及电网建设工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是在产能合作和园区合作的方面。中央企业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加大了园区建设力度,搭建了合作交流与项目落地的平台,多个工业和制造业项目如期顺利上马,有效地满足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这些发展也大大提升了当地经济水平,稳定了就业,增加了税收,提振了预期。
三、新动能的基本要求
中央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深耕国内与拓展国际的联动协同效应,增加转型升级调整的新动能,释放企业发展进步的新活力,拓宽境内与境外发展的新空间,防范化解境外经营的新风险。
一是要与“一带一路”高度契合。中央企业应当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性机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既要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广泛合作,也要同参与国家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落实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任务,将自身资源与能力集聚、集中到“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上来,不断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走向深入。
二是要与国内发展有机协同。中央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基础在国内,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举,高度重视在发展布局中将“一带一路”建设与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实现联动协调,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密切配合互补,避免重蹈一些国家产业外移、实体经济空虚的覆辙,在境外大力拓展的同时把“根”留在国内,实现国内布局与国际经营的良性互促、均衡发展。
三是要与项目落地紧密衔接。中央企业应当坚持系统性发展思路,统筹规划境外投资经营的重点任务和项目,完善项目对接的渠道和方式,利用既有的影响力和综合优势,巩固和拓宽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资源能源和产业项目投资等领域,稳妥有序地推进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树立重大工程、高端装备、先进技术的示范效应,改变世界对中国投资和施工能力处于低端领域的传统印象,提升中央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与当地发展深度融合。中央企业应当树立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合作共赢”理念,持续推进境外经营的“本土化”战略,依照当地法律合规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立足当地、融入当地、发展当地,在当地劳动用工、物资采购、设备供应、运营管理等方面提高比重,在改善当地医疗、教育、民生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提高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中资企业在当地人民心目中的分量,实现与当地经济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